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一杨国庆报道 近年来,重在体验的研学项目走红,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图为小学生在曲阜体验活字印刷。
□ 本报记者 赵琳 张依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
“要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让优秀文物世代相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山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文化建设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对山东提出明确要求。
“十三五”时期,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自觉承担起“兴文化”的使命任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注入山东力量,书写“以文化人、以文铸魂”的山东答卷。
回应时代,传承创新——
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发来“云”祝贺,十余位海外专家学者通过视频方式发言,全球华人首次参加“云”祭孔大典……2020年9月,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尼山圣境举办。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尼山论坛的“老朋友”未能来到现场,但通过线上,海内外学者的学术对话和交流之密切频繁,更胜从前。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共同的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获得广泛认同,文明交流互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都重要。面对时代的求索和期盼,山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扛起了应有的担当——
以连续举办六届、在国际上形成广泛影响力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为代表,包括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等在内,山东近年来构建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传播交流的高端平台“矩阵”;成功举办世界哲学大会、国际儒学论坛、中国—希腊古典文明高峰论坛,在世界各地连续开展“山东文化年”“孔子文化周”等交流活动,尼山书屋遍布世界五大洲……“朋友圈”不断扩大,同心圆越画越好,为各种文明之间增信释疑、沟通心灵、凝聚共识提供了中国智慧。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山东大学牵头开展的全球汉籍合璧工程,致力于系统调查海外汉籍,并借助缩微、扫描复制等方式实现珍本汉籍再生性回归。截至目前,已与境外220个汉籍存藏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回归珍稀汉籍598种,为全面阐发中华文化奠定了扎实的文献基础。
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是山东整合文化研究阐发力量的一个缩影。山东近年来全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大力推动“儒学大家”计划和齐鲁文化人才工程,与教育部联合共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儒家经典数字化工程收集儒家经典古籍文献2亿页,把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根基牢牢夯实。
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生动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山东规划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孔子博物馆落成运行,齐都文化城、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文化设施正在规划建设;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省入选35处,国保单位总计达到226处;章丘焦家遗址考古项目入选201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省入选累计达到19次、项目22项……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山东聚焦道德品行、家国情怀、干部政德等时代命题,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创新成果,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率先在基础教育阶段,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国学小名士”“论语大会”滋养青少年心灵;“善行义举四德榜”、家风家训教育活动遍布城乡,“中国好人榜”上榜人数全国五连冠;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涵养党员干部浩然之气……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山东经验享誉全国,齐鲁大地呈现“郁郁乎文哉”的美好气象。
山东通过提能升级工程,让优秀传统文化“兴”起来。2018年,把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之一,设立规模100亿元的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母基金,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2018年,组建山东文化旅游集团,筹备设立两只规模分别为50亿元的精品旅游产业母基金,“诗和远方走在一起”,不断放大“1+1>2”的叠加效果。
齐鲁大地上,源源不断的文化探索实践,正激发出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自信和自豪,化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精神力量。
寻根问本,不忘初心——
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非常关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
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把挖掘、诠释、弘扬沂蒙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2017年,出台《关于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的意见》,从深化研究阐发、创新宣传普及、推进教育传承、融入党的建设、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作出系统部署。
依托沂蒙根据地丰富厚重的红色资源,打造了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建设了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革命纪念馆等现场教学点,编写了30多部特色教材,开发了现场教学、红色故事会、访谈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到这里学习传统、锤炼党性。
“要想田里不长野草,就得种上庄稼。”在青少年的心里植下红色历史和记忆,是党的事业血脉永续、薪火相传的关键。
走进临沂市北城小学办公室,老师们办公桌上放着的三本《红色绘本》十分醒目。“这是专门组织骨干教师编写的,老师不仅要常读常看,还要创造教学情境熟练地为学生讲解。”校长张淑琴说,除了每周的红色必修课,他们还经常举办红色社团活动、红色经典读书会等丰富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
山东还依托全省240多个省级和900多个市、县级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巡回宣讲,直接听众近40万人次。
传承红色基因,就要讲好红色故事。山东着力运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出了反映沂蒙精神的民族歌剧《沂蒙山》、反映胶东乳娘无私哺育革命后代的红色舞剧《乳娘》、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一系列精品佳作通过进京演出、全国全省巡演,反响热烈。
传承红色基因,就要深挖文化精髓。省委主办“水乳交融 生死与共”沂蒙精神与新时代党群关系高层次理论研讨会,深入研究阐发沂蒙精神;省社科规划项目专门设立“沂蒙精神研究”项目,每年列出一批重点选题;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和载体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和传播,沂蒙精神网上VR全景党性教育平台、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上线运行。截至目前,全省184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实现了网上订票、网上浏览。
一处处遗址、一件件实物可感可信,是弘扬红色精神的生动教科书。山东持续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编制实施《山东省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出台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实施方案,从全省层面整合重组红色资源,推出丰富、管用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沂南县红嫂家乡常山庄村、台儿庄大战遗址、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景点备受追捧。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红色经典景区项目建设总投资达24亿元。
“80年来,大众日报不懈践行‘党的立场,群众的报纸’办报宗旨,是一份有着光荣传统、广泛影响的党报。希望大众日报始终把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弘扬沂蒙精神,加强改革创新,为鼓舞大众、团结大众、服务大众作出新的贡献。”大众日报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弘扬沂蒙精神、锤炼“四力”,锻造新时代的新闻铁军。在“传承红色基因 牢记初心使命”重访山东抗日根据地蹲点调研活动中,12路记者累计行程2400余公里,推出的全媒体报道全网总阅读量超过1.2亿人次。2020年,大众报业集团857位记者投身抗疫报道,7位记者奔赴湖北前线,用一篇篇扎实有力的新闻作品讲述中国抗疫故事、山东抗疫故事。
上升为法律,是最稳固的传承。去年11月27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这是全国首部全面规范红色遗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级地方性法规,今年1月1日起施行。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姚潜迅说,《条例》突破已有立法对红色文化单一的物质层面保护,增加精神层面传承的法律规定,有重大意义。
以文化人,价值引领——
基层阵地实起来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对于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以文化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
2018年以来,山东依托全省各级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传播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深入开展志愿服务、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努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爷爷,孔老夫子是怎么教育自己孩子的呢?”“‘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孔子曾教育儿子,做人首先要学好文化知识和文明礼仪。”在曲阜,孔子76代后裔孔令绍和12岁的孙子孔齐维续一起加入曲阜市文明实践家风传承志愿服务队,利用节假日讲述孔家故事和儒学智慧,累计开展宣讲活动350场次,受到大家欢迎。2018年4月曲阜市入选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以来,着力在文明实践活动中挖掘儒家文化内涵、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龙口市东江街道董家洼村有一棵千年大槐树,村民喜欢在树下休憩、议事。每当“习语润心”百姓宣讲志愿服务队到来,村民就搬出小马扎、小黑板,坐下听课。龙口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山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吕慧,也是宣讲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她和同事在武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无私忘我抗疫的故事,打动了很多村民。
“村民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服务延伸到哪里。”董家洼村党支部书记林吉祚说,百姓宣讲跟着村民作息走,大槐树下,“有人聚、有人讲”成为常态。
如同大槐树下的百姓宣讲一般,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我省“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党群服务中心、村史民俗馆、广场礼堂、书屋大院等“沉睡”的场所、资源,由此被盘活唤醒,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活跃阵地。
文明实践活动紧贴群众需求,在服务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吸引着群众从“围观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北坪村的“守望相助”志愿服务队、济南市莱芜区和庄镇张家台村的“生活帮”文明服务站等,通过走访、帮扶困难群众,传递党和政府关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充分利用村民农闲时节、茶余饭后、拉呱聊天的机会,开展文明实践服务,一方面在与群众交心、交流中梳理问题,另一方面针对问题提升了服务精准度。”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包括29个全国试点、50个省级试点县(市、区)在内,全省已建设县级文明实践中心173个,建成率100%;建设镇级文明实践所1849个,建成率98.1%;建设村级文明实践站56786个,建成率79.6%。
以点带面,星火燎原,遍布全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为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齐鲁大地激发出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巨大活力。
继往开来谋新篇,接续奋斗新征程。步入“十四五”,山东将坚决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快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之以恒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不断凝聚起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