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的匣钵墙、沧桑的老厂房、十三座古圆窑、数百亩旧村庄……走进位于淄博市博山区山头街道的颜神古镇,一段横跨上百年的历史画卷在眼前平铺开来。
从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落,到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大的陶瓷厂遗址——数百年间未曾断绝的人间烟火、历史文脉,一同具象化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兴衰与变迁。
颜神是博山的古称,因齐国孝妇颜文姜殁于此地而得名。自古以来,博山因陶琉文化闻名于世,拥有着北方“瓷都”“中国陶瓷琉璃艺术之乡”等美誉。而这其中,颜神古镇的前身——陶瓷琉璃古窑村为集大成者。
“早些时候,我们古窑村几乎是户户烧窑,村里的代代人都和陶瓷琉璃有着不浅的缘分。”谈起颜神古镇的历史,古窑村的原住民苏科有些骄傲。自北宋始,这里便是煤炭和陶瓷的发展重镇,最繁荣的时候圆窑多达170余座,直至20世纪90年代,仍是世界上较为重要的陶瓷琉璃采购区。
后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博山陶瓷厂炉火熄灭,厂门关闭,不少村民陆续搬离古窑村。2022年,古老的颜神镇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包括苏科在内的不少古窑村原住民又回到古镇,在修缮后的旧民居、旧厂房里,开起琉璃、皮雕、糖画等非遗技艺工作室。
“古窑文化是这里最大的财富,怎么才能将古窑文化、陶琉文化更好地展示出来,是我们接手项目之初思考最多的问题。”厦门朗乡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毅文介绍,“我们想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保留这里的传统空间遗存,保持本来的原住特色,并创造新的陶琉价值。”
如今的颜神古镇,传统技艺、工业遗存和现代元素融合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手工艺者加入。目前,已进驻非物质遗产项目35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6项、市级非遗项目12项、区级非遗项目15项。
“之前在居民楼里开工作室,来的都是老顾客,很少有年轻人关注。现在每逢节假日,来体验的人都得排队。”2023年,“中国石榴王(琉璃)”传人宋苗在古镇开设了自己的琉璃工作室,既售卖商品,也开放体验,受到了不少游客的欢迎。宋苗说,搬进古镇后,人流量大、集聚效应也好,愿意来体验琉璃制作技术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不一定学得多深入,但只要愿意看一看、试一试,都是对琉璃灯工制作技术的推广与发扬。”宋苗计划再申请一间新的工作室,把收藏在旧址的琉璃展品都拿到古镇来,展示博山琉璃的“真功夫”。
年客流量在50万人次左右,古窑村里的石板路磨得发亮,老街区在新业态中“活”了……除了年长的陶琉大师,不少创业的“00后”青年也加入到古镇的建设中,为其发展注入青春活力。2022年,来自安徽芜湖的树下玻璃工作室创始人肖伟被颜神古镇吸引,选择留在这里创业,如今已拥有了一个6人小团队,其中4名都是“00后”。“博山琉璃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琉璃制作者来说,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创新。”肖伟说,颜神古镇氛围好,大家聚在一起做事总是充满干劲。
摄影:翁伟
一座古镇,在时间的洗礼下,于古朴的场景中,长出新生的脉络,让历史遗存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未来,博山区还计划围绕颜神古镇打造一个整体的陶琉产业园区,将生产、文创、旅游融合起来,进一步提升陶琉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责编:张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