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4年08月10日 13:57:23   来源:大众日报

2024全国“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山东示范活动启动

“牛郎织女传说之乡”开启浪漫之旅

□ 记者 杨帆 张春宇

七夕佳节,牛郎织女这一象征着美好爱情的神话传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8月9日,在沂源这个“牛郎织女传说之乡”,举办了2024全国“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山东示范活动启动仪式,将在未来一周为人们带来一场浪漫的文旅体验。如今,婚俗文明新风已在“地上银河”之畔兴起。

“天上银河,地上沂河”

牛郎织女的故事与《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等并称中国四大民间传说,这则人们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与沂源有着紧密的联系。

流经沂源的沂河,有“天上银河,地上沂河”的说法。沂源位于沂河上游,介于现在的临淄和曲阜之间——在周王朝时期,这一带被称为“大东”,沂源即“大东”的核心区域。而关于牛郎织女的最早记载,便是《诗经·小雅·大东》一文中:“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其中出现的有关织女织布、牵牛运输的描写,普遍被认为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萌芽。

不过,此时的牛郎织女还只是原始先民星座崇拜的一种映射,“织女”“牵牛”仅指两个星座的名字,由于星座运动规律而得名。而直到汉代,牛郎织女开始被赋予人的情感,生出更多的故事情节。

东汉无名氏所创作的《迢迢牵牛星》中,牵牛织女有了较为明显的人格化形象:“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在这里,牵牛、织女已被完全拟人化,二人分隔银河两岸的经典情节也被提到,虽然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故事情节,但也可看作牛郎织女故事的完整版本。

再后来,经过不断扩充润色,牛郎织女的故事逐渐丰满。牛郎织女这对人神眷侣,被王母以浩瀚银河为壑、分隔两岸不得见,只能在每年七月初七鹊桥相逢的民间传说被广泛传播,成为如今最为人熟知的版本。

“牛郎织女传说”促进文旅融合

2007年8月,沂源县被中国民俗学会授予“牛郎织女传说之乡”称号。2008年6月,“牛郎织女传说”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依托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与文化遗产,沂源县深入挖掘旅游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线路与活动内容,打造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旅项目,让“牛郎织女传说之乡”的名号越发响亮。

2021年7月,沂源县启动实施牛郎织女景区改造提升项目,以爱情文化为主线,细化具化牛郎织女传说场景,嵌入农耕体验、生态康养等元素,挖掘“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牛郎织女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牛郎织女传说源地、男耕女织休闲体验地、文旅农商融合发展综合体”为总体定位,不断丰富牛郎织女爱情文化内涵,聚力打造东方爱情旅行目的地。

据了解,目前,牛郎织女景区一期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了爱之馆、心动广场、大型灯光秀雕塑、逍遥市集、乐游织女湖等,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开发建设“观七大奇景、玩七大项目,品七道美食、住七间名宿,购七件礼品、看七个节目”等,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如今,牛郎织女的传说已成为沂源一张文化名片,吸引着八方游客。

“牛郎织女传说之乡”兴起婚俗改革新风

“孩子将来成家以后美不美满,幸不幸福才是重点,而不是谁家酒席多办一桌,谁家份子钱收得多……”7月份,沂源县东里镇可乐山村开展了一场移风易俗知识主题宣讲,宣讲员牛中成结合身边事例,向村民讲述当前传统婚俗大操大办、攀比浪费等陋习的危害,几十位村民坐着马扎围成一圈,听得很认真。

作为全省婚俗改革试点地区,沂源县各地通过文明宣讲、制定村规、提供志愿服务等形式,积极倡导“零彩礼”、婚事新办等现代文明婚嫁理念,推动乡风文明蔚然成风。东里镇沂河南村将喜事新办流程和细则写入村规民约,在红白理事会的基础上,又成立了一支喜事新办志愿服务队,全过程参与婚礼的筹办,通过提供新式婚礼服务的方式,让“喜事简办”“喜事新办”的文明新风尚,成为村民的优先选择。

摒除婚俗旧习,倡树婚恋文明新风,既要抓好宣传,更要做好引导。

为更好弘扬婚俗新风尚,沂源利用婚姻家庭辅导中心组建以法律工作者、家庭教育师、心理咨询师为成员的志愿辅导队伍,通过婚前指导、婚中辅导、婚后调处,构建全链条闭环服务机制。目前,已为252对婚恋当事人提供婚前辅导。升级打造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窗口,建设婚俗长廊、同心圆、签名墙等特色婚俗驿站,弘扬婚俗新风。打造婚姻登记巡回点,将婚姻登记从办证大厅延伸至“爱情传说发源地”牛郎织女景区,探索婚姻登记环境从“程序化”向“美学化”转变,让新人们在诗情画意的浪漫氛围中沉浸式体验婚俗文化,完成人生大事。



责编:朱忠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