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2年10月27日 09:29:49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吊车费,数量10,单价120元,总价1200元;井管(3米),数量21,单价200元,总价4200元;螺丝、垫子、网子,数量1,单价300元,总价300元……10月21日,临淄区稷下街道范家村村委委员范柯远正在整理《范家村水井维修费用明细表》。“这次村里维修水井,买的零件小到一个螺丝钉,我们都要将费用明细拍照,由村里理财小组核验通过后,上传至村级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进行审核,全过程公开透明。村民看得见、看得懂,方便监督,打消村民对村集收入支出的疑心和顾虑。”

困惑:一个村集体收入多少钱?这钱怎么花?

“以前村里下个通知,包括村级党务、政务、财务等信息,都是张贴在公示栏,村民们才能了解,现在有了村级三资管理服务中心,村民只要扫一扫手机,或者打开电视,就能对我们村800多万的村集体收入每一笔账目以及村里事务的办理进度一目了然。”10月21日,在临淄区稷下街道范家村委,范家村党支部书记袁国华打开了“幸福范家”智慧平台,“在村级事务这一栏里,村里每个月的收支情况,村民代表会议的现场视频都有记录。”

袁国华所说的“三资”,指的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和资源,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他描述的这种变化也得到了稷下街道村级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安琴的认可。

“长期以来,农村在合同签订、土地发包、工程建设等方面,普遍存在管理程序不规范、费用期限不合理等问题,不合规票据入账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侵害村集体和村民利益。”在王安琴看来,如果村集体经济在监管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和高效便捷的监管设备,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就会存在较大漏洞。

2021年7月20日,稷下街道以有解思维破解村级监管难题,正式启用村级三资管理服务中心暨稷下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这是全省首个镇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自此,稷下街道33个村的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有了专职“保姆”,从而有力推动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前几年,村里到底有多少钱,这钱怎么花,村民们不是完全了解,这其中就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现在村里财务管理透明公开,每一分钱怎么花的,花到哪里,村民们都能知道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大家都放心。”武俊才是参与村里水井维修采购过程的范家村村民代表,他说,现在范家村每个月的财务收支、村民代表会议等情况,不用出家门就能知道所有的信息。

今年,稷下街道更是以范家村为试点,创新打造“幸福范家”智慧化监管平台,聚焦村级事务监管智慧化、平台化、数字化,突出工作流程规范、村级事务公开、决策过程透明、监督管理公正,把村级事务监督的触角延伸到了范家村的每家每户,既加大了上级部门对农村基层小微权力运行的监督力度,又保障了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智慧监管平台的打造,让村级事务管理更规范、干群关系更密切,最重要的是不再出现因村集体财务不清不楚、遮遮掩掩引起村民猜疑、产生矛盾,村里更加和谐稳定了。”袁国华说。

变化:“村务”坦坦荡荡 群众“照单监督”

作为临淄区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主阵地的稷下街道,近年来,高新企业和重点项目纷纷在此落地,村级公共资源交易额和集体经济大幅上升。数据显示,2019年,街道33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2020年有12个村突破1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400余万元,公共资源交易额达5000余万元,辖区涉及的土地、房产、工程建设交易较多,资产变动大、资金数额大。

为加强村级三资管理,维护村民和村集体的权益,稷下街道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和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的基础上,以“资金去向明、资产底子清、资源集约用”为目标,打造出村级三资规范化管理平台。“三资管理平台承担稷下街道各村居的公章管理、资产资源管理、经济合同签订、集体经济收支审计等几十项工作,并为周边镇办提供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服务。”稷下街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晓刚介绍,以前曾出现过村干部私自垫支、虚报垫支等问题,这给村集体经济监管带来隐患,现在,根据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规定,各村严明村干部垫支审批制度,村干部垫支资金必须由办事处主任审批,转入村居账户后方可支出,这就杜绝了虚假垫支现象。而且在不改变村级公章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前提下,各村村委会、党支部、股份合作社公章移交街道统一存放,实行“双锁”制管理,24小时全程视频监控。公章使用一律进行登记备案,有效规避了公章使用中存在的贪腐风险,也克服了各村随意签订合同的问题。

稷下街道“三资”规范化管理模式,建立了以“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片总支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为框架的“三级联动”责任落实体系,形成了党工委把握方向、片总支书记靠上监督、村党支部书记抓具体落实的整体架构。“依托村级三资监督管理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在对村级资金审批、支出及运行状况进行即时监测的基础上,将沿街房租赁、第三产业经营、物业费收取、土地流转、光伏发电等村内经济收入来源及时更新、详细公示,老百姓实时掌握、一目了然。在规范村干部权利运行的同时,有效消除了村民疑虑,村级‘三资’方面的违法违纪案件再无发生。”稷下街道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王良辉说。

效果:8400万收入百姓看得明明白白

以往,村级集体资金数额有限,村级经济业务较单一,大部分乡镇经管站形成了给村干部发放现金或支付资金到村干部个人账户的习惯。随着农村土地集约化程度加快,村集体经济呈逐年逐村增长状态,动辄几十万元的资金通过现金形式发给农户,会存在一些弊端和监管漏洞。同时,个别村集体“两委”成员财经纪律意识淡薄、财务知识不熟悉、监管力量不足等原因,也导致资产、资源管理不规范,资源价值缩减,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

2004年,稷下街道试水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实行钱、账“双代管”。2008年,稷下街道在全省率先推行“五代理”制度,即村级资金、资产、账务、公章、档案由街道统一管理,村级“三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2018年,稷下街道依托临淄区纪委监委《村级财务管理“三项纪律”》,创新打造了集制度体系、管理平台、队伍建设为一体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在全区率先使用“三资”监管平台、村务卡、收款码,完善垫支程序,实现了对村级三资“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无缝隙监管。

如今,“三资”管理新模式实施以来,稷下街道3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提升,极大地促进了集体资产的增值和资源的整合利用,村民的福利待遇和个人收入也水涨船高。

以范家村为例,只要关乎村集体的重要事项,采取“事前听民意、事中细研究、事后必公开”的方式,经村民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讨论研究,重大事项召开全体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村民有了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提升,形成了党群共同参与村庄管理的良好局面。同时,有效避免了公私不分、坐收坐支、账外垫支、虚假垫支等现象的发生,实现了从“遮遮掩掩做事”到“坦坦荡荡带领村民致富”的跨越式转变,村集体收入由最初的负债1760万元扭转为年均收入600万元,2021年更是突破830万元。

采访中,王安琴提供的一组数据佐证了村级三资管理的成效:2021年,稷下街道33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8400万元,其中33个村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24个村达到50万元以上、20个村达到100万元以上;自2020年开展合同清理工作以来,全街道共重新签订发包合同1421份,清欠金额1300余万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新签合同53份,其中村级小规模工程招投标32起,中标金额2798万元,比预算金额减少157万元;大额物资采购18起,采购金额969万元,比预算金额减少58万元;沿街房发包3起,金额2467.5万元,比预算金额增加139.5万元。

抓“三资”就是抓民生。稷下街道通过加强村级“三资”监管,既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又增加了村民对村集体情况的了解,消除了干部之间、干群之间的隔阂,提高了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公信力。“聚焦管住资金、盘活资产、用好资源,稷下街道三资监督管理交易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突出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操作、平台化运营、常态化监管,切实做到源头把关有效、过程控制有序、专项监督有力。目前,稷下街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管理资产总额达到30亿元,年公共资源交易额完成近5000万元。”稷下街道党工委书记崔文斌表示。

◆延伸阅读:

“三资管理”让村村都有“透明账”

村级事务管理规范与否,与村民切身利益、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

近年来,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资金往来多元化、资产利用多样化、资源开发产业化、资本收益隐形化的趋势明显,这就对加强“三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农村“三资”管得好不好,直接关系村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稷下街道通过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交易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推深了“晒政务、晒村务、晒党务”行动,提高了村干部廉洁履职意识,盘活了村级资源,实现村集体经济、村民满意度“双提升”,健全了“三资”规章制度体系,让合同签订、会计核算、财务收支有章可循,让村村都有了“透明账”。

此外,村级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的启用,也加强了对农村小微权力的监督,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三无”即无现金、无纸化、无跑动,“三全”即全留痕、全公开、全追溯的目标,走出农村“三资”管理困境,建立了数据共享体系,提高村级权力“能见度”和监管效率,促进农村集体“三资”高效、科学的管理,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景阳 张吉宝 李鸿斐 通讯员 李凤飞 报道)


责编:朱忠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