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厚、耐冲泡、黄绿汤、板栗香”,卓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赋予日照绿茶独特品质,也滋养着当地近1200家茶企、众多从业者。不过,受小规模分散经营、低价茶冲击等影响,日照绿茶多年来饱受“好茶卖不上好价”的困扰。
如何让品质真正转化为价值?这正是精制茶“产业大脑”在“思考”的事。日照精制茶“产业大脑”项目负责人、日照移动副总经理王鲁雷介绍,入选山东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后,精制茶“产业大脑”正对准品质溯源这个“靶心”,加快应用于茶业加工、交易、病虫害识别等多个场景,并成为招商引资、自我造血的“利器”——有了“产业大脑”提供的精准“画像”,产业链招引能更有的放矢,客商的需求也能更好地得到满足。
“产业大脑”,以数据要素流通应用为核心,瞄准充分释放工业大数据价值潜力,是当前山东数字经济系统建设的核心场景。近年来,山东“数实融合”加速发展,产业数字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多个指数居全国前列,但政府、行业及企业间的数据还不能有效聚、通、用,数以亿计的工业数据里,还有大量的宝藏有待挖掘激活。以“产业大脑+”为驱动,山东开启了工业大数据从资源向资产的“关键一跃”。
“针对面广量大的中小微工业企业,山东已先后培育32个省级‘产业大脑’,探索数据驱动的服务型制造新模式。”省工信厅数据产业推进处处长孙志强介绍,今年“产业大脑”建设迭代升级、全面推开,将加快形成一批经济效益突出、数据资源丰富、数据价值显著的行业“产业大脑”。
“产业大脑”建设要求高、服务内容多、建设周期长,政府需要在加强规范管理、推动动态调整等方面发挥好作用。
2001年起,伴随海尔工业园、一木家具工业园的引进和蓬勃发展,胶州已拥有江北最大的智能家居产业集群,其智能家居“产业大脑”也入选了全省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名单。青岛市委常委、胶州市委书记张新竹介绍,依托“产业大脑”整体架构,当地正进一步完善“产业大脑+平台赋能”的产业数字化体系,持续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并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定制化为主要方向,进一步招引综合数字服务商,为当地智能家居产业提供智慧物流、精准营销、智能生产等具体应用场景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方案,逐步实现产业链的全流程管理。
现在,“产业大脑”成为各地纵深推进工业企业技改数转的重要抓手。在菏泽,依托输变电装备“产业大脑”项目,当地加快培育“产业大脑”数实融合新型产业生态,牵引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打造百亿级输变电产业链条夯实数字底座。
“今年将力争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以上,深入推进数实融合赋能,培育打造100个以上应用场景,梯次培育1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300家以上企业实现平台汇聚。”菏泽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英透露,一季度,菏泽将积极推动石油化工行业、纺织行业等领域的互联网平台建设,带动更多企业数字化转型。
针对前期探索中显现出的“产业大脑”建设运营主体供给不足的情况,除了扩展揭榜挂帅范围、遴选优秀厂商定期开展项目评估,今年山东提出加快“产业大脑”能力中心服务平台建设,为各行业“产业大脑”建设提供机制优化、咨询指导、资源对接、应用推广等服务支撑。
“平台旨在整合优势产业互联网平台生态,着力解决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配置效率低、行业知识共享难、生态构建机制弱等发展痛点。”孙志强透露,平台通过“一个数据底座+四大数据服务”架构设计,为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提供直通车、专项云、能力组件和产业发展四大服务。去年12月,上述平台进入试运行阶段,目前与10个省级“产业大脑”共建地方专区,到2025年,预计可覆盖行业“产业大脑”数量达50个,服务企业数超4万家。
“产业大脑”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成效,主要还是取决于建设后能否围绕痛点找准场景应用,吸引企业加快上平台用平台。对此,山东将“产业大脑”与“数字经济总部”建设统筹推进,服务范围主要是集中采购、品牌营销、数字化转型及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后续将进一步根据产业特色来确定运营模式,更有针对性地推动“产业大脑”快速建设上线,有效服务行业企业,形成持续运营能力。
数据显示,首批32个省级“产业大脑”已服务企业数量49500家,服务规上企业2582家,服务“专精特新”企业539家。按照“成熟一批、认定一批”的原则,今年3月,山东将开展第二批“产业大脑”揭榜挂帅,通过在重点行业有序推进“产业大脑”建设,逐步汇聚形成山东工业经济大脑,增强工业大数据对制造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驱动力。
(记者 付玉婷 白晓)
责编:朱忠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