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好了,一定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中央苏区的老百姓们。”2019年5月20日,第二次考察赣州的习近平总书记在长征出发地江西省于都县这样殷殷叮嘱
2022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国家发改委印发了《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赣州革命老区再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努力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十年前的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此后,21个“国字头”支持文件、200多个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文件聚焦赣南
走进于都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1万多亩蔬菜大棚延绵起伏,吸纳了3000多劳动力就业,人均增收2万余元
十年间,赣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速分别为10.2%、17.3%、13.5%、10.4%,增幅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均高于全国同期年均水平
借助赣州国际陆港和中欧班列,南康家具开始“买全球、卖全球”,产业规模从2014年的700亿元跃至2021年的2500亿元
“打造江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这是《方案》给赣州提出的明确目标。对标湾区,老区开启了“效能革命”
时光奔腾,不朽的是革命精神;接续奋斗,不变的是初心使命。革命老区在新征程上阔步行进,以高质量发展实绩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视频《赣南话了解一下》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沈锡权 高皓亮 余贤红 程迪
巍巍罗霄山,滔滔赣江水。
赣州(俗称赣南),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踏上赣南大地,瑞金、兴国、于都、石城、信丰、上犹、会昌、安远、寻乌,一个个红色地标,串起一段气壮山河的历史。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平均每1公里就有3位赣南子弟倒下。苏区时期,参军参战的赣南儿女有93万余人,占当地人口1/3……90多年前,正是包括赣南在内的广大老区苏区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赣南发展,多次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好了,一定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中央苏区的老百姓们。”2019年5月20日,第二次考察赣州的习近平总书记在长征出发地江西省于都县这样殷殷叮嘱。
2022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国家发改委印发了《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赣州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上作示范,在革命老区创新发展上作示范,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作示范,在内陆双向开放合作上作示范,在增进老区人民福祉上作示范,在传承红色基因上作示范。赣州革命老区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努力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十年前的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出台实施。此后,21个“国字头”支持文件、200多个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文件聚焦赣南。民生改善、路网通达、产业聚集、创新发展……十年间,赣州革命老区干部群众接续奋进、拼搏奋斗,振兴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两份决策,十年跨越。老区振兴,赣州示范。一幅民生殷实、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的画卷,正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徐徐展开。
视频《赣南跨越》
饮水思源 情系老区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革命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滹沱河畔到宝塔山上,从遵义古城到沂蒙老区,他的“红色足迹”遍及全国各个革命老区。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指出,老区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把老区建设好、把英烈后代照顾好,让他们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瑞金二苏大会旧址(2017年9月28日摄) 万象摄/本刊
近十年来,围绕革命老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系列反贫困治理成效显著。2020年底,革命老区中的3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革命老区发展面貌焕然一新。此后,一系列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举措不断出台——
202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35年,革命老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明确了全国12个革命老区规划范围和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以及支持革命老区振兴的重点政策;先后出台“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红色旅游发展等四个领域的实施方案……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体系初步建立。
鳞次栉比的新房,蜿蜒向前的道路,生机勃勃的田野……一幅幅无比鲜活的壮美图景,描绘着赣州革命老区城乡面貌的巨大变迁。这里,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集中缩影。
赣州曾经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直至“十一五”末,人均GDP等主要经济指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至四成,贫困发生率高达26.71%。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力争两三年内使突出的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凝聚振兴发展民心民力”——《若干意见》将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振兴赣南发展的首要任务。
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尽快解决最突出的民生问题,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和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振兴发展的积极性;加大以土坯房为主的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道路建设,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水平……大到战略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小至村民住房、老表喝水、学生读书,《若干意见》一一作了安排,充满了党和国家对老区人民的浓情关怀。
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振兴发展赣州革命老区,江西全省不遗余力。江西省委省政府把赣州放在江西发展大局的重要位置给予支持,成立省委书记担任组长的“江西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11次领导小组会和7次工作推进会,为振兴发展解决实际问题。2015年以来,赣州市累计获得(省财政下达)新增政府债券额度就达1235亿元。
十年来,赣州市把上级扶持资源用在刀刃上,将财政支出的近七成、新增财力的近八成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69.52万户,建设农村保障房1.74万套,近300万农民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房。村村通客车、动力电,25户以上人口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集中供水率提高至93%、自来水普及率达91%。校舍面积增加68.8%,县、乡、村三级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
当地结合老区实际探索推出产业扶贫“五个一”机制、易地扶贫搬迁“交钥匙”工程等做法,有力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老区人民的住房难、喝水难、用电难、行路难、上学难等问题。建档立卡以来,赣南11个贫困县和114.3万名贫困人口历史性地实现整体脱贫。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方案》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在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及安全风险防控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以产业为龙头,赣州革命老区引导资源下沉,不断释放乡村振兴发展潜能。走进于都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1万多亩蔬菜大棚延绵起伏,吸纳了3000多劳动力就业,人均增收2万余元。从无到有,赣州蔬菜产业产值超百亿元,全市仅2020年就新发展以职业菜农为主的种植主体6446户。
越来越多的老区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走进都市。作为“世界橙乡”,赣南脐橙种植面积175万亩、产量150万吨,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品牌价值681.85亿元,连续7年位居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水果类第一,带动老区百万农村劳动力就业,已发展成为集种植生产、仓储物流、精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关山重重变通江达海
打开中国地图,绵延逶迤、山峰林立的南岭,横亘于赣州革命老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赣州与深圳,直线距离不过几百公里,却可谓“一山之隔两重天”。
“我们刚修通路,别人已经修高速;我们刚通铁路,人家又建了高铁。”当地一名干部曾这样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度成为老区发展的拦路虎。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振兴发展支撑能力”,是《若干意见》中的重要一章。
十年来,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与周边城市和沿海港口城市的高效连接,把赣州建成我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力度,力争县县通国道;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国家发展战略,赣南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提速,老区偏远闭塞、基础设施薄弱的面貌大为改观。
一张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在赣南渐次铺开——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客车,四好农村路纵横交错,京九、昌赣、兴泉、赣深等铁路和高铁交会贯通,机场开通国际航线,老区正成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前沿。
一张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网在赣南日渐形成——华能瑞金电厂全面投产,信丰电厂稳步推进,实现500千伏电网输入“双环网、双通道”、220千伏变电站县县全覆盖的历史性突破。
一张点多面广的水利设施网在赣南日益完善——县级以上城市全部建成应急水源或双水源。梅江灌区等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专项规划,打破了赣州近30年没有国家重大水利项目的局面。
通江达海催生新机遇。
从珠江之滨到赣江之畔,一拨拨游客来了,一批批企业考察落户。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四年蝉联三元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全国第一;江西志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手机线路板占全球18%市场份额,智能制造水平超过集团在大湾区的3个基地……在赣南,“千军万马过南岭”的产业转移浪潮正在结出丰硕成果。
更为可喜的是,随着赣深高铁开通,越来越多企业作出新决定,将设在沿海地区的研发机构一并搬到老区。
“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积极推进赣州革命老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打通内部节点和外部连接通道”,《方案》描绘出赣州未来的交通发展蓝图。特别是,“稳步推进”长沙至赣州高铁、瑞金至梅州铁路项目实施,“深入研究”赣州经郴州至兴义铁路、赣州至韶关铁路扩能工程等项目建设时机,都将为赣州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利好。
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吴忠琼认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对赣州革命老区的发展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这种机遇稍纵即逝,必须紧紧抓住。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的果蔬种植基地,村民们展示收获的蔬菜(2020年10月21日摄) 万象摄/本刊
老区换装新引擎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老区振兴发展,离不开强大工业体系的支撑。
《若干意见》要求赣南振兴发展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挥自身优势,完善产业配套条件和产业转移推进机制,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促进承接产业集中布局,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同时强化与珠三角、厦漳泉等沿海地区的经贸联系,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过去十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赣州革命老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培育产业长板。据统计,2010年赣州全市工业化率为38%,相当于全国1990年代中期水平。十年间,赣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速分别为10.2%、17.3%、13.5%、10.4%,增幅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均高于全国同期年均水平。
向特色资源要竞争力——
作为“稀土王国”“世界钨都”,赣州的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黑钨资源储量均占全国同类资源的80%以上。然而过去赣州的稀土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一度被戏称为“金子卖出白菜价”。
手握王牌,更要打出一手好牌。挂牌成立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从根本上改变稀土、钨行业低水平、分散状况;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字号高端科研平台落地,重点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瞄准产业中高端应用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向稀土永磁电机、永磁变速器等深加工及应用产品延伸……2021年,赣州有色金属产业规上企业营收1377亿元,稀土钨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获批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向集群发展要潜力——
林木资源匮乏,却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实木家具制造基地。“无中生有”的南康家具产业集群靠什么发展?答案在“链”上。
“我们拥有100多家设计企业,200多家木工机械厂、代理商,300多家油漆经销商、400多家纸箱厂、500多家物流企业。”南康家居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沈春介绍说,南康家具产业专业分工已高度细化,基本形成“半小时配套圈”,在半小时车程内基本上可以解决家具生产所需要的所有配件。借助赣州国际陆港和中欧班列,南康家具开始“买全球、卖全球”,产业规模从2014年的700亿元跃至2021年的2500亿元。
老区产业集群发展的链式延伸效应逐渐显现:有色金属、电子信息两产业规上工业营业收入首次双双突破13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
放眼未来,按照《方案》要求,赣州将进一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包括推进国家钨与稀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加快“中国稀金谷”建设;推动特色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家居、纺织服装、有色金属、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医药食品等产业集群。
当前,赣南正在持续开展新一轮主攻工业倍增升级行动,加快形成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奋力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梯度转移先行区、全国稀土稀有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江西省省长叶建春表示,感恩奋进、争创一流,要以只争朝夕的拼劲抢抓机遇,以勇往直前的冲劲全力破解难题,以敢为人先的闯劲增创优势,以抓铁有痕的韧劲善作善成,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连通赣南革命老区与深圳经济特区的赣深高铁联调联试列车经过信丰特大桥(2021年10月14日摄) 张海根摄/本刊
融入湾区 示范提速
开办一家企业需要多久?刚刚领到营业执照,赣州市东之方装饰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段观秀只花了半天。
作为赣州70余万户市场主体之一,段观秀感受到这样的变化:多部门、多层级的审批流程,如今被压缩到一块“屏”上,全市政务服务集成调度、一舱调度。
对标一流,企业感受到了便捷。这得益于《若干意见》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相关要求。
依法享有地方立法权,加快要素市场建设,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支持和鼓励赣州市在城乡统筹、扶贫开发、投融资等方面先行开展政策探索……一系列支持措施让老区干部们相信,只要大刀阔斧改革,加上大数据发展迭代效应,在一些领域实现“换道超车”完全可能。
“打造江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这是《方案》给赣州提出的明确目标。对标湾区,老区开启了“效能革命”。
如今,赣州市本级90%以上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政府及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从106个、60个工作日压缩至75个、45个工作日,审批时限达到大湾区营商环境指标水平。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一些企业遭遇招工难。一家电子信息企业急需500多名工人,赣州经开区政企圆桌会议当即启动,党群工作部现场领任务,通过人力资源公司、校企合作等方式,20天之内招够了人。
从有困难挨个去找部门,到政府和企业坐在一张圆桌上会商,这样的一幕令企业感慨。市场意识、服务理念的新风,正在激活老区的一池春水。一年多来,赣州市先后召开了110多场政企圆桌会,为企业解决500多个困难。
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赣州提出,每月1~25日为企业“安静生产期”,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原则上不得随意入园对企业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在2021年营商环境考评中,赣州市综合成绩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在舒适的营商环境中,市场主体发展如雨后春笋。2021年,老区新增15万多户市场主体,同比增长42%。
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表示,今天的赣州,积累了充足的发展势能,面临着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我们要准确把握发展形势,抢抓发展机遇,自我压实责任,切实增强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的使命担当,决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
干在实处,加速提质。今天的赣州革命老区,已经踏上高质量发展示范之路。放眼全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
2021年,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
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发展新动能澎湃涌动。2021年,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
新材料、能源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培育。2021年,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4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111.22%;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繁荣发展红色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革命老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时光奔腾,不朽的是革命精神;接续奋斗,不变的是初心使命。革命老区在新征程上阔步行进,以高质量发展实绩创造新的更大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