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4年12月01日 11:20:39   来源:大众报业

(一)

历史总是以自身的发展逻辑,标注划时代的思想印记。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镌刻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雄浑篇章。

伟大思想与非凡事业彼此辉映,科学理论与伟大实践相互激荡。

一场论坛,共话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交融。尼山岩岩,鸿儒满堂,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位嘉宾现场出席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其中外国嘉宾近400人、占比57%,创历届之最。从尼山出发,打开世界的门,文明交流互鉴之路走向更加宽广的未来。

一场活动,在挖掘齐风鲁韵中读懂“何以中国”。“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曲阜启动,媒体采风团“走读”山东。艺术化叙事,互动化表达,可视化传播,内容、创意、技术、渠道的相得益彰,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气质和时代标识。

一本村史,承载乡土文化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记忆沂源·鲁村镇卷》正式发行,标志着沂源县467个村庄都有了自己的村史。查史料、寻古迹、访村民,修史立传,为的是在时代变迁中留住地方的根与魂。

尼山圣境

一年来,高擎习近平文化思想旗帜,齐鲁大地升腾起“郁郁乎文哉”的盛大气象,一幕幕动人图景奔来眼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一池春水”生机盎然。

思想的伟力一经与实践相结合,文化建设的信心为之一振、格局为之一变、气象为之一新!

(二)

回拨时间的指针,回望重要的节点。

高瞻远瞩,举旗定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九个坚持”到“十四个强调”,再到“七个着力”,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

科学理论,一路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文化“两创”工作十分关心、寄予厚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2013年11月,总书记在曲阜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2018年6月,对山东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提出殷切期望;今年5月视察时再次强调,山东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正是总书记的厚望重托,明确了山东在全国文化繁荣发展大业中的责任担当,指明了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前进方向。

似海深情,凝聚民心民意;如山厚望,激发奋进力量。近年来,山东一路探索、一路实践,推动文化“两创”全面起势;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正式提出以来,山东文化“两创”工作格局更趋完善、进展不断提速,展现出文化繁荣发展的新气象新作为,一个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山东实践样本清晰呈现。

《国秀·琅琊》第四幕《群贤雅集》剧照

这是赓续文脉的新答卷。大型齐文化经典文献集成《齐书》编纂出版,形成4000余万字、1096册的鸿篇巨制;《黄河大系》亮相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图文并茂展现黄河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复制回归珍稀汉籍1600余种,立起新时代“文化泰山”;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岱考古”品牌持续擦亮……在传承历史中坚定文化自信,在赓续文脉中昂扬民族精神,山东文化传承步伐坚定、底气十足。

这是融汇古今的新局面。在孔子博物馆,观众能够“穿越”千年与孔子对话,聆听先贤圣人的教诲;在琅琊古城,“一别琅琊已千年,再见盛世是沂州”的艺术盛宴,让《国秀·琅琊》人气爆棚……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通过数字化赋予文化更多可能,“山东手造”“山东智造”频频出圈,“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如火如荼,一幅传统与现代相融的文化画卷在齐鲁大地铺展开来。

这是以文化人的新篇章。一个个“中医夜市”让“本草香”融入“烟火气”,一场场“大集小戏”沁润人心释放文化暖意,一座座“文化会客厅”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把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点任务,山东坚持塑形与铸魂相结合,大力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统筹加强美德山东信用山东建设,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工程,让“厚道山东人”形象更具广泛性、认可度,让群众文化生活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这是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新作为。举办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打造思想文化的全球盛宴;实施“五友”外宣传播工程,组建成立中国孔子基金会·全球文明对话交流中心,启动实施国际青少年“访学山东”计划,开展走读中国之齐鲁印象行活动……山东搭平台、育载体,在兼收并蓄中充实山东故事,在交流互鉴中讲好山东故事,推动“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更具含金量、美誉度,文化文明交流传播更具主动权、话语权。

“世界古典学大会·走读中国之齐鲁印象行”活动

实践探索充分证明——习近平文化思想茹古涵今、守正创新的理论光辉,观乎人文、洞察时变的宏阔视野,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丰富内涵,蕴藏着中国人的精神根脉,蕴藏着凝心铸魂的实践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实践探索充分昭示——只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能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三)

思想的解放,是一切创新进步的源泉。山东文化“两创”一切成果的取得,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为我们深耕齐鲁人文沃土,把握文化建设规律,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推动文化建设不断从“自在”走向“自觉”。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就来自文化主体性,体现在对中华文化、历史和传统的由衷热爱。立足齐鲁大地,我们从“海岱考古”中读懂“何以中国”,以尼山书屋扬起出海风帆,在山东老字号里体味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融入日常。正是不断增强文化主体性,坚定文化意义上的自我,我们焕发出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增强了亿万人民的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结合”体现了文化创新性,打开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中华文明的优秀因子、历史底蕴和鲜明特色,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今天的山东,“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切入“双11”赛道,打响区域公共品牌入局第一枪;“产业大脑+晨星工厂”赋能制造业数字转型,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海阳海域首飞,让空天信息产业逐梦“浩瀚星辰”。“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同时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当文化的创新因子与经济、科技等要素相融,不仅丰富了文化的内涵与样态,更打开了文化发展、产业升级、社会治理、绿色转型的新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第七届进博期间,山东馆客流近9万人次,现场销售额712万元,意向订单额2.1亿元。

“结合”反映了文化人民性,让群众精神世界愈发充盈。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文化只有扎根人民,服务人民,才能真正实现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以文化人。在山东,百姓儒学节提振人民精气神,社区大讲堂激活发展正能量,黄河大集氤氲人间烟火气,小戏小剧唱火了文化、唱热了人心。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山东着力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优质文化产品不断涌现,实现了社会主体和文化样态的兼容匹配和互促融合,让经由“结合”形成的新文化更加贴近人民、造福人民,更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结合”彰显了文化开放性,呈现出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从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展示新时代山东自信、包容、开放的大省形象,到《大泰山》纪录片展现中华文化包容四海、兼纳百川的精神风貌,再到我国首个中欧班列中东欧集结中心落子塞尔维亚,吹响新丝路上的“集结”号……齐鲁大地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映照出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这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也得益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二者的有机“结合”,使中华文明融通中外、贯通古今,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中欧班列(山东—塞尔维亚)首班玲珑轮胎供应链专列抵达山东中欧班列塞尔维亚集结中心 。

(四)

任何一种文化创造,都离不开时代土壤。

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历史上非常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我们的文化发展也必然面对这样的考题——

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如何更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更为多元,如何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信息化进程迅猛推进,如何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远比过去更加复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交答案,迫切需要我们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

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必须强化思想引领力。

进入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能焕发出独特魅力?根本就在于思想的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

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结合实际深入谋划推动文化繁荣,使之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更好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必须提升精神凝聚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山东手造,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巍巍尼山,蕴藏“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红色沂蒙,映照党群同心的为民情怀……这些精神特质中的时代价值,正是文化主体性的具体彰显。

新征程上,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就是要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在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东行动、实施“山东文脉”工程、构建齐鲁文化标识体系等方面下功夫,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内在贯通,使齐鲁大地的深厚底蕴与新时代山东的崭新气象相互融通,使文化根脉里的基因更加生动、更富生命力。

2023年11月1日,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11月轮值主席。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向各国代表赠送鲁班锁。图为鲁班锁。

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必须增强价值感召力。

文化创造核心在人。文化强省之“强”,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上。当前,新的信息技术深刻重塑媒体形态、舆论生态和文化业态,深刻推动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越是社会思潮纷纭激荡,越要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的感召力。

我们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融入山东人民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擦亮“厚道山东人”的鲜明底色。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在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中,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相一致、与现代化强省建设相协调的新文化,以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必须塑强国际影响力。

早在19世纪,马克思便预言:在各国经济走向世界经济的过程中,文化生产也将走向世界性。山东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儒家文化发源地,同时也处在“一带一路”交汇区域,更应发挥好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主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山东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山东篇”,要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深度提炼中华文明标识和形象,建好“齐鲁文化大模型”,塑造孔子、孟子、鲁班、八仙过海等文化IP,让“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区域品牌形象传得更远。要强化用文化同世界对话的理念,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养分,创造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文化“两创”成果,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兴盛贡献山东力量。

“亚醜(丑)钺(yuè)”,藏于山东博物馆的商代青铜器,1965年出土于山东青州。

(五)

这是使命的召唤,这是时代的必然。

今天的中国,正行进在中国式现代化康庄大道上;今天的山东,正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一个经济文化大省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必须大力推动文化繁荣,高质量建设文化强省,做到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

历史进步的细节里,藏着时代发展的注脚。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考古事业,在田间乡野探索“何以中国”;当非遗短视频播放量不断上涨,涌动的文化基因喷薄而出;当中华老字号由“活”变“火”,打开文化消费崭新场景;当文旅行业业态翻新,点亮人们美好生活,我们坚信——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大众新闻记者 李岳岳 张兆友 刘帅 任宇波)

责编:张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