2024年3月3日是第二十五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活动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加强科学爱耳、听力健康知识普及,提高人们对耳朵健康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避免听力损失和疾病的发生。
江苏疾控提醒,爱耳护耳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做好自己听力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全年龄段、全生命周期的耳和听力保健成为现实。
一起来认识耳朵
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之一。它位于头部两侧,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是可见的部分,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可以捕捉声音并将其引导到外耳道中。外耳道是连接耳廓和中耳的管道,它通过振动将声音传递到中耳。
中耳位于鼓膜后面,包括鼓室和三个小骨头:锤骨、砧骨和镫骨。当声波通过外耳道到达鼓膜时,鼓膜会振动,进而使三个小骨头振动。这些振动通过鼓室传递到内耳。
内耳位于头骨内部,由迷路和耳蜗组成。迷路是一个含有平衡器官的复杂结构,负责维持平衡。耳蜗是听觉的主要部分,其中包含感受声音的感觉细胞。当振动通过中耳传递到内耳时,感觉细胞会产生电信号,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我们才能感知到声音。
耳朵的功能不仅仅是听觉,它还与平衡、定位和空间感知等方面有关。
什么是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体的听觉功能受到损害,从而影响其正常的听力功能。造成听力损失的原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因素、疾病感染、药物副作用、噪音暴露、外伤等。
对于老年人群而言,年龄相关的听力下降非常常见,除此之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也会加重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听力损失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和社交互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于婴幼儿来说,听力损失可能会严重影响语言和认知发展;
对于成年人来说,听力损失可能导致社交隔离、工作困难以及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预防听力损失?
预防听力损失的关键在于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例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正确使用耳机、及时治疗耳部感染等。对于已经出现听力损失的个体,合适的听力康复和辅助听力设备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
保护听力的关键在于预防和减少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的时间。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85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噪音是最常见的听力损伤原因之一。尽量远离噪音源,或者佩戴耳塞或耳罩来减少噪音对耳朵的影响。
2. 控制音量:在使用耳机、听音乐或观看电视时,尽量将音量保持在适宜的水平。避免长时间高音量的暴露。
3.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定期检查听力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听力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干预。
4. 避免过度清洁耳朵:健康的外耳道本身有自洁功能。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能够产生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称耵聍,俗称耳屎。耵聍可以阻挡外界进入外耳道的污染物,黏附灰尘和小虫,以保护耳膜。同时,它覆盖于耳道皮肤表面,能使皮肤保持一定湿度。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如棉签等来清洁耳朵,以免损伤耳道或鼓膜。
5. 注意耳部卫生:保持耳朵干燥,避免水进入耳道,特别是游泳后要及时清洁耳朵。
6. 避免过度使用耳药水:不要频繁使用耳药水,除非有医生的建议。滥用耳药水可能导致耳道感染和其他问题。
7. 合理使用耳机,遵循“三个60”原则:长时间大音量使用耳机已经成为引发听力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建议佩戴耳机时耳机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每次使用耳机不超过60分钟,当外界环境高于60分贝时,尽量不使用耳机。
8.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熬夜,合理膳食,减少情绪紧张,慢性病病人尤其要管控好慢性疾病。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促进整体健康,
专家提醒,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保护耳朵和听力健康的方法,在生活中,若突发听力下降或者消失,同时伴有头晕、耳鸣等症状,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甜
责编:张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