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传媒网讯 2月24日,枣庄市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谱写党史史志事业新篇章”新闻发布会。
会上,市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张涛介绍了市委党史研究院组织开展的工业口述历史采集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枣庄市地方志工作在顺应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服务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
张涛说道,枣庄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民族股份制企业——中兴煤矿公司,发行了中国第一支工业股票。枣庄工业文明历史悠久,辉煌的工业发展历程让人感怀、催人奋进。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立足煤炭工业先发优势,催生百业,形成了煤炭、电力、建材、化工、轻纺、机械、电子、造纸、食品等产业门类较为齐全、经济基础比较稳固的工业体系。特别是当前,市委、市政府围绕高质量发展、立足资源产业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开展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积极培育“6+3”现代产业体系,以工业大发展推动经济大提速,以产业大提升实现枣庄大跨越,工业之路求进求强,工业转型大力推进,智能制造迅速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在枣庄强势崛起,“中国北方锂电之都”在这里扬帆起航,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正在蓄力崛起。
为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从枣庄工业发展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委党史研究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开展了枣庄工业发展口述历史采集项目,以口述实录的方式记录、总结我市工业战线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工业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教训,见证我市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
枣庄工业发展口述历史采集工作于2021年9月正式启动,历时一年多, 2022年底正式完成。邀请了建市以来我市工业战线上的63位市、区(市)两级主管工业的领导和工业发展中的重点企业、特色企业的管理者、亲历者、见证者等。访谈对象既有枣矿集团等立足枣庄、依托枣庄的省部属国有企业代表,也有泉兴集团等服务枣庄、奉献枣庄的市属企业代表。既有原枣庄橡胶厂、原枣庄市国棉厂等为枣庄工业作出重要贡献的老领导,又有山东丰元、山东精工电子等正在为枣庄美好未来奉献聪明才智的新兴力量。通过面对面访谈,以口述实录的方式讲述他们奉献枣庄工业发展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访谈过程全程影像记录,共征集、拍摄照片3000余幅,拍摄视频时长200余小时,整理撰写访谈文稿50余万字,制作短视频127个,用讲故事的方式传承他们奉献枣庄工业、奋发图强的精神,以历史的廊道展示了枣庄浓厚的工业基因、工业情结,以现实的画卷描摹了再铸枣庄新辉煌、加速枣庄工业崛起的心声。部分采集成果已在灯塔在线、《枣庄日报》等媒体推发,并被腾讯、搜狐、网易、新浪、百度、今日头条等新闻客户端关注和转发,产生了广泛积极的社会影响。
2022年12月,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枣庄工业发展口述历史访谈《鲁南工业的脊梁》一书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不仅有知微见著的历史价值,更具有“以史为鉴、勇毅前行、埋头苦干、开创未来”的现实意义,可以让读者从枣庄工业发展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枣庄“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的实施提供鲜活经验和理论支撑,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同时,地方志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张涛介绍道,地方志事业关乎历史延续、文化传承,关乎当前建设、未来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市委党史研究院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将研究阐释、保护挖掘、传承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着力点,将创新理念和精品意识贯穿于史志工作全过程,扎实推进志鉴编纂,在服务中心、服务民众、宣传地情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是要树立精品意识,不断提高年鉴编纂质量。
《枣庄年鉴》1993年创刊,已连续出版30卷,是全面系统记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基本面貌和发展情况的大型年度资料性工具书。一直以来,我们都以打造精品年鉴为目标,紧扣时代脉搏、围绕中心大局、关注民众需求,年鉴编纂不断出“新”,出版质量逐年提升,在存史、资政、育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要继续秉承创新提高的理念,年鉴编纂工作精益求精。内容上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在“工业强市、产业兴市”高质量发展上浓墨重彩,拓展记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着力体现全市各行各业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凸显年度特点和地域特色。形式上改进卷首彩页选题与设计,设“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双十镇建设”“山水林田大会战”“庆祝建党100周年”“庆祝建市60周年”等专题,精选图片,大篇幅、集中反映年度大事要事,确保图片资料存史价值。2022年11月,《枣庄年鉴(2022)》公开出版发行。全书共86万字,设栏目28个,收录随文照片100余幅。
二是要持续推进镇村志编修工作,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许多乡镇、村庄经历着急剧的变迁,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也逐渐遗失,通过编写镇村志,及时用文字和图照等将其记载下来,成为保存乡村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明确“鼓励乡村史志修编”,为传统文化、乡土文化在当代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契机。我们积极推进地方史志业务工作转型发展,在市和区(市)两级全面完成二轮修志任务后,扎实推动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纂工作,努力发挥镇村志在留存乡愁记忆和文化根脉、服务乡村文化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积极组织参与中国名镇名村志文化工程和齐鲁名镇名村志文化工程,推动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修再上新台阶。对已经启动的镇村志的编写,加强业务指导和规范管理。《官桥镇志》《洪绪镇志》《东郭镇志》《大宗村志》等一批优秀志书相继出版发行。滕州市《北辛村志》、薛城区《奚村志》获评首届“齐鲁名村志”,2022年薛城区《小武穴村志》再次入选“齐鲁名村志”文化工程。
三是得推动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促进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
顺应时代潮流,努力探索“互联网+地方志”的有效路径,深化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创新传播方式,逐步提高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水平,切实推动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已初步完成建国以来全市范围内出版的本级各类志书、年鉴数字化加工,在山东党史史志网、枣庄党史史志网实现数据库线上共享。通过“枣庄党史史志”公众号等新媒体盘活数字方志资源,多视角展现志书、年鉴、期刊、地情资料书等史志成果,发挥应有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提高地方志事业服务新时代的效率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