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3年04月11日 09:53:34

探索浩瀚宇宙,是梦想的远航,也是艰辛的跋涉,和无数航天人的艰苦奋斗。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中国人在探索航空之路上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中国航天事业始于1956年,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几十年过去,中国航天科技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天宫空间站

“天宫”空间站是我国的其中一个也是第一个空间站系统,短期目标是在近地轨道上由我国自主建设一个66吨级(或更高)的大型常驻太空的多学科研究所;长期目标:人类最终实现星际穿梭旅行与星际移民。

天宫空间站

中国天宫空间站相比国际空间站,重量轻,性能利用效率更高,发展潜力更大。天宫空间站由中国独立建造,设备规划设计和利用都经由中国的一手决策。


空间站是宇航员们在太空中进行长期作业和维持生活起居的重要据点,能帮助航天工程开展各种各样的科研项目。

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几千年来埋在每一个中国人心底,如今上青天揽明月” 的梦想已经变成中国科学探索的事实。中国探月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由嫦娥一号任务组成。


2007 年10 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2008年11 月12日,发布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为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任务画上了个圆满的句号,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2004年,探月工程正式立项;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实现了中国首次绕月飞行;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升空,并顺利在月球正面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

2013年12月15日,作为嫦娥三号的巡视器,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驶抵月球表面,进行月球表面勘测;

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发射升空;

2018年12月4日,嫦娥四号成功发射;

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也随嫦娥四号登上月球,对月球背面进行探索;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发射升空;

目前,中国已完成了探月工程的“绕、落、回”,后续还有“勘、研、建”。


神舟五号

神舟五号,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飞上太空。21个小时,不长,但却让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主要是考核工程载人环境,获取航天员空间生活环境和安全的有关数据,考核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统间的协调性。


天问一号

天问一号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主抓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


天问一号主要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主要有两个——“火星是否存在过生命或支持生命的环境”和“火星演化和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

着陆模拟,来源国家航天局

目前人类已知的生命都离不开水,面对火星生命相关的问题,大多数研究主要寻找的证据就是火星上水存在的证据。“祝融号”也是如此,它上面的次表层探测雷达可以探测火星表面(剖面)的土壤结构,探查火星水冰存在情况。

火星车行驶车辙图

羲和号

羲和号全称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中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运行于高度为517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 ,主要科学载荷为太阳空间望远镜。“羲和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首次在轨应用磁浮技术,旨在完成超高指向精度平台、超高稳定度平台首次在轨飞行试验。


2021年10月14日,这颗以中国神话中太阳女神羲和命名的探测卫星,开始了逐日之旅。它运行于距地面517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24小时连续“盯着”太阳。由此,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


确保安全、可靠、快速、经济、环保地进入空间,推进太空探索技术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程,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展目标。


长征火箭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不同类型卫星及载人飞船的能力,并具备无人深空探测能力。低地球轨道(LEO)运载能力达到25吨,太阳同步轨道(SSO)运载能力达到1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达到14吨。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96.7%。

左起:长征九号、五号B、七号A、六号A模型

天链卫星

“天链”卫星(Tianlian)是中国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为主研制。截至2012年6月30日,“天链”卫星有2颗在轨。


在“天链”中继卫星投入使用前,中国一直依托一系列陆基测控站和远望系列远洋测量船支撑卫星、飞船和探测器的发射测控与在轨通信任务。然而,由于受地球曲率的影响,地面和海上测控对中低轨道航天器的轨道覆盖范围非常有限,载人飞船约90分钟绕地球一圈,多数时间无法和地面测控系统实时联系。


2012年7月25日,“天链一号03星”发射升空。3颗天链卫星组网运行,正式实现了对中、低轨航天器近100%的轨道覆盖率,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对中、低轨航天器具备全球覆盖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

随着天链卫星发射升空,天路团队牵头的中继卫星系统优化、建设论证、发展规划连续取得突破,中继卫星的应用随之也覆盖到更广领域。


神舟十二号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有以下主要目的:在轨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航天员搜索救援能力;开展多领域的空间应用及试(实)验;综合评估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和性能,进一步考核各系统间的匹配性和协调性,为后续任务积累经验。


带机械臂操作将是神舟十二航天员出舱行走的重要任务


载人航天工程建设29年来,中国航天人用长征、神舟、天舟、天宫等一系列浪漫名词,搭起了沟通天与地的“天梯”,让“天神”们入住“天宫”。这一切辉煌与瞩目成就,离不开千千万万默默在背后耕耘的航天人们。今天,感谢他们!


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58年提出预研计划,1965年正式开始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卫星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 。东方红一号卫星工作28天(设计寿命20天)。卫星于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空间轨道上运行 。


1965年9月,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取得一定进展的情况下,中国科学院开始组建了由赵九章任院长、代号叫"651"的卫星设计院,并把中国第1颗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从此,中国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正式开始。


神舟一号

神舟一号,简称“神一”,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一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


神舟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于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在太空中共飞行了21个小时。


神舟一号是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自此以后,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责编:张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