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记者 李媛 通讯员 孙科强 杨爱萍 报道
平度市文明办、蚂蚁力量儿童义工团联合开展了“节约一粒米,有爱一厘米”公益课堂,共计划开展200余场。图为公益课堂现场。
口记者 曹儒峰 报道
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将市场监管所、综合执法中队、司法所、市派乡村振兴服务队四单位集中到镇机关食堂合并用餐,践行“光盘行动”。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尚,留下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历史警思。厉行勤俭节约,如何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记者采访了周保章、杨妹兰、刁娜、高淑贞四位身边的榜样,听他们分享家庭生活和日常工作中的点滴故事。
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青岛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五老”宣讲指导团团长周保章:
餐桌不剩菜是几十年的家规
我出生于1933年,算是“古董”了。我们家的餐桌上,从不允许浪费、剩菜。这是传承几十年的家规,每个周家晚辈都知道。七伯周恩来总理留下的家规之一“生活要艰苦朴素”,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1961年春节,我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住了7天,跟七伯周恩来总理、七妈邓颖超同桌进餐。大年初一吃中午饭,上来几个窝窝头,我很惊讶,过年怎么还吃粗粮?七伯七妈说,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的国家还很贫穷落后。在国家困难时期,我们要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共渡难关。
七伯七妈的话让我感慨万千。看着窝窝头,我首先去夹。七妈用筷子一挡说:“这是我和你伯伯吃的,你是客人,你去吃大米饭。”原来,七伯按照普通工人的标准领取粗细粮,领来的细粮,让给我吃。
即便细粮都让我吃,量也很有限。所以那7天,我也常吃粗粮,窝窝头、玉米饼子、高粱米都吃过。离开西花厅时,我主动交给七妈5斤粮票。
餐桌上的浪费,说小,也不小。我常常回忆起小时候的故事,忆苦思甜,更觉得如今生活的珍贵。七伯常说,在个人身上节约,给集体增加福利,为国家增加积累,才能把我们的国家更快地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强国。
滨州市滨城区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志伟粮油部经理杨妹兰:
跟饭店做生意,从不多推销
好多人请客吃饭,脱不开一个“面子”,菜少了没面子,菜贱了没面子,吃不完打包没面子。
我在滨城区梧桐社区经营着一家粮油部,有20多年了,平日里给附近几十家饭店提供米面粮油。每次和饭店老板聊起来,都觉得相当一部分餐饮浪费是“面子”惹的祸。客人多点菜、点贵菜,饭店老板去劝阻,客人还会觉得没面子。
杜绝餐桌浪费,我觉得就是从自己做起吧。
我跟饭店做生意,薄利多销,靠的是走量。但我们送货的时候,从不多推销。有的饭店老板年轻,总想多囤点货,我每次都苦口婆心,劝他们随用随买。买多了,生了虫,粮食就白瞎了。咱们不能辜负了农民的劳动。
全国道德模范、南山集团旅游公司员工刁娜:
注重环保,给孩子当好榜样
作为一名旅游工作者,长年和游客打交道,从游客们出门在外的吃住行中,我明显感觉到,这些年来一股节俭之风扑面而来,尤其是“光盘行动”,体现出游客环保节俭意识的提高。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入住酒店、宾馆时,个别游客对牙膏、牙刷、拖鞋、梳子、沐浴液、洗发液等一次性日用品的依赖心理还是很重。看到这些浪费现象,有时我很着急,也很痛心。国家旅游协会曾公布过住宿业一次性洗漱用品的消费,有数百亿元,这个数字触目惊心。如果每个人都从自我做起,出门在外自觉携带日用品,那该节省多少资源啊!
其实各种浪费行为,也有对环境和资源认识不当、盲目跟风的从众心理。我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当好榜样。现在4岁多的儿子看我出门,都会问我是去买菜还是去超市,去买菜就帮我拿脏一点的布袋子,去超市就拿干净一点的布袋子,他也知道要少用塑料袋。
全省道德模范、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党总支书记高淑贞:
红白事从简办,省钱又省心
我曾两次担任村支书,带领两个贫困村摘掉“穷帽子”。乡村振兴了,农民生活好了,更要注意杜绝奢靡浪费。
农村铺张浪费,集中体现在婚丧嫁娶、红白事上。如何杜绝这种现象?我们倡导移风易俗,通过乡规民约给大家“减负”。这两年,凡是村里的红白事,一律由红白理事会操办,从简办理,禁止大操大办。事实证明,这个做法顺民意、得民心。
村里82岁的赵永发和我拉过呱,大儿子娶媳妇时家里都得借账,就是为了充面子。以前结个婚摆三四十桌下不来,要花10万多元,如今新郎新娘双方亲戚聚在一起吃个饭,连1万元都花不了,既省钱又省心。
过去一个说法是老人“死不起”,死了以后要买菜买肉,一个白工事,没有3000元钱出不了丧,现在改变到24小时出殡,不能请客送礼。红工事就是喜糖一桌,清水一杯,不再大操大办。
7月,村里开发的特色美食街试营业,120家店,店店都挂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倡议牌。让来体验乡村游的每位游客,都感受到文明新乡风。
(大众日报记者 赵琳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