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
枣庄市最早的木版刻印始于1190年金章宗时期。明、清时期的木版刻印主要见于《滕县志》、《峄县志》之木版刻本。明到清代,滕、峄两县木刻书籍有182种。民间木刻字画也早有流传。滕县的聚文斋刻字店,始于清末,止于1955年。
赵学彬创办的会友书局(1909-1955),为本市木刻印刷业中最有影响的一家,直到1955年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才与集文印刷局合并,1957年并入县印刷厂。本市石印,最早见于清光绪三十二年的《孝经》、《滕县乡土志》之刻印本。
华世奎书写的《孝经》石刻版
1920年至1956年,全市有影响的石印厂家有13个。铅印始于1923年10月23日枣庄中兴煤矿学校的印刷缮写部。1938年,枣庄天泰印刷厂开始铅印商报、学生课本。1951年,滕县集文印刷局、宝文斋印刷局铅印替代石印。为出版服务的印刷有枣庄市印刷厂、滕县印刷厂、《枣庄日报》印刷厂等。
图书发行
清末,滕县人孟宪栋在峄县三街路东开设“三余堂”。1938年,日军侵占峄县,“三余堂”倒闭,1939年峄县孙晋礼续办改名“同文书店”。1908年枣庄渴口人王士举在枣庄“洋街”开办“文盛书社”。抗战爆发迁湖北、四川。1951年返回故土从事书刊、报刊发行直至1954年停业。
1909年滕县级索彭庄人赵景彬,在县城开设会友印刷文具店。1928年滕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发行华北神学院年刊。1930年春,王临之、李叔铭、刘守缌、王子祯、马奉峨等在滕县南门里创办了“国民书店”。
滕县国民书店
1927年至1949年,峄县人张捷三开办“南华书店”。其间,与朱道南一起利用南华书店培养了不少爱国志士,联络了一批革命知识分子,为党的抗日战争积蓄了力量。1934年至1936年,滕县笃信福音学生联合会生命社发行《生命期刊》,总部为上海灵声社。1938年至1945年,峄县张仲岐、王清华在峄县二街北开设“新民书社”,销售山东新民印刷馆的图书及教科书。1939年,鲁南地委在枣庄南马道开设“卓阳书店”,1941年,书店遭日军查封。从1909年起,到1955年止,全市先后设有书社(店)18处。1945年10月在费、滕边区白彦梁丘镇成立山东新华书店总店鲁南新华书店总分店。12月14日随鲁南区党委、鲁南行署迁驻滕县东门里大街。1946年国民党大举进攻山东,10月鲁南区党委、行署撤往滕东桑村一带。鲁南新华书店相继转入山亭、白彦农村坚持发行工作。1947年奉命北撤渤海,年底解散。1948年6月中旬成立鲁中南新华书店,抽调各解放区干部举办培训班。峄县于庆丰、滕县张勇于培训班结束后,成立滕县新华书店、峄县新华书店。1949年春,建立临城新华书店。1950年6月28日山东总分店公布滕县为中心支店。下辖济宁、兖州、曲阜、邹县、峄县、临城等8个支店。
参考馆内文献:
《枣庄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