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新村,让文明实践站变成“磁力场”
贴心服务,让群众走进来、融进来、来了还想来
一个话筒,一口乡音,一排排凳子……近日,在胶州市胶东街道爱国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二楼的理论宣讲室,村民刘希章正组织乡亲们开展一场“村村有好戏,共话振兴梦”的宣讲会。
“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我们的宣讲内容紧扣村民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结合身边人身边事,我们用百姓话讲党的好政策和创新理论等。”刘希章说。
说话间,旁边的文化活动室内响起音乐,70岁的李金光正带着老年文艺队队员们排练节目。“俺从小热爱文艺,能唱京剧,能拉二胡,退休后正好发挥余热,丰富乡亲们的文化生活。”
“想要吸引社区居民主动‘走进来’,载体建设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爱国新村党委书记、爱国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管卫说,只有做到让群众愿意来、来了有收获、来了还想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才有凝聚力。
据介绍,爱国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于2019年底投入使用。站内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配备理论宣讲室、文化活动室、儿童益智室、科普宣传室、志愿服务站等多个功能室,针对居民的不同文化需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今年7月,实践站新设了便民服务大厅,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办理业务。“像工商、食药、社保、医保等行政审批下放的综合业务,都可以在这里办理。村民办理较多的是个体工商户的设立变更注销以及养老、医疗保险的登记。”胶东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派驻的工作人员王然说。
实践站用心用情打造“养老服务站”和“四点半课堂”,呵护“一老一幼”。
中午11时15分,养老服务站的吃饭铃响起,志愿者们将刚出锅的饭菜端上桌,老人们围桌而坐,边聊边吃。
“今天中午吃的是猪肉炖粉条、炒萝卜,每周三吃大包子,方便又卫生。”72岁的任成志说,“70岁以上的老人能免费来这里吃饭,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者还会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目前,每天固定有50-60位老人结伴来活动,所有的工作都由我们‘村两委’委员和志愿者们一起完成,子女们看到父母被悉心照顾,也都主动报名参加志愿活动。”爱国新村妇联主席匡素珍介绍,现在过来服务的志愿者越来越多了。
下午4时30分,实践站里响起了孩子们的笑声,“四点半课堂”准时开课。在儿童益智室,20多个孩子正围坐在一起学剪纸。
“‘四点半课堂’免费为儿童提供放学后到家长下班前这段时间的作业辅导、托管、兴趣培养等服务,既减轻家长的压力,也培养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志愿者老师陈志霞说。
下午5时,实践站的广场上渐渐聚满了村民,一场乡村故事会即将上演。
上午刚完成一场宣讲的刘希章没有感到疲惫,正和老伙计们排练舞蹈,他们将为村民带来广场舞表演。
“整场活动共有宣讲、舞蹈等10多个节目,全部由村民自导自演。最小的演员只有6岁,最大的演员年近80岁。”匡素珍说,为了摸清群众需求,他们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征集意见建议,发动文艺爱好者们自行编排节目,让老百姓成为舞台的主角。
舞台上的演员们卖力演出,舞台下的观众也没闲着,他们组成了现场“直播团”,用手机拍摄记录一个个精彩画面,传到微信群、朋友圈。
为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实践站还组织开展兑换活动,将人居环境整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内容纳入兑换体系。
在看演出的间隙,村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肖桂平在实践站兑换了一张水票。“服务满1小时可以获得一张兑换券,我一个月差不多能兑20张,只要有时间,我就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肖桂平说。
像肖桂平这样的志愿者,在爱国新村有100多名。“这些志愿者提供的贴近群众需求的服务,让文明实践更有温度,也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凝聚群众的‘磁力场’。”管卫说。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白晓 通讯员 王雪妍 报道)
责编:朱忠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