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传媒网讯:
图为世界首台3000吨级OMB多喷嘴对置式粉煤加压气化炉在山东能源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己内酰胺产业链配套节能减碳一体化项目工地起吊成功就位。 (记者 王龙飞 通讯员 贾鹏 摄)
这是一串串令人欣喜的数字:今年上半年,我市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5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10位,其中11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5位,7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3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2项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出“进中提速、量质双升”的良好态势……
这是一个个振奋人心的画面:企业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火力全开”赶订单;项目工地上,各种车辆来回穿梭建设忙;高质高效农业现场,农民忙着收获,累并快乐着;节庆活动火爆,引来八方游客,尽是欢声笑语……
这是一幅幅幸福满满的景象:老旧小区改造让家园旧貌换新颜,公园游园和口袋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场所,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蓝天白云已司空见惯……
一组组亮眼数据、一项项务实举措、一件件鲜活事例、一个个感人故事,枣庄这片热土正在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今年以来,我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聚力推动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
强工兴产:
锻造强劲引擎 挺起工业“脊梁”
夏日炎炎,在位于枣庄高新区的山东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伴随着自动化生产设备开足马力、高效运转,全新产品BEV 173Ah锂电池正源源不断下线,等待运往全国各地,装载于沃尔沃、极氪、SMART等高端新能源车型。而在仅一路之隔的欣旺达30GWh动力电池项目卷绕车间里,四号104Ah产线也于日前实现产品下线交付。至此,我市招引的两大锂电龙头企业均已实现投产。
今年以来,我市紧盯“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部署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引导全市各级集中精力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突破园区、育强企业,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延链聚合聚链强群,强壮工业经济筋骨。
围绕构建“6+3”现代产业体系,深化“链长+链主+联盟+基金”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短链”延伸、“断链”连通、“弱链”转强,我市器械装备产业和“匠心枣庄”文化创意产业成功入选2023年度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中材锂膜、丰元化学、益康药业等企业成功入选2023年度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库。
突出锂电产业首位度,加快建设总投资793亿元的43个锂电项目,目前全市锂电企业发展到117家,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8.4%。积极推进省级储能示范基地建设,华电新源、中广核、台儿庄台阳等储能项目建成并网,我市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62MW/724MWh、居全省第1位。
推动工业技改提档升级,组织召开枣庄市“智改数转”对接大会,全市共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46个、总投资816.6亿元,280个项目入选全省万项技改项目库。
加快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全市新建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新增上云工业企业55家,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15个,峄城区云端大数据产业园被评为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枣庄高新区锂电池制造产业大脑入选全省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
厚植沃土激发动能,梯次培育助企登高。
深入实施企业上规、上市、上云、上榜“四上”工程,健全“小升规、产转法、规改股、股上市”后备资源库。
上半年,全市新增“四上”企业422家、总数达到3226家,新开业投产企业净增纳统122家,其中工业企业净增13家、服务业企业净增17家,均居全省第1位。
研究出台企业营收增量奖、一次性“过门槛”奖、制造业单项冠军奖等激励政策,上半年兑现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市级奖补资金1175万元,有力促进了企业扩量提质、倍增发展。
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成长,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10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瞪羚企业1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46家,腾达科技IPO获深交所上市委会议审核通过。
招新引优扩大投资,培植优势积蓄后劲。
积极搭建高能级招商平台,建成启用枣庄市长三角产业促进中心,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飞地”招商、基金招商。上半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42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5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6个、50亿元以上项目12个。
持续深化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健全完善从项目洽谈到签约、落地、建设、投产、达效的闭环推进机制,260个省市级重点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431.1亿元,超时序进度17.8个百分点;54个专项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61.3亿元,超时序进度13.5个百分点。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庄里水库抽水蓄能电站提交省发改委核准立项,枣庄机场、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加快实施,临滕高速、S103济枣线改建工程进展顺利,店韩路快速通道、郯薛路竣工通车,我市国省道和高速路网密度跃居全省第三位。
纵深推进改革创新,聚力突破释放活力。
聚力深化国资、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成功组建枣庄市港航投资发展集团。
安排市级领导领衔推动30项共性改革事项,新争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供销合作社“绿色农资”等4项国家级改革试点。
积极培树改革典型,我市河湖长制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工作获评国家部委“优秀”等次,“新业态就业群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等6个改革典型被国家部委肯定推广。
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上半年新增15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7家企业研发机构入选2023年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启迪之星(枣庄)被新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营商环境”的理念,巩固拓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成果,建立完善柔性执法制度,将501项“不罚、轻罚”清单纳入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惠及各类企业等市场主体2万余个。
大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探索开展不动产“带押过户”,创新推出园区项目审批“极简办”,实行涉企证照“一照关联”“一码通行”,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3.4万户,同比增长9.3%,增幅居全省第2位。
成功举办中国(枣庄)资本赋能高质量发展大会,与12家重点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设立总规模207亿元的13只产业基金。
积极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推广使用积分制、清单制、“信用+”等治理方式,制定“榴花分”诚信激励措施380项,薛城区获批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试点县。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制定出台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四张清单”,隆重表彰2022年度突出贡献企业、优秀企业家及招商大使,营造了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社会环境。
城乡融合:
扮靓幸福家园 发展成色亮丽
“自从有了这个‘口袋公园’,我几乎天天到这里晨练、遛弯。”在市中区青檀路与君山路交叉的一处新建“口袋公园”,正在晨练的市民王伟说道。
市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运用规划建绿、见缝插绿、造景添绿等举措,建成了政府西游园、刘岭园、道南里游园等口袋公园和西岭游园、誉德园等精品公园游园,打造“城市文化景观小品”14处,市民休闲场所越来越多。
我市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实施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
统筹抓好“五城同创”,深入推进市容市貌“微整形”“微治理”,新开工道路改建工程65个,累计修缮城区路面5.85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城市燃气管网60.3公里、供热管网20.8公里、雨污合流管网78公里,新增海绵城市4.7平方公里。
加快推进公园绿地改造提升,上半年建成公园游园和口袋公园34个、生态街巷64条、城市绿道36.1公里,台儿庄区获评首批省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
大力实施停车场智慧化改造,上半年新增公共停车泊位3246个。
积极优化“双千兆”网络建设环境,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6889个,行政村覆盖比例达到88.6%。
推进乡村振兴,走好共富之路。
高规格召开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启动实施“双十百千”工程,创建省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11个、衔接推进区1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618个,山亭区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示范县。
突出抓好粮食及农业生产,全市夏粮总产量超过90万吨,培育滕州马铃薯、峄城石榴、山亭甘薯等10个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华沃、健袖等智慧农业应用基地31家,新获批省级农业科技项目5个,推动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企业发展到359家,周营镇入选2023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63.7公里,完成农村户厕改造425户、清洁取暖1.1万户。
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
深入开展“山水林田大会战”,上半年完成植树造林7580亩、修复湿地650亩,建设提升生态廊道113公里、环城绿道23.6公里。
扎实推行“山长制”,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绿色矿山29家,完成破损山体修复治理750亩、采煤塌陷地治理220亩。
加快实施总投资20.8亿元的南四湖45项水污染治理工程,申报创建省市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27条,9个国省控断面水体优良比例为100%,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加快建设现代化水网,实施周营沙河综合治理、“两库四河”水系连通等工程,推动实现全域水系畅联。
探索建立大气治理快速响应机制,上半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105天,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指标位居省考核三组第1名。
改善民生:
展现为民情怀 共创美好生活
目前,建设者正加速推进临山片区、西小三四期、东巨山、来泉庄、曹沃、古井棚户区改造工程。2023年,薛城区计划投资1.079亿元,高标准完成22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造房屋建筑面积约56.69万平方米,提升4315户家庭居住环境,力争8月底前完成改造任务。
薛城区聚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安居宜居中收获越来越多的幸福感,是我市为民生“加码”、让幸福“升温”真实写照。
我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一件接着一件办,就像一双双“幸福之手”,叩开了百姓的家门,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准对接群众期盼,扎实办好惠民实事。
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完成140.7亿元,同比增长12.8%。建立完善就业促进机制,拨付配套就业补助资金1.1亿元,依托“枣工快递”平台帮助企业解决用工4213人,新增城镇就业2.28万人。
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动养老保险及工伤保险参保扩面、失业保险实现市级统发,改造提升敬老院6处,新增爱心食堂56处,为1.2万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购买专业照护服务25.4万小时。
积极推动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上半年新开工棚改住房2779套,改造老旧小区135个,排查农村房屋91.5万栋,整治完成C、D级农村危房2万户。
倡导推行绿色出行方式,新增新能源公交车57辆,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1条,新建公共专用充电桩600个,切实让群众生产生活更加高效便捷。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19所、新增学位2.4万个,规范提升普惠性幼儿园20所;加快建设枣庄学院新城校区二期工程,今年秋季学校招生首次突破1万人。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群众性小戏小剧展演3300余场次,我市参与制作的广播剧《守望黄河口》获评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滕州市获评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渔灯巷文旅街区成功入选山东省旅游休闲街区。
大力实施“健康枣庄”十大行动,枣庄市人民医院新建项目已完成主体施工,市胸科医院改扩建工程年底前具备启用条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枣庄医院成功获评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力深化“平安枣庄”“法治枣庄”建设,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强基础、严执法、促提升”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带案下访、主动约访制度,综合施策推进信访积案化解。
深入推进“枣治理·一网办”提升工程,市区两级71个“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基本完成实体化建设。
组织开展夏季治安整治、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系列专项行动,我市“网络水军”专项会战战果居全省第1名。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在肩勇奋进。站在新起点,奔向新目标,全市上下以解放思想的闯劲、滴水穿石的韧劲、真抓实干的拼劲,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展现新气象,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篇章。(记者 梁鸿雁)
责编:张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