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喜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03日 第 07 版)
在我工作的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下村,当地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一幅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这个村子原来位于岭上,后来迁到岭下,所以才叫下村。村里过去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甚至吃水问题都要靠外出挑水、拉水解决。2015年,因为当地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需要,村集体土地流转获得一笔资金,优先用来挖水库、建水厂、改建幼儿园……几个民生设施陆续完工,资金也很快见底,后续发展又陷入了困境。
这样的发展经历让我们意识到,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农村发展的天地很广阔,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是“一锤子买卖”,必须要发展产业。只有夯实了产业根基,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发农民自身的内在动力和蓬勃活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有了思路,就能找到出路。通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村子里的艾草种植有着一定优势,但也面临着生产链条不长、产品品质不高以及与其他地区产品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如何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成了亟须解决的问题。时间不等人,我们一边组织村干部去先进地区学习经验,一边着手解决艾草深加工项目资金缺口问题,同时依托乡村振兴工作队,迅速整合资源,确保项目快速进入实施阶段。
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在各方努力下,艾草深加工项目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投产后,项目将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外出打工的村民将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从田间到车间,从工厂到市场,一株小小的艾草在这里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资本化运作,一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初步形成。
有了一产和二产,与艾草产业相关的三产也顺利落地。抱着试水的想法,村里开设了艾灸体验馆。令人意外的是,城区以及周边各村前来体验的人络绎不绝。小乡村变得车水马龙,村里的农家宴和小超市的生意也红火了起来。一个健康有序成长的乡村旅游市场,成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我们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科学有效、农民受益的产业发展之路,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作者为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本报记者肖家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