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
乡村运输工具胶轮马车
桥梁
峄滕官道外路——西仓古桥 种传付摄
浮桥:排船加铁索为桥,多为临时之用,过去台儿庄运河曾架过浮桥。自从有了混凝土以来,现在的桥梁都是钢筋水泥结构,大大提高了坚固性。
车站与旅店
有道路就有车站。自汉以来,枣庄境内滕县至峄县是大官道,沿途有歇马亭、驿站。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交通的发达,铁路有火车站、公路有汽车站。在过去,旅店分马车店、小客栈。马车店有的承揽运输,有的兼营旅店。小客栈,一般为长途行程之人投宿之所,有的备有伙食、草料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旅店多改为招待所、宾馆、酒店,不仅设施得以改善,服务水平也相应提高。
水运航道
京杭运河枣庄段通航里程约93.9公里。明清时,运河漕运盛极一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多次对韩庄至台儿庄的运河进行治理,按照防洪、排涝、航行、调水统一标准,使水运航道达到三级航道标准,新建运河航达到了二级标准,从而加快了航运事业的发展。京杭运河枣庄段航道
台儿庄地处京杭运河、鲁苏交界之咽喉,南北漕船络绎不绝。据记载,在明清盛时年通过漕船7700余艘,年运漕粮400万石,还有大批其他货物。
清光绪年间,中兴煤矿公司在台儿庄设立分公司,打造、购买船只,最多时拥有70余艘,载重量3000余吨。船舶主要为粮划和对槽两种,最大的载重量80吨,小的可载30吨。小船有篙撑、槽划两种,大船均配有风帆,能使多面风。
个体运输船舶
1942年,台儿庄成立了民船商务会,吸纳民船150余家。船舶种类有对槽、粮划、撇子、三节杠等。1961年,台儿庄建造了第一艘木质拖轮,标志着机械化运输的延生。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国家、集体、个体运输业的兴起,各类新型船舶竞相出现在大运河上,除少量水泥船和对槽粮船外,船型统称驳船,挂浆机、船体均为钢质,配有机械动力。100吨位以上的船舶逐步取代了100吨以下的船舶。
船闸渡口
三十年代台儿庄港口
光绪年间,中兴煤炭公司在台儿庄运河沿岸建设煤炭专用码头。1912年,中兴煤矿公司又扩大规模,台枣铁路通车后,台儿庄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运河港口。20世纪70年代,建成了国营港口。船闸是蓄水、放水、放行漕运船只之水门。航船等候过闸时齐集闸前,待起闭闸门,船舶鱼贯而出。明万历年间,台儿庄境内修有台儿庄、候迁、顿庄、丁家庙、万年、张庄、德胜、韩庄8座船,均为石砌,俗称“旧八闸”,雍正二年又建六里石闸一座。为蓄水通航和防洪排涝,每闸设有越河道。这9座都是以河段为闸厢的广厢式船闸,为管理航运还设立了间官署。1968年,国家投资兴建了刘庄闸和台儿庄闸,钢筋混凝土、石砌混合结构,置有钢闸门、廊道输水和启闭机械设备。1989年和1996年,国家又分别投巨资建起台儿庄闸和万年闸,为国家二级船闸标准,船舶通过能力是老闸的20倍。它集公路大桥、节制闸于一体,成为台儿庄运河的一个新的景点。
1971年6月21日,刘庄船闸竣工留念
八九十年代台儿庄船闸
渡口是连接河流两岸陆路交通的主要设施。古时台儿庄段运河上就有多处渡口,大的渡口渡运马车。1972年后,台儿庄、刘庄、万年闸3座公路桥建成后,渡口逐年减少。少数现存渡口,主要是供小木船摆渡来往行人和附近村民。
《枣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