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传媒网讯:
11月16日,枣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加强预防协商调解机制建设 构建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新格局”新闻发布会。闪电新闻记者从发布会获悉,自“听竹”工程实施以来,枣庄市不断深化协商调解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1家单位被评为全国百家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8家单位被命名为全省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28家单位被评为市级金牌调解组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以来,枣庄市通过协商调解方式处理争议案件3152件,调解成功率82.35%。
上下一体联动,齐抓共推提升保障力。把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真正将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市级示范带动。建立全省首个以团体名义命名的品牌调解室——同心圆调解室,既作为市本级调解工作室,又作为纠纷案件分流中心,建立起纵向联通的调裁衔接机制。区级协同处理。建立区级标准化调解委员会,成立品牌调解室,推行“三讲一换位”等特色调解工作法,推进“互联网+调解”平台规范运转,实现争议纠纷“就近调解”。镇级规范运行。枣庄市65个镇街全部实施“听竹”工程,建立标准化调解室,实现市、区、镇三级协商调解工作规范化运行。召开枣庄市“听竹”工程现场会,举办模拟调解练兵比武活动,进一步提高基层调处能力。
内外互补联动,前移关口提升预防力。坚持企业内部协商与外部调解机制相互融合,提升争议化解合力。内部注重源头预防。建立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联系点和重大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报告”制度,定期排查并妥善化解因欠薪、不规范用工等引发的问题,最大限度防止争议转化为案件。
外部强化联系服务。建立常态化仲裁员联系企业机制,组建青年仲裁员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送法入企活动,目前已服务企业210家,帮助解决难题150余个。开展基层调解员培训,900余人取得调解员证书。
加强各类调解组织建设。在165家企业建立标准化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聚焦新就业形态、商圈楼宇,在枣矿物流园建立枣庄市首个寄递行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服务圆通、邮政等从业人员500余人。
左右协同联动,密切配合提升协同力。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强化人员互聘、信息共享、矛盾联调工作。建立“三方四家”联动机制。联合市总工会、工商联等成立联合调解中心,下设3家分中心,积极参与案件调解。建立区域性职工法律援助中心7个、职工法律援助服务站64家。建立人社+法院联动机制。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设立诉前调解中心,协同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将劳动争议调解纳入枣庄市“大调解”工作格局。依托“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联合司法部门设立基层调解中心、联调工作站,实现争议化解协同联动。建立劳动维权+就业帮扶工作机制。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一并做好就业帮扶工作。
前后衔接联动,全程跟踪提升服务力。将“听竹”工程理念贯穿案件办理全过程,实现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环节紧密衔接。加强企业协商机制建设。引导企业依托工会组织开展协商,在72家企业开展内部申诉和协商回应机制试点,引导企业签订和解协议489份。
注重协商与调解结合。对协商不成的案件,引导劳动者到所在镇街“听竹”窗口或通过“互联网+调解”平台申请调解,目前已成功调解案件500余件。
注重调解与仲裁融合。将调解贯穿立案前、立案后、开庭审理全过程。推广要素式办案,无争议事项不再审理,进一步提升庭审效率。加强裁决与诉讼对接。联合市法院建立常态化裁审衔接机制,统一裁审尺度,提高案件仲裁终结率。
着力提升协商调解服务能力。开展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三年提升行动,指导各调解组织全面做好场所设置、制度建设和人员配备等工作,实现“一次性建设、一次性达标、永久性受益”。加快推进智慧协商调解建设。建立部门信息互通机制,探索运用大数据开展争议分析研判。用好“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线上平台,积极推进网上协商调解。持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多主体参与、多渠道化解和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广泛吸纳律师、退休法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青年志愿者参与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企业调解组织主阵地作用,进一步扩大“1+N”联动机制范围,着力构建劳动争议多元处理大格局。
责编:张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