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3年05月24日 14:47:45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2022年我国成年人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80.1%,用户规模达5.30亿,同比增长4.75%,同时也存在功能性的短板——

数字阅读的繁荣与“鸿沟”

□记者 田可新

实习生 邰译民

日前,在杭州举行的数字阅读论坛暨第九届数字阅读年会上,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30亿,同比增长4.75%,其中电子阅读形式在数字阅读用户中的使用程度依然最高,占比93.40%。据最新发布的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成年人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80.1%。

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数字阅读成为阅读的新表现形式和未来发展方向,也是助力全民阅读的重要支点。促使我们在坐享数字阅读带来利好的同时,要思考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被迫在地铁上看了3部小说”

数字阅读的普遍性

近期微博热搜“被迫在地铁上看了3部小说”的话题虽然在吐槽地铁的拥挤,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数字阅读的普遍性。的确,从背着纸质书行走,到“一屏览天下”,数字阅读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让阅读变得更便捷、高效、有趣。无论是通勤时打开手机阅读,还是做家务时有声阅读的陪伴,数字阅读俨然成为数字时代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图文并茂……数字阅读满足了当下公众阅读的基本需求,因此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从短视频转向阅读,进而爱上阅读,推动阅读走向个性化、成熟化。

在市场表现方面,数字阅读的市场潜力可观,阅读形式日渐多样化。到2022年,数字阅读市场总体营收规模463.52亿元,增长率达11.50%,其中,大众阅读、有声阅读、专业阅读三大细分市场份额基本稳定,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虽然亚马逊的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在今年6月底将停止服务,但其他线上阅读App仍大放异彩。以微信阅读为例,微信阅读的历史总注册用户数已突破3亿,月度活跃用户超3000万。微信读书是基于微信关系链的官方阅读应用,除了能够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还可以在阅读的同时与好友分享好书、讨论交流甚至进行阅读比拼,满足用户的基本社交需求。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用户越来越追求高品质、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生活,数字阅读也应时而变,在技术加持下实现了阅读场景多元化的高品质阅读体验。例如喜马拉雅FM、蜻蜓FM、云听等有声阅读能解放读者的双眼和双手,可在居家、车载出行等场景进行阅读。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三成以上的成年人有听书习惯。

同时,数字阅读也创新性解决了选书难、看书难等问题,进一步降低了阅读的难度,提升了阅读的质量和积极性。2022年B站发布的首份《BILIBILI读书生态报告》指出,2022年约9060万人在B站观看读书类视频,总播放量超58亿次,74.3万人每天在B站至少观看一个读书视频,同比增长779%。

虽然读书短视频火热,但看读书短视频和真正阅读并没有必然且直接的联系,看视频无助于阅读能力提升、语言水平进步、文化修养提高。而且,视频的依赖性会退化语言能力、表达能力。这也是读书短视频这类阅读方式的功能性短板。如何解决这一短板,恐怕需要引起关注、提上日程。

“鸿沟”的产生

深阅读与浅阅读

数字阅读在便利生活、提高效率的同时,存在的隐患也值得我们反思和防范。

首先,数字“浅阅读”无法实现深度的情感链接和思考。数字阅读与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存在较大差异。从形式来说,数字阅读便捷的“带读”,虽然能提升阅读效率,但却是“浅阅读”,失去了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实现交流对话的机会,忽略了阅读带来的深度思考过程,也就无法实现精神世界的洗礼和碰撞。从数字阅读题材上来看,调查数据显示,在网络文学作品中,古现代言情、都市职场和玄幻奇幻是排名前三的题材类型;在电子书阅读中,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和生活百科类作品取代人物传记、教材教辅和经济管理,位居前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数字阅读多以休闲娱乐为主,以“浅阅读”为主,在工作和学习领域,通过数字阅读寻找资料的目的性较强,与深度思考关联不大。通过数字阅读实现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碰撞较难,无法实现阅读传统纸本那般深刻的“灵魂共振”。

数字阅读易造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鸿沟。济南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冯志辉表示,数字阅读的读者群体可以大致分为消遣型读者和知识获取型读者。前者的目的在于寻找阅读快感,而后者的阅读目的性很强,两种阅读方式对阅读能力提升并没有实质性帮助。相较而言,在阅读习惯的养成方面,一页一页地翻阅纸质书更能够保障阅读的流畅性,对耳眼口鼻等多感官的协调能力要求更强,因此阅读纸质书比数字阅读更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教授周斌指出,数字阅读负面影响的情势不容乐观:悬殊的阅读条件差异形成严重的“数字阅读鸿沟”;不良阅读习惯严重干扰正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不当阅读行为严重威胁身体健康与人身安全;沉迷消极内容导致心理失常与违法犯罪;沉浸数字空间导致精神焦虑、性格孤僻;不实数字信息严重误导科学认知与是非判断;“自媒介场域”形成“去主流化”文化心理等,涉及层面多、程度深、范围广。

数字阅读还有较大的侵权风险。视频讲书虽然能够提高阅读效率,但由于讲述的内容多集中在文学类别,以二次创作为主,尤其是部分内容为实现效果可能会使用影视剧画面,创作者的版权意识以及素质能力参差不齐,无法厘清创作和抄袭的边界,这就埋下了侵权的隐患。若剽窃之风盛行,则会导致视频讲书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无法保证优质的内容供给,数字阅读的内容和阅读体验将面临巨大挑战。

一边繁荣阅读,一边治理隐患

提升数字阅读的深度和效率

未来,数字阅读该往何处去?或许可以从内容质量、技术创新、场景创新、目标实现等多方面发力,积极引导数字技术为阅读赋能,提升数字阅读的深度和效率。

一方面,不断优化数字阅读内容质量。业内专家指出,可以采取政策措施,扶持和引导高质量优秀阅读内容的生产、传播,鼓励数字内容企业生产更多优质内容;通过建设数字农家书屋、数字阅读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满足网民小众化高质量阅读内容的需求。当然,也要注意宣传数字阅读中存在的不足,引起家长、学校等的重视,避免未成年人陷入数字阅读的问题中。

另一方面,还要利用技术优化阅读新体验。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图书馆可在丰厚的资源优势上,借助新技术打造全新的阅读体验。2021年年底,济南市图书馆推出了“泉民悦读”小程序,为市民打造了一个免费的阅读平台,目前已有700多万使用量,平台有20余万册正版电子书,6千小时的视频讲座。在洞察到用户的听书需求后,今年年初,该小程序扩展了懒人听书和QQ阅读板块,提供44万小时的有声读物,能够满足大多数市民的基本需求。图书馆可不断丰富数字阅读资源,持续加强版权保护,有利于数字阅读长远健康发展。

此外,济南市图书馆还打造了沉浸式特色“融阅读”体验活动,在七彩泉绘剧场举办了首场绘本京剧秀。“融阅读”系列创新服务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将阅读、艺术、演出、互动等多种元素有机融合,拓宽了传统纸质阅读的边界,丰富了数字阅读的形式和内涵,营造出浓厚的阅读氛围,更加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释、传承与创新。“未来,我们将尝试做书籍的立体化展演,读者可以通过茶话会、话剧等形式诠释自己对书的理解。未来可能会朝着品牌化方向发展。”冯志辉表示。

更重要的是培养全民阅读习惯。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可以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图书馆等公益性服务机构,更重要的是服务群众,以挖掘群众需求为导向。越来越多来馆借阅的读者,阅读原动力便是在网络上看到的一段话或一句话,因此不能将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割裂开,或讨论孰优孰劣。未来图书馆等公益性组织需更关注青年人群的需求,借助技术的发展及时捕捉和研判热点,提供相关的书籍资源,提升阅读的愉悦感,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此外,“图书馆+”的发展模式也可打造全新的阅读体验,培养全民阅读的氛围。如今,国内一些图书馆已经尝试与鲜花店、咖啡店、茶楼、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和组织相结合,跨界打造多元化公共阅读体验的新模式,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

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浪潮。未来,推动数字阅读走“边繁荣阅读,边治理隐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方能让更多热爱阅读的人从中受益,培养全民阅读的良好社会风气。



责编:朱忠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