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4年01月26日 10:01:47   来源:鲁南传媒网
(记者 辛振东 李义方 丛萍 仇晶)

海报新闻记者 丛萍 辛振东 仇晶 李义方 济南报道

202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响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品牌”,实施“山东文脉”“文物活化”等工程,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围绕着如何将文化遗产守护好,让历史文脉传下去,代表和委员们展开热议。

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山东人孜孜不倦地努力着。跋山遗址、赵家徐姚遗址、岗上遗址、焦家遗址、稷下学宫遗址等重大考古发掘,在实证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构建山东古代历史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岱考古’是山东考古事业的一张名片。它伴随山东百余年考古历史,发掘众多考古发现,探寻中华文明起源,为中国考古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山东大学考古学院院长王芬委员表示,考古的重要作用是构筑文明的根脉,更是厚植文化自信的根基。考古工作者要推动学术创新,做好成果转化,把文明研究向前推进一步,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讲好、讲透。

山东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委员表示,近年来,“考古热”“文物热”一浪高过一浪,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背后是民众文化自信的提高。在这个热潮下,考古人更应该保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书房、走得去田野。

在山东,越来越多的文物“活”起来,回归社会、融入生活、服务大众。一大批文保单位、遗址遗迹、文博场馆、古镇古村被纳入旅游线路,让游客在这些“活”起来的文物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对此,莒文化研究院、莒州博物馆文博馆员王媛媛代表深有感触。“之前文物藏在柜子里,而现在文物不仅回归到大众视野,还有了更先进、更数字化的表现方式。之前,人们被动地走进博物馆,而现在不但是主动地逛馆,还要抢票。”王媛媛说,“文物热”“博物馆热”不是偶然的,而是各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将文化遗产守护好,让历史文脉传下去,山东深入实施“山东文脉”工程,统筹推进文化典籍系统整理、时代价值研究阐发。“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史哲》主编杜泽逊委员说,山东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建议保护传承好实物资源、加快古籍资源数字化、做好古籍整理出版等,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齐鲁大地更好传承。

文化相承,润物无声,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文化如何传承和开发?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特邀教育督导员桑哲委员表示,要将文化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融合发展,用经济手段做好文化传承,用文化力量助推经济发展。要通过文化“两创”,更好、更精准地推动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让文化动起来、带起来、走出去。



责编:朱忠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