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一盏“好人”明灯,照亮一座文明之城。
近年来,东营持续打造“好人+”模式,放大道德典型“灯塔效应”,围绕着正面典型宣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困难群体帮扶等方面,积极发挥好人示范引领作用,让德善之花遍布每一个角落。如今的东营,点点星火正汇聚成德善之光,无私的品格已然铸就成精神丰碑……
好人+典型宣传,让榜样形象“树”起来
9月20日,在全国迎来第二十个“公民道德宣传日”的同时,东营区举行好人工作室授牌仪式,为东营区首批好人工作室进行授牌。赵晓凤好人工作室、郑桂林好人工作室等10个好人工作室被命名。今年81岁的赵晓凤坚持为群众义务理发53年,累计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发起了“晓凤义务理发室”18家,带动辖区300余名志愿者加入“晓凤义务理发室”志愿服务团队,荣获第七届“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山东好人”、东营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学习身边“好人”,讲述“好人”故事,传递崇德向善能量。今年以来,东营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重点,通过成立好人工作室、开展好人故事和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宣讲会等活动掀起学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人物热潮,引导广大群众崇尚好人、学习先进、争当模范,逐渐形成一个人影响一群人的传播效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下一步,东营将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阵地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宣讲活动,让广大居民群众在宣讲中开阔视野,坚定初心使命,身体力行向“好人”看齐。
好人+志愿服务,让文明实践“亮”起来
“我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在2009年,那是一次敬老院志愿活动,陪着老人们聊天,帮老人们打扫卫生,为老人们做点事,心里很踏实,也很高兴。”对于“山东好人”刘永红而言,参加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东营市不断深化“好人+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本着鼓励好人当志愿者、推荐志愿者当好人为原则,从志愿者中选树了一批如刘永红一样叫得响、立得住的先进典型,形成好人和志愿服务共促共进良性循环。
“好人+志愿服务”的新模式,是打破身边好人和志愿者交流壁垒、探索好人和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创新之举,实现了好人和志愿者的互促互进良性循环。以“好人”通过丰富多彩的“好人+志愿服务”活动,让好人效应引领风尚、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如今,在“好人”带动下,“志愿服务”已然遍地开花。近年来,东营市已先后实施了8批1310个市级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活动25万余次,累计直接服务群众216万余人次。
好人+困难帮扶,让群众心里“暖”起来
“爸爸,我听妈妈说你是去帮助那些困难的小朋友和孤独的爷爷奶奶们,你不要为照顾不上我而感到内疚,我会好好学习,听妈妈的话,长大后也要像你一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山东好人”山东省道德模范张惠的女儿在给父亲生日祝福信中写道。
正如“山东好人”张惠的网名“小善大爱”一般,真心、诚信、爱心、恒久的“小善”,让他成为了大家有口皆碑的“善哥”。由他发起的“善哥助学”更是为困境儿童和困境家庭募捐和发放棉衣、新鞋、课外书籍、文体用品、微心愿礼物等爱心物资。最多的一次,张惠和团队成员一年资助了近300名学生。截至目前,张惠带领公益团队已经资助了千余名孩子,帮扶范围也从东营延伸至临沂沂水、潍坊临朐。跟着他的爱心人士也从最初的不足十人到如今数百人。
近年来,东营市不断加强“好人+困难帮扶”的模式,以好人为引领,带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困难帮扶中来,让爱心传递,让温暖蔓延。城市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好人精神的传播,也离不开每个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公序良俗、凡人善举、美德传承……东营市以“好人+”模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德榜样,弘扬中华美德,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形成“学好人、尊好人、做好人”的社会氛围,让“好人效应”凝聚成一股正能量,让东营美好向未来。
责编:胡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