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大省山东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若干政策措施》,从促进工业稳产增效、加力补齐服务业短板、支持企业稳定经营等领域推出40条新政策,这是山东2024年出台的“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第三批政策清单。
今年以来,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工业经济承压运行、内部有效需求仍不足等大环境下,山东努力克服多重不利因素,有效落实各项政策,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山东实现生产总值4667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展现出“走在前、挑大梁”的责任与担当。
举措精准 供给需求协同互促
2月以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内的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一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起步区产业促进部副部长姚锋说,这一项目总投资达360亿元,项目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产30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年产值达600亿元,吸纳就业1万多人。
围绕强工业、扩内需、促消费、优环境等,山东持续强化政策供给,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聚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的意见》,把投资作为稳经济预期的主抓手,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引领。
数据显示,山东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其中民间投资增势良好,增长8.2%,高于全部投资增速3.3个百分点。有效投资的不断扩大,为工业经济持续回升打下坚实基础。
内外兼顾,山东外贸结构持续优化。近日,一列满载新能源汽车、激光雕刻机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济南董家铁路货运中心发出,9天后抵达阿拉木图集结中心。2018年10月首发以来,山东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1万列,成为用时最短突破中欧班列开行万列的省份。“钢铁驼队”丰富了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的出口通道,山东上半年“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超过50%。
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王红说,山东把培育外贸新动能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围绕促进“新三样”出口、打造供应链头部企业、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等,已经出台了4个文件、37条政策措施,有效推动外贸促稳提质。
今年以来,山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协调。数据显示,上半年山东省一二三产分别同比增长3.8%、7.1%、5.2%。除服务业稳步提升外,山东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9个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95.1%;夏粮收获突破543.3亿斤,同比增长8.48亿斤,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加力提速 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
今年4月举办的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开幕式上,潍柴动力研发的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突破53%的商业化柴油机,代表中国内燃机行业最新技术成果亮相。这已是自2020年9月以来,这家公司第4次创下商业化柴油机本体热效率新纪录。连破纪录的背后,是企业持续的科研投入——近两年研发投入约170亿元。
山东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稳”的基础更牢、“进”的势头更足。“目前,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中,企业牵头的比例达到95%。”山东省科学技术厅重大专项办公室二级调研员王娴说,对318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期满项目的综合绩效评价显示,总体执行情况较好,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095.9亿元。
创新为要,“头雁领航”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在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一个个精巧的钻夹头从自动化生产线上鱼贯而出。作为全球品类齐全、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精密夹具产品产业化基地,威达机械产销量连续24年世界第一,成为山东支柱型雁阵集群之一——威海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的“头雁企业”。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山东谋篇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载体。自2019年起,山东围绕“十强”产业及11条标志性、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共入库培育五批180个“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276家集群领军企业,雁阵形集群规模超过9.2万亿元。
数实融合为工业转型插上“数字翅膀”。在海尔青岛洗衣机互联工厂,数字化能源管理方式使能源消耗比传统工厂降低了20%、碳排放降低了30%。“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能源数据、生产数据实时管理,让越来越多企业受益。”卡奥斯智慧能源产品总监杨子江告诉记者。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安文建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使山东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87.3%,工业互联网国家级平台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海尔卡奥斯在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动态评价中连续5年蝉联榜首。
先立后破 绿色低碳转型布局优化
在滨州市魏桥轻量化基地,鱼缸中漂浮着两块手机大小的蜂窝状泡沫铝板。这一新产品密度不足水的一半,压缩强度却是碳钢的5倍,可在建筑、通信、交通等领域广泛使用。这家以电解铝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近年来向新材料领域进军取得初步成效。
将先立后破与稳和进统筹兼顾,山东锚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总目标,持续推进行业节能降碳、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布局未来产业,使发展潜力空间有效拓展、重大生产力布局持续优化。
为绿色发展培育增长后劲,山东聚焦元宇宙、未来网络、空天信息等成长性强的新赛道,抢先布局未来产业。眼下,位于济南高新区的济钢防务卫星总装基地正如火如荼建设,预计今年10月可试运行并投产。这里将成为山东省首个柔性化、智能化卫星总装制造基地。
“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基地将具备年产20颗500公斤级卫星的能力。”济钢空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强说,这一项目将引导国内卫星产业链上游卫星载荷及部组件制造、下游卫星应用技术等相关优势项目落地,形成卫星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先进制造业、未来产业保持向上向好态势,在山东经济中的占比正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山东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其中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高端化、智能化相关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23.5%和24.1%。
“绿”涌齐鲁大地,“风”起山东半岛。站在黄河尾闾东营市广利港码头向海面远眺,依稀可见渤中海上风电基地的风电机组,叶片在海风的带动下旋转,源源不断发出“绿电”。
近年来,山东充分发挥海岸线绵长、海域面积广阔等资源优势,以渤中、半岛南、半岛北三大片区为重点,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山东省能源局局长胡薄说,山东加快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截至6月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007亿千瓦,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首个过亿省份,占比达到45.6%,年底将历史性超过煤电。(记者 杨守勇 邵鲁文)
责编:朱忠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