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政治引领,凝聚市域社会治理合力
增强政治自觉,提升政治能力,充分发挥政治引领的先导性、根本性、决定性作用,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采用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市委常委会专题学习、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等多种方式,分层次、全覆盖开展学习培训,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具体工作和实际行动上。
加强广大群众宣传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工作要求,举办“阅读经典好书·争当时代工匠”“一起读党史”青少年网络主题活动,打造“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等7条红色教学路线、35个教学点,以“颂百年风华·传红色基因”为主题,打造“书香飘万家”家庭亲子阅读等8个特色活动品牌,引导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感悟思想伟力,增强政治向心力,自觉听党话、跟党走,更加主动投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加强基层理论宣讲。搭建“千人宣讲人才库”,组建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百姓宣讲三类队伍,打造“3+N”特色宣讲队,完善“领导讲政策、专家讲理论、百姓讲故事”宣讲矩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站,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依托166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打造理论政策宣讲队伍,深入广大农村、社区开展科学理论学习实践、党的政策宣传等活动。
注重德治教化,提升市域社会治理内力
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让正气正义充盈全社会,更好提振群众精气神,增强基层凝聚力。
以行修德。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在全市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召开“转作风、优服务、创一流、求实效”专题组织生活会,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大力弘扬“官不避事、事不避难”“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作风,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
以贤弘德。加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力度,强化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最美人物等选树和宣传,大力开展各类文明创建和道德楷模选树活动,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以文养德。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筑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根基。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发挥全市104个一级以上文化站和1549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作用,在公共文化设施、景区景点志愿服务站点常态化开展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基层宣传思想阵地建设,更好整合县级资源、下沉市级资源、链接省级资源,不断丰富基层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自治建设,激发市域社会治理活力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着力解决群众所需所急所盼,深入推进民生实事,搭建平台充分调动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筑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坚实的群众基础,大力推进社会治理自治化,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强化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便民设施配套和综合服务水平,建设便民市场、运动场所、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机构等“15分钟生活圈”,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提升文化服务供给,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志愿服务在价值引领、道德示范、公益服务、关爱帮助、互助合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市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发挥市民群众主体作用。持续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效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出台《肇庆市推进婚丧礼俗改革树立文明新风的实施意见》,破除铺张浪费、愚昧落后陋习,有效倡导文明新风,持续深化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着眼于服务人民群众,组织开展“我心向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主题活动,引导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群策群力推动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