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2年08月25日 12:48:10   来源:人民日报

三危山下,敦煌莫高窟内的壁画上,衣袂飘飘的伎乐天将中国古人的“飞天梦”永久定格;弱水河畔,中华民族“手可摘星辰”的夙愿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塔架上升腾圆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两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在这片承载着中华民族光荣和梦想的土地上,总书记勉励大家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追求卓越,扎根大漠,报效祖国和人民。

2013年6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这是习近平向即将出征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敢上九天揽月 让“中国高度”惊艳苍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叫东风航天城,组建于1958年10月,是我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航天发射中心,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2013年2月2日,在甘肃考察期间,总书记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向安葬在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的聂荣臻元帅和为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献身的英烈敬献花篮,向共和国的功臣们表示敬意。

2013年6月11日,刚刚从国外结束访问回国,总书记又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神十”发射。

习近平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他希望同志们总结经验、再接再厉,精心做好各项后续工作,确保任务取得全面胜利,在实现航天梦的征程中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载人航天跨越发展、卫星发射连战连捷、商业航天稳步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党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决策部署,紧紧扭住“任务圆满、创新发展”这条主线,把打牢组织桩、思想桩、技术桩贯穿建设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圆满完成以空间站建造为龙头的各项任务,中心建设发展取得显著进步。

特别是近几年,中心每年承担航天发射任务达到20次以上,在新时代新征程焕发出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为国家航天事业屡立新功。

次次都是创新,次次都是跨越,次次都充满挑战——中国航天“问天”的气魄、“扶摇而上”的痕迹无数次惊艳苍穹,而这些荣耀的背后,每一步都饱含着一代代航天人的心血和汗水、奋斗与坚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已在中心工作了34年,多年的大漠坚守,不变的是一颗初心。再忆往昔,在航天搜救领域拼搏奋斗20多年的他感慨万千:“‘当时只是寻常事,过后思量倍有情’,是航天搜救事业成就了我的人生。”

卞韩城(左)与科研人员研讨业务。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供图

从这里飞向太空 打造最可靠的航天港

60多年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共发射了近300颗卫星,14艘神舟飞船,2个“天宫”,进行了上千次其他各类火箭发射试验。截至目前,所有的航天员都是从这里飞上太空。

自2021年我国空间站进入建设阶段以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常态化值守载人飞船发射和返回、应急救援、应急搜救等,成为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港。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牢记总书记嘱托,建设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最可靠、最安全、最温暖的航天港是我们东风人一直追求的梦想。”卞韩城说。

空间站任务启动后,针对东风着陆场多年作为气象备份着陆场技术基础薄弱的现状,卞韩城和任务团队组织了20多项技术改造。“为了设计出最理想的搜救方案,我们围绕‘天上怎么飞、地面怎么控、我们怎么救’开展方案设计。”

神舟十二号和十三号航天员搜救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党委提出的“舱落机临、安全出舱、健康回京”的任务目标。

今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和航天员完美降落在东风着陆场,胜利的旗帜再次在东风着陆场高高飘扬。

如今,我国已进入载人空间站阶段,载人航天发射及搜救回收任务成为常态。未来,将有更多的航天员在东风这片神奇的飞天热土圆梦。

吴华担任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射任务零号指挥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供图

传承“东风精神” 扎根戈壁接续奋进

“各号注意,我是零号,30分钟准备。”神舟十三号飞船点火发射倒计时30分钟开始,第一次担任飞船发射任务的零号指挥员吴华作为全发射航区的“施令官”,口令声响彻各个任务大厅。

冷静指挥的背后,是这位最年轻的零号指挥员常年扎根大漠、不懈奋斗所结出的硕果。

“总书记来视察时,我有幸作为科技人员代表见到了总书记,这是我一生无上的荣耀,也笃定了我一生扎根戈壁、矢志航天的信心决心。”吴华说,“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将一直指引着我、鼓励着我、鞭策着我在岗位上不断攻坚克难、接续奋进。”

从助理工程师到专业组组长,从技术室主任到任务团队负责人,每一次跨岗位、跨专业、跨领域的跳转对吴华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面对困难,他始终有一个信念: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做到自己放心,才能让组织放心。”吴华说。

神舟飞船垂直转运带塔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供图

神舟十三号船箭组合体转运到发射区后,吴华吃住都在阵地,白天、晚上都会到发射场各个点位场所对千余台套设施设备进行巡检、查看,确保塔架封闭区各类设施设备无风险隐患。

“任何细微疏漏或考虑不周都可能会对整个任务带来极大负面影响。作为零号指挥员,既要掌控态势,又要左右兼顾、把握细节。”

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是吴华对自己的要求,而在他的周围都是跟他一样满怀航天情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人:“每一位航天人都值得被学习,到过现场的人都会被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为祖国航天事业奉献的情怀所震撼。”

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不忘报国初心 让红色基因血脉代代相传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发射中心有一座山叫青山头,“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是东风航天人最悲壮、最豪迈的誓言。

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里埋葬着760多位航天英烈,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在这个年轻的方阵里,每一块墓碑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令人热泪盈眶。

东风航天城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新人进发射中心时的第一个敬礼要在这里完成,重要任务决战时的庄重誓言要在这里进行,过往车辆必须鸣笛。新时代的航天人用这种极具中国航天特色的传统致敬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时刻激励自己、警示自己。

2022年5月2日,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向航天战线全体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并向他们提出殷切期望。

总书记强调,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希望广大航天青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工程师刘艳群感受到了使命和责任:“总书记给广大航天青年的回信让我倍感振奋。中心党委为我们搭建了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作为新时代的航天人,我们唯有心无旁骛干工作,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一棒’的荣誉与辉煌,才能无愧于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厚重嘱托,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铭记是最好的告慰,更是奋进的动力。近年来,中心先后对历史展览馆、东方红卫星发射场、“两弹结合”试验阵地进行改扩建和修缮保护,扎实推动东风革命烈士陵园英名墙和电子档案库建设,倾力构筑滋养航天事业的精神家园,让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里接续传递、永放光芒。

苍穹无垠,星辰闪烁。每发射一枚火箭,巍峨的发射塔架就会镌刻上一枚纪念勋章,这是属于塔架的勋章,也记录着每一名东风航天人用无悔青春为推动祖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写下的铮铮誓言。(王彤 王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