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3年06月15日 17:13:52   来源:澎湃山东

能看见多远的过去,才能眺望多远的未来。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筚路蓝缕的精神源泉。作为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济宁立足人文沃土,聚力守正创新,抓住数字化发展机遇,让济宁文化和中华之声在齐鲁大地焕发新韵,绵延世界。

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主办、山东省人民政府承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将于6月25日至27日在曲阜尼山举办。对话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

当一个具有深厚底蕴的文化高地,遇见划时代的科技驱动力,将擦出什么样的文明火花,令人充满好奇。

源头活水来,释放“两创”动力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济宁有着独特的禀赋。济宁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是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的发祥地,在国家乃至世界文化格局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发出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号召,可见对济宁寄予的殷切期望。

不忘本心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两创”重大方针以来,济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两创”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激活儒家文化“源头活水”,释放文化“两创”蓬勃动力,济宁文化“两创”工作迅速起势、全面成势、立标示范,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上彰显了新担当、展现了新作为。

为了系统谋划推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济宁把加快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建设纳入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文化“两创”战略作为全市中心工作“九大战略”之一,明确“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

济宁先后组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亿元规模的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列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专项资金,实施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建设、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山东手造·济宁好礼”推进工程、公共文化服务、运河文化经济带建设、文旅资源整合宣传6大工程,制定涵盖文旅融合、文化“两创”、基础设施、乡村振兴四大类24个项目建设清单,总投资299.3亿元,聚力突破尼山片区建设。

实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一期)等一批重大标志性牵动性文化项目。打造“入目皆经典,步步皆风雅”的鲁源新村、“长峰独峭立,落霞映龙湖”的东仲都村、“乡儒发源地、在野则美俗”的北东野村等系列网红打卡景点,2023年,将在全市范围内布局打造200个示范点。济宁将持续推动文化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全力打造文化“两创”的济宁样板。

聚焦数字技术,打造智慧之城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技术助力城市发展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新赛道。近年来,济宁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以数字赋能,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让文化古都济宁华丽转身,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和产业集聚区。

济宁紧扣数字山东建设要求,提出以“数字强市”为目标,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2021年、2022年济宁市连续两年宽带下载速率综合排名居全省第4位。目前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2996个,实现市区、县城城区、乡镇镇区5G网络全覆盖,交通枢纽、重点高校、医院、大型商超、4A级以上景区、经济园区等重点场景实现连续覆盖,行政村5G覆盖比例超过50%。济宁正在加快建设山东移动“鲁南算力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省第三位的大型数据中心,为济宁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地区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在数字产业规模方面,2022年,济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总量居全省第6位,集成电路、机器人、智能终端、汽车电子4条产业链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拥有晶导微电子、康姆微电子两家省级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公共服务平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累计培育21个省级高端首版次软件、5个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特色软件产名园。

在制造业数字化进程方面,济宁通过持续开展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设备上云领域示范标杆建设,累计培育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12家,省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47家,5G、企业上云、人工智能+等创新应用案例数量均居全省前列,两化融合发展指数5年内均在全省前5位。获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2个,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2个,济宁高新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试点项目”,全国仅22个,拥有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2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5家。2022年,济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完成营业收入510.17亿元、同比增长72.63%,实现增加值201.5亿元、增速为85.1%,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79%,较2021年底提升1.64个百分点。全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截至目前,济宁已推动400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成功创建国家级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在数字惠民方面,济宁围绕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城市大脑”开展提标建设,聚焦民生需求积极打造重点场景应用。提质提速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9个创建主体入选省级试点,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共打造169个智慧社区,2022年全省智慧社区考核成绩位居全省第1位。建成“城市大脑”,形成“济宁城市运行全景图”,基本实现“一屏观全城”。打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等重点应用,实现入学报名“掌上办”、卫生健康服务“一码通用”、景区远程智能管理。

数字赋能“两创”,历史照进现实

文化似水,兼收并蓄,润物无声,只有不断传承创新,文化才能永葆活力与生命力。数字技术的发展让文化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文化资源借助数字技术穿越古今,向我们奔赴而来。

数字赋能让济宁将文化“两创”推向新的高度,也让中华优秀文化更加吸引人民的目光和脚步,为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无限可能。

济宁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成果,催生新型文化业态,探索建立数字文化馆标准体系,重点开展数字文化馆基础硬件网络支撑环境、线下数字艺术体验馆建设,副省级以上文化馆普遍完成数字化建设,50%以上市县级文化馆提供数字文化馆服务,全民艺术普及云服务基本形成的要求。

济宁打造文化云平台,充分发挥其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新阵地的重要作用,结合各个重要时间节点和传统节假日,做到“天天有看点,周周有活动”。济宁文化云总服务人次达727万余次,截止9月底,2022年云平台及手机APP点击浏览量190万余次,让群众能够及时、便捷地掌握各类活动资讯,在线参与到文化活动、艺术培训、展览展示各种活动等,2022年国庆节期间,济宁文化云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旅惠民服务“云展演”活动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文旅之声报道。

济宁市文化馆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不断优化数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济宁文化云现有文化服资讯1500余条,在线开展文化活动220余次,非遗作品及相关资讯210余项,线上各类数字文化资源290余项,可预约场馆16个;多项资源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平台收录。各种数字资源在不断的丰富完善,以充分的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发展是当下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也是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必然方向。济宁依托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智慧三孔MR数字文旅融合体验项目,采用全球领先的MR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视觉与声学技术,结合景区的历史文化内容,叠加全息数字化内容,形成与景区现场相对应的三孔平行世界,提升了游客的游览体验,为同类景区的虚拟旅游数字化建设树立了行业标杆,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尼山文明具丰厚的历史资源,其延续数千年未曾中断直到今天,还在朝气蓬勃地发展当中。数字技术与中华文化的融合交织,不仅为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更为中华文明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将于6月25日至27日在山东曲阜尼山举办,世界各地的学者们将齐聚济宁,探讨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孔子的故乡,数字文明尼山对话是以孔子诞生地——尼山命名的科技人文论坛,希望通过本次对话,能够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国智慧,促进数字时代的人文交流,开放包容,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责编:朱忠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