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正让制造业变得与众不同。在济南,浪潮集团基于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技术,可为产业提供适用的碳管理解决方案;在青岛,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孵化的工业大模型,能为企业提供辅助决策等服务;在威海,威高集团研发的手术机器人已成功实施60余例远程手术……
近年来,山东扎实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产业革新脚步愈发矫健,制造业发展含“绿”量、含“新”量显著提升。
向上攀登,看见新风景
近日,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内燃机行业最新技术成果亮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突破53%的商业化柴油机。自2020年9月以来,这已是这家公司第4次创下商业化柴油机本体热效率新纪录。
连破纪录的背后,是企业持续的科研投入——近两年研发投入约170亿元。
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的“高效节能磁悬浮透平真空泵”,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新华社记者萧海川 摄
“这也是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山东潍坊市科技局副局长卢芳芳表示,当地已形成动力装备等多个千亿级产业。在2023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中,潍坊有两项入选,分别是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首款大功率金属支撑商业化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品”和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高效节能磁悬浮透平真空泵”。
“我们现在的订单已排到6个月后。”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茹说,磁悬浮节能技术可形成十余类高效节能装备。今年3月,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出台《支持磁悬浮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八条措施》,明确支持标志性的、具有影响力的成果示范和推广应用,让企业增添了更多发展动力与信心。
转换思路,开拓新领域
“传统液晶电视的制造工艺,已很难满足大屏化的消费需求。尊重光学规律,转变产品思路,就能激发新的消费热点。”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显荣对记者说,公司研发的激光电视正将流光溢彩投射到120英寸屏幕上,分辨率达到8K水平。激光显示技术的应用场景,已从家庭拓展至文娱展览、数字放映、车载显示等领域。
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展示的涉海产业模型。新华社记者萧海川 摄
敢于跳出窠臼,才会不断创新。在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研人员以竹基海工材料为主材,替代了目前漂浮式水上光伏系统中的高密度聚乙烯浮体和钢制焊接结构体,“以竹代钢”搭建海上光伏平台。
“这种新材料除提供浮力外,还具备环境友好度高等特点。”这家公司战略研发中心战略规划经理张月峰说,新材料可有效节约成本,也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聚合要素,迸发新动力
“我们以不到烟台市0.4%的面积,集聚了烟台市约30%的高层次人才、约30%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部副部长陈彦蒿说,截至3月底,区内各平台拥有科技成果数量1500余项,区内转化成果已近500项、转化产值近40亿元。
2023年底,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名单对外公布,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身居其中。
“这里不同于传统的实验室,我们工作内容与市场深度绑定。”在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陈旭正开展物理气相沉积实验,研发产业需求大的耐腐蚀、耐冲击、耐疲劳金属涂层。
在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科研人员测试雪蜡性能的部分仪器和装备。新华社记者萧海川 摄
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员所使用的国产无氟雪蜡,便得益于这家实验室的科技攻关。批复成立还不到3年,这里已有14件专利以作价入股的方式进行转化,带动产业经济投资1.92亿元;与企业共建1个技术中心、8个联合实验室。
龙头企业别具产业魅力。在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神奇的碳纤维,细如发丝,单位强度是钢的7倍多。公司董事长丛宗杰说,为实现碳纤维国产化,公司突破了产品、技术、装备的瓶颈,自主研发了碳纤维生产的全套设备。
威海市以骨干企业为轴,打造了碳纤维产业园,截至2023年底,园区集聚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规上企业50余家,带动当地碳纤维产业实现营收270多亿元。(记者萧海川)
责编:张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