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4年01月18日 16:16:34   来源:闪电新闻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

有人说,考古是一扇窗,推开它,消失已久的风景将会重现你我的面前。当你看见窗外风景的壮阔和斑斓,过去便不再陌生遥远,有限的人生,仿佛也延长了千万年。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埋藏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遗物,随着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与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随着无数被历史尘埃淹没的古代文化遗存渐次揭示,一次次史前迷雾被拨开,一个个史前疑惑被解开,沉睡的文明也被再次唤醒。

12月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焦家为中心的100平方公里内有6处遗址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国独有。从考古发现来看,焦家遗址新发现了大汶口文化中期的城址,这是目前黄河下游最早的史前城址。新发现的高等级墓葬有多重棺椁和随葬玉石陶礼器的制度化表现,是中华文明礼制物化表现形式的源头之一。

走进焦家遗址,仿佛步入了历史深处。这份厚重,浓缩成一条记录中华文明的“历史大道”,焦家遗址清晰展示出近万年“古文化—古国—王国—帝国”的完整历史脉络,深入阐释了中华文明“连续性”突出特性和多元一体格局,为文明起源“中国方案”提供了代表性区域案例。

焦家遗址形成了中国文明起源的早期系统性证据,是中国古国时代第二阶段“社会分化进一步凸显,社会资源的调动能力加强”的典型代表,其鲜明的“世俗性”权力特征显示出我国“民本邦固”“井然有序”的深厚历史根源,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典型黄河样本。

巍巍泰山,海陆相连;山川纵横,沃野无边。齐鲁大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理想的家园。在今日之土地,一躬一铲拨开沉积的厚土,一方一寸“上新”的考古成果,正持续激荡着跨越五千多年的文明回响。

海岱蕴齐鲁,冠带系中华。

“海岱考古”是山东考古事业的一张名片。它伴随山东百年考古历史,发掘众多考古发现,探寻中华文明起源,为中国考古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以山东为中心的海岱地区是我国古代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区域,山东具有独特的海陆环境,自从1928年发现城子崖遗址以来,山东考古走过百年历程,从荒野求索到满天星斗,广大考古工作者在山东这片热土上用热情和智慧探源中华文明,叩问天地,追古抚今。在考古人的不懈努力下,历史的时空框架逐步建立,历史脉络与枝叶日渐清晰,构建起“扁扁洞遗存—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这样一条完整的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海岱文化初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但中后期和周边文明区域文化交流互通,以动态的文明化进程逐渐走向“一体”。

考古圣地频频“上新”成果,让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自信凿凿有据。

海岱文明化的途径与模式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的真实写照。从全国各地考古成果来看,经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阶层分化,渐渐出现城市,最终出现国家,是一个基本相似的进程。以大汶口文化表现出来的棺椁制度、器用制度,表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规范,对中原地区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到了龙山文化时期,大部分家户形态已经是个体家庭,人的社会属性增强、家庭属性减弱,社会进入城邦时代,从现代史来说,龙山文化对于当时“中国文化西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反击。

除此之外,这几年,山东考古频频“上新”成果,每一个都熠熠闪光,再现了我国丰富历史文化的久远深厚。临淄赵家徐姚遗址的“一把火”,燃烧上万年,不仅填补了山东地区史前考古的关键缺环,更为认识中国北方尤其是山东地区旧新石器过渡这一重大的历史变革提供了关键证据,是我国万年文化发展史的重要实证;置身两千多年前,在稷下学宫的加持下,华夏的文化达到了第一次的交融巅峰,也基本确立了之后数千年的华夏民族文化……

典藏,陈列千万年的春夏秋冬;文化“两创”,开启更多跨越时空的对话。

悠久的文明传承,绝不仅仅是泛黄的记忆,得让珍贵的历史遗存走出“象牙塔”,透过一件件精美文物,人们更加珍视文脉的赓续绵延。“让文物活起来”,就是要激活历史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传的生命力,通过活化利用让文物重现璀璨光彩。

文化“两创”,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走向大众。近年来,山东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山东省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利用文物藏品资源打造精品陈列展览,激发发展活力。通过网上展览、在线直播、网络公开课等方式,提供优质数字文物展览和服务。在曲阜孔子博物馆里,游客仅需点击触控屏幕,就可以了解明代衍圣公的朝服、公服、常服、吉服,还可以学习拜师礼仪,并与孔子及孔子的弟子们合影。同时,还可以在互动屏上查询祭祀孔子时用到的各种乐器,戴上耳机听乐器的声音,沉浸式体验儒家文化的魅力。可以说,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为我们触摸历史、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云程发轫,踵事增华。遍布齐鲁大地的一处处考古遗迹,不仅仅蕴含着联结历史与未来的密码,也留下统筹经济发展与文脉赓续的深刻启迪。山东考古人用脚丈量,用心琢磨,跨越山海烛照文明未来,在齐鲁大地上不断书写着中华文明的“新厚度”。(文/特约评论员 李想)


来源:闪电新闻编辑:张艺凡责编:刘科春审校:佟国强主编:郭常宏


责编:张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