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1年08月17日 09:44:45

瞄准海洋重大战略需求,在海洋科研、海洋产业上持续发力,青岛西海岸新区——

向海图强炼“支点”

□本报记者 杨国胜 张忠德

本报通讯员 王文辉 刘伟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部署,作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瞄准海洋重大战略需求,在海洋科研、海洋产业上持续发力,推动涉海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的自主化,践行“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的使命。

从“加工”到“创造”的质变

8月4日,青岛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内,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经过前几个月的分段建造、舾装、涂装,正处于坞内总组合拢的关键时期。完工后,它将拥有15个养殖舱,能提供80000立方米养殖水体,可移动躲避台风等恶劣气候,在深远海开展养殖作业。

“‘国信1号’属于全球首制船,有3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了养殖渔船单船吨位和养殖规模最大、单舱水体量最高、具备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的首个10万吨级全封闭可游弋式大型养殖平台等多项国内外纪录。”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协副主席、工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吴志成介绍,“一艘养殖工船,就相当于一个海洋牧场。投产后预计年产精品鱼类4000吨,年均营业收入约2.2亿元。”

2005年,青岛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破土动工,入列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但相当长一段时间,西海岸却连一个研发设计中心都没有,只能沦为一个加工厂。”吴志成直言。

青岛西海岸新区2014年获国务院批复。同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青岛西海岸新区被寄予厚望。从那时起,在船舶海工这条“赛道”上,西海岸新区开启了“一路小跑”:

2017年,中国企业首次承揽的俄罗斯亚马尔LNG项目36个核心工艺模块交付,标志着中国企业晋级全球LNG核心工艺模块建造承包商“第一梯队”;

2019年12月,由我国自主集成的世界最大吨位级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P70交付,刷新了国际超大型FPSO的交付新速度,近千人的项目团队先后完成了190多项技术革新和工艺创新;

2020年5月,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和集成的中国最大作业水深FPSO“海洋石油119”交付,该项目完成了30余项工艺创新,突破130毫米超大厚板焊接等10余项关键技术,标志着我国大型FPSO高端制造能力和全产业链技术再获新突破;

……

一步一个脚印,几年时间,一个个世界级海工重器从西海岸昂扬出海,西海岸的船舶海工也悄然实现了从“加工”到“创造”的角色转变。

促成这一转变的根本,正是西海岸新区对“科技兴海”的孜孜以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和省委关于建设海洋强省的部署要求,大力引进涉海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涉海高校,加快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打造面向世界前沿的海洋科学城。”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黄岛区委书记孙永红表示。

汇聚起经略海洋的智力底气

以船海为特色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正如校长姚郁所言:“哈工程虽然是一所船海特色鲜明的高校,但居于内陆,并不临海,所以打造哈工程的‘出海口’是学校几代人的共同梦想。”

这种对“出海口”的希冀与西海岸新区对涉海“智力”的渴求一拍即合。在2015年到2016年间,双方互动频繁,西海岸新区更是拿出来“顶格协调、顶格推动”的劲头,在政策、土地等资源要素保障上不遗余力。

2016年,哈尔滨工程大学“牵手”西海岸新区,建设占地2000亩的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借此打造人才高地、海上试验场,推进国际化办学,拓展新兴交叉学科。

如今的古镇口核心区内,已有中科院大学海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等10所涉海高校毗邻而居。

“目前,古镇口已经布局了海洋能源与信息工程、海洋技术与装备、海洋信息与人工智能等20个一级学科和重点学科,形成领域广泛、技术前沿、特色突出的大海洋学科群。全部招生后,师生规模将达到10万人。”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主任、黄岛区区长周安介绍。

窥一斑而见全豹。获批七年来,西海岸新区汇聚起经略海洋的强大智力底气:集聚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工程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涉海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等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10多家;建立由管华诗等院士领衔的院士工作站24家,集聚涉海人才6万余名。

涉海产业支撑高质量发展

雄厚的海洋科技力量,只有投射到产业发展上,方显意义更加重大。依托青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船舶海工、海洋测绘、海洋生物、海洋石油工程4个专业领域分中心和22家市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2020年,西海岸新区发布涉海科技成果300余项,海洋科技成果技术交易额增长30%。

智力的寸积铢累之下,产业的质变自然水到渠成。与船舶海工一样,海洋生物医药是西海岸重点突破的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

“针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我们制订实施了倍增计划。”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赵英民告诉记者,“依托明月海藻、聚大洋、华大基因、正大制药等掌握关键技术的骨干企业,推动海洋生物医药向海洋生物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海洋创新药物及制剂、生物新材料方向发展。”

2018年,正大制药在西海岸新区建设了我国第一个以海洋药物为特色的生产研发基地,与管华诗院士团队合作打造“蓝色药库”,其生产研发的藻酸双酯钠片成为中国首个、世界第五个海洋原创药物。截至目前,全世界15个海洋药物中有3个诞生在青岛正大制药并在国内上市。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西海岸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成果斐然:衣康酸、异麦芽酮糖生产规模世界第一,海洋微藻生产高附加值DHA产业国内规模最大,建成了全国唯一海洋药物中试基地。

重点突破的同时,西海岸的海洋产业实现了“全面开花”:海洋渔业方面,成功创建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12处;海洋冷链产业方面,依托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航运、贸易、金融耦合发展,山东港口集团贸易、产城融合、装备制造和海外四大板块总部落户,规划建设唐岛湾金融科创区,设立了三峡绿色产业(山东)股权投资基金、山东西海岸海洋产业投资基金、青岛汇海海洋钻井产业投资基金、青岛港航产业发展基金等总规模79.2亿元的4只海洋类产业基金……

“科技兴海”“产业强海”两大理念的融合加持下,西海岸在海洋强国战略支点的征途上步履铿锵:“十三五”期间,全区海洋生产总值实现了总量翻番的目标,年均增长14.4%;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7.3%;上半年,西海岸新区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2.8%,高于GDP增速8.4个百分点。

面向未来,西海岸豪情满怀。“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按照省委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七个着力’的部署要求,我们将加快推进已储备的总投资1500亿元的99个重点海洋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海洋生产总值每年增长15%以上,以海洋的高质量发展助推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不负海洋强国战略支点的历史使命。”孙永红表示。

责编:杨童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