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0年08月14日 14:01:21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14日电(曹桢)一过立秋,呼伦贝尔的暑气便明显退散,一碧千里的大草原,将很快从翠绿变成枯黄。由于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呼伦贝尔一年无霜期仅有100多天。远道而来的游客,抓住夏天的尾巴在草原上尽情嬉乐,牧民在草原深处,为今秋牧草的好收成感到欣喜。

七八月是内蒙古最美的季节,森林、草原、湖泊,不仅是游客眼中的美景,更是当地农牧民手中的生计。近年来,在绿水青山之间,内蒙古不断展示出新生态图景。

8月的呼伦贝尔草原一碧万顷。新华网记者 焦鹏摄

绿色升级

站在格桑花海摇曳的天骏山,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曾是一片乱石丛生的荒芜景象。

天骏山位于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境内,20多年前山上几乎没有绿植。彼时,这座山能给予附近村民的只有岩石,经年累月的采石让天骏山变得满山疮痍。

2017年,天骏山生态修复及景观项目被提上日程。经年的引水筑坝、添绿增彩,形成了2000多亩乔灌草花相结合的多层次绿化景观。去年7月,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正式运营。很多曾经靠采石为生的村民,受聘成为度假区的园丁、保洁。工作在家门口轻松惬意,绿色重塑给他们生活带来了幸福感。

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景观。(乌兰浩特市文化旅游体育局供图)

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相邻,在这里,同样有着因绿而兴的幸福样本。陈巴尔虎旗阿尔山嘎查牧民巴特尔,今年养了1200多只羊、150多头牛,年收入预计50万元。

巴特尔家有大片牧场,但是曾经粗放的游牧经济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白灾”和“黑灾”常常给牧民带来很大损失。如今,在当地政府帮助下,牧民家有了机井,用上卫星定位系统,传统生产方式不断升级,为牧民带来稳稳的幸福。

巴特尔打算,明年在扩大科学养殖规模同时,利用草场资源开展特色旅游。他希望在外工作的女儿能常回家看看家乡的发展,或者留在家乡和他并肩奋斗。

绿色转型

占地40万平方米的扎罗木得牧场内,4.8万平方米牛舍整齐划一,挤奶厅、青贮窖、改良站、污粪处理厂等厂房设施一应俱全,1000多头奶牛毛色鲜亮、体格健壮,每天产出8吨牛奶,为养殖户创造着可观的经济效益。

扎罗木得牧场目前饲养奶牛1000头。新华网 曹桢摄

扎罗木得牧场位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哈克镇,是全镇10个现代化牧场之一,可以集中饲养4500头奶牛。作为呼伦贝尔市及周边地区重要奶源基地,哈克镇有100多年养牛历史。

过去养牛,人累,地也累。散养模式需要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也让当地草场不堪重负。转型升级,是这个百年养牛大镇必须选择的道路。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牧场建设步伐加快,当地集约化养牛规模达到1.3万头,全镇80%的奶牛从简陋棚圈搬进标准化牛舍。牧场的管理、饲料、喂养、繁殖、检验、防疫、环保等水平不断提升,一头牛每年能多收入3000多元,一年纯收入可以达到7000元。牛群归圈,草场生态得到恢复,往日水草丰美的草原景象在哈克镇再现。

和哈克镇一样,兴安盟义勒力特镇也在转型中逆袭。

义勒力特嘎查耕地有限,过去村民看天吃饭,一年下来入不敷出。农闲时,村民常聚在一起喝酒、打牌,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看不到转机。

2015年,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白双龙开始寻找突破口,他把目光放到近郊旅游上,围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发展理念,打造了“开心农场”,把玉米地变成了产业园。随后,开心滑草场、开心牧场、开心垂钓、开心民宿等一系列“开心”产业也逐步发展起来。目前,嘎查所有农户均已脱贫,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8500元。从贫瘠乡村到秀美风景区,义勒力特嘎查实现了一场华丽转身。

绿色守望

年过花甲的其日麦拉图,皮肤黝黑,身材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蒙古族汉子。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国家的孩子”。

1959年末,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3000多名孤儿被接到内蒙古大草原,由牧区牧民抚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的孩子”,其日麦拉图就是其中之一,当年他被蒙古族父亲接到呼伦贝尔海拉图嘎查,成为这个牧民家庭的一员。

其日麦拉图介绍自家草场。新华网记者 焦鹏摄

海拉图嘎查地处中俄边境,是一个传统牧业地区。其日麦拉图4岁时被父亲扶上马背,初中毕业后接过父亲的套马杆,成了真正的牧民。

“山水草木都有灵魂,要爱护自然,要爱护长生天赋予我们的一切。”父亲从小给予的教诲,其日麦拉图一直铭记在心,并且付诸行动。

1987年,其日麦拉图加入党组织,1995年起连续八年担任海拉图嘎査书记。八年间,其日麦拉图为守护草原不被风沙侵蚀,带领嘎查牧民在中俄边境线上种下一片杨树林,为草原拉起一道防风固沙的有力防线。如今,小树已长成一片繁盛林地,也成了广袤草原上一处美丽风景。

在其日麦拉图眼里,60年来,哺育自己的这片草原一如从前丰美。花甲之年,含饴弄孙是其日麦拉图夫妻俩最大的乐趣,和父辈一样,其日麦拉图也常常教导儿孙:“要爱护自然,爱护长生天赋予我们的一切。”

这片边境线上的草原,是祖国北疆生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走进新时代,牧民生活日新月异,但绿色是他们永恒不变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