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3年10月26日 17:43:33   来源: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建 刘兵 李子路
10月24日至25日,我省举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用1天多的时间观摩了滨州、东营2市的8个项目。这些项目均是2022年以来新建成投产、投用的重点生态项目、重点产业项目、重大民生项目。
成为生态保护修复与城市品质双提升典型示范的黄河小街湾项目,探索独具特色湿地修复模式的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打通“炼油-PX-PTA-聚酯”产业链、填补省内产业空白的威联化学PX PTA及配套项目……观摩中,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让人眼前一亮,充分反映出山东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的进展和成效,激发了“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的干劲和氛围。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生态保护是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首要任务,山东坚持以项目为载体,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在生态治理、防洪减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四年来,聚焦生态修复、污染综合治理、防洪能力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等领域,分类储备、滚动推进,累计实施重大项目864个,完成投资9257亿元,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孙爱军说。
黄河奔腾向前,两岸秋景如画,黄河文化园、黄河之星广场、房车营地等景点和设施星罗棋布……秋日的滨州黄河小街湾,景色令人沉醉,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游玩。
黄河小街湾靠近黄河小街控导,原是小街村的旧村台。2019年,滨州市投资9500万元,拆除了影响行洪安全的违章建筑6万平方米,在保留原有树木的基础上,新种植景观乔木1000余株,铺设草皮10万余平方米,将旧村台、滩区渡口打造成风景秀美的城市生态公园,周边村庄依托项目发展起了休闲观光农业。“项目2022年1月建成投用,实现了废墟变公园、滩涂变绿地、农耕变产业,使行洪安全与生态保护修复、城市品质提升有机结合起来。”滨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梁中华介绍。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要保障黄河安澜,也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山东推进实施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跨市骨干河道、市管河道的重要河段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全面完成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圆了60万滩区群众的“安居梦”。同时,坚持“四水四定”,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做好“节水”“用水”“管水”文章,制定涵盖218个行业类别的1607个用水定额,建设完成沿黄9市65处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万元GDP用水量比2019年下降16.9%,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高于全国平均8个百分点。
“这就是互花米草,它的根系非常发达,成片集中生长容易堵塞潮沟,降低水系联通性,影响盐地碱蓬和贝壳类生物生长,进而影响鸟类和鱼类栖息和捕食。”10月25日上午,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刘静,指着展厅内的一株互花米草说。
2021年3月开始,东营市投资9.4亿元,开工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其中就包括互花米草的全面治理。“我们采用刈割加多次深翻的纯物理方式治理互花米草,目前保护区内的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刘静说,整个项目完成后,黄河入海口地区湿地总面积超过30万亩,恢复了滩涂湿地与海洋潮汐的良性循环,为鸟类的栖息、越冬、繁育和原生物种的恢复生长提供了天然条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对维护黄河下游和黄渤海生态安全意义重大。“我们把加强生态治理保护作为优先任务,加快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努力让黄河三角洲更具颜值、更显气质、更有魅力。”东营市委书记杨国强说,近两年,黄河三角洲新增湿地面积7.4万亩,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强,自然保护区内鸟类数量从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373种,2022年丹顶鹤、白鹤、大天鹅等关键物种越冬数量和东方白鹳、黑嘴鸥繁育数量均创历年最高。
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既要突出重点,也要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抓实抓好空间布局优化。“我们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强化‘三区三线’和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约束,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100万亩,其中沿黄9市25县(市、区)划定695万亩,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全部划入保护范围。”省自然资源厅厅长赵晓晖说。
日前,《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出台,提出以黄河干流为骨架,以一级支流为脉络,以自然保护地、水利风景区等重要生态节点为支撑,打造集生态屏障、文化弘扬、休闲观光、生态农业于一体的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赵晓晖表示,下一步将加强重要生态区域监管,深入推进沿黄生态建设,统筹造林绿化、湿地保护修复、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到2025年新增造林4.34万亩、森林抚育17.02万亩,让群众享受更多生态福祉。

(□记者 姜斌 参与采写)

责编:张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