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18年08月09日 14:58:14   来源:枣庄档案

滕州龙泉塔,历经了千年的时代风云,像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屹立在荆水河畔,向流逝着的荆河碧波诉说着时光孕育的故事。当然,它也会为“塔影高标”的巍峨而自豪。


“浮屠峙玉”


龙泉塔,砖石结构,高43.35米,直径9.2米,八角形须弥座,共9层。二挑华拱托檐,各分置拱门盲窗,前设佛室,后置塔梯,可旋登至顶。建筑结构严谨、朴实雄伟、挺拔壮丽,是“密檐室”佛塔建筑的佳作。砖砖石石在这里已不在木讷的堆砌,而显现着令人注目的艺术灵性。


每当斜阳西照,霞光万道,波水涟漪与塔影远山相映生辉,极为奇丽壮观,被古人命名为“塔影高标”(又称“浮屠峙玉”),为古滕八景之一,为千年古城增添无尽的风光和厚重的文化气息。



龙泉古塔(孙畅/摄)


进入龙泉塔,第一层内有塔室。前面,南向辟一门;后面,北向入门处便是砖砌登梯。拾级而上,跨一百一十七级,可达顶层。自第二层至第九层,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辟窗十四;东向有二,在第五、第九层;南向是四,在第二、第四、第六、第九层;西向有四,在第二、第三,第七、第九层;北向有三,在第三、第四、第九层。塔底部有佛窟一间,塔内上部存佛窗4间,然佛像均已无存。

塔为佛教的建筑形式。梵语谓堵坡,又称浮屠或浮图。晋译佛经时造为塔字,最初见于晋《字苑》、南朝顾野王《玉篇》等书。塔最初用来供奉佛骨,后来又作供奉佛像、收藏佛经或保存僧人遗灰遗骨之用。


龙泉塔


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一为南传佛教,一为藏传佛教。佛教主张五蕴皆空,传到中国后,北魏时发展到极盛阶段。唐朝时再次兴盛,唐太宗谴高僧玄奘远去印度取大乘教经,成为一时盛举。佛学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与儒、道共同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故而佛学文化很早就进入了学术研究领域,专就佛塔的研究也有相当可观的专著,如《寺塔坛幢》《塔性说》等都是研究佛塔的名著。龙泉塔原为唐代龙泉寺的附属建筑,曾一度被认为是唐代建筑。


古人王政曾有诗云:


    久随韦肇快题名,卓立龙泉奠此氓。

    翠挹群峰齐毓秀,影浮七级独含情。

    凌云更作拿云势,就日应同捧日情。

    风过金铃音袅袅,顿教俗耳洗琶筝。

    

诗中所言韦肇为唐代大历年间人,官中书舍人,后迁秘书少鉴,又曾主持过诏令宣旨、侍从、接纳文表、典图集诗录等事宜,为唐代大历时重臣之一。后龙泉寺不知何时被毁。


1978年夏季,龙泉塔北侧的龙泉寺旧址出土了一尊力士石雕,原为经幢部件,从石刻造型纹饰刀法上看确属唐代石刻风格。由此可见龙泉寺确为唐代兴建的寺院。而龙泉塔却不能由王政诗句断为唐代佛塔,龙泉塔经专家共同论证认为是北宋初年的建筑。


龙泉塔出土的唐代力士石雕


明宣德三年,滕千户蔡佑协同显庆寺僧对龙泉塔作过一次修茸,并嵌文记之:“尝闻之,昔阿育王所造塔八万四千,弥布天下,上方明刹,皆所藏释迦舍利而见也,然此塔之建,虽莫考其详义,亦不过如此而已。”


1936年6月,梁思成、林微因夫妇来到山东,亲临滕县考察龙泉塔。梁思成爬上古塔,在图纸上一笔一笔勾勒着塔的轮廓,记下来每一个数据,保存了一套完整的资料,专门写出了考察报告。


1938年3月,在著名的滕县保卫战中,日寇对滕县城内狂轰滥炸,古塔饱受战火的摧残,塔刹倾毁,挑檐斗拱脱落,塔身千疮百孔,伤痕累累。

    

1983年,中共滕县县委、滕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对龙泉塔进行维修,以修旧如旧的方法对塔顶、塔壁、券门、须弥座等处进行了全面整修和加固,恢复了原有的面貌。


1987年的龙泉塔


2016年4月初,滕州市申请国家专项国宝维修资金350万元,对龙泉塔进行全面修缮。 这次修缮保护工程涵盖了龙泉塔全部塔体结构,包括塔体周围地面铺墁等,主要是修缮因自然和人为造成的损坏,安装防雷设施,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龙泉塔的历史信息和价值。


重修的龙泉塔,面貌一新,夕阳西下,霞光普照,巍然屹立的宝塔一片辉煌。塔影倒映在碧波荡漾的荆河湾里,再现了“塔影高标”的美景。清风徐来,塔铃叮当,伴随着花香鸟语和树叶的摇曳,彰显出千年古塔的伟岸和挺拔。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龙泉塔下,游者如流,或武或唱,金碧辉煌的古塔,伴随着欢声笑语,更显示出饱经沧桑和岁月洗礼的厚重,感受到了古塔的魅力。


龙泉广场

梁实秋先生说,旧的事物之所以可爱,往往是因为它有内容,能唤起人的回忆。龙泉塔以滕州地标性文化建筑,姿态屹立在齐鲁大地,立在时空隧道,竖在岁月长廊,是旷世绝伦的建筑艺术迸射在千年之外的一掬光芒,留给我们今天的一幅宏伟瑰丽的画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泉塔



本文综合自马西良《话说古滕八景——塔影高标》(《枣庄晚报》2018年7月4日“人文地理”),以及枣庄市档案馆馆藏的苑继平主编《枣庄文物》(青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