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0年01月21日 10:11:14

近年来,枣庄市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加快城市转型、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创新实施“四个三”举措,聚焦“山·河·湖·城”一体共治,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综合措施,建成海绵型透水铺装103.1公顷,海绵型公园绿地234.2公顷,下沉式绿地面积119.9公顷,将80%的降雨就近收集、存蓄、渗透、净化,让城市如同生态“海绵”般舒畅地“呼吸吐纳”。

一、坚持“三个引领”,做到谋定而动

一是规划引领“布好局”。聘请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整合规划、环保等7部门力量,高标准编制完成《枣庄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综合考虑降雨特征、土壤渗透性、季节性内河水系等自然条件,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划定海绵城市功能分区。同时,编制完成《枣庄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详细规划》《枣庄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确定海绵城市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结合城市组团不同特点特色,制定差异化的建设指引,科学有序推进各区海绵城市建设。

二是方案引领“搭好台”。围绕“管控有手段、应急有办法、资金有落实、建设有保障”,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枣政办发[2016]34号),全面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小区、室外景观、城市道路、园林绿化等城建项目海绵城市理念的渗透,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普及性、认可度;以解决城市内涝、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将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更新与海绵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工程系统建设,实现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标准引领“施好工”。把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规划设计条件意见书,作为土地划拨或出让的条件之一,实现规划建设无缝衔接。先后组织编制《枣庄市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实施城建项目建设的意见》,按照国家标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等一系列标准规范,对海绵城市建设审查、施工、验收、运营、维护进行全方位指导,确保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有参数、施工有规则、验收有标准。

二、抓住“三个重点”,实现高效推进

一是疏浚净化,打造海绵河道。全面实行河长制、湖长制,结合黑臭水体整治,通过截污、底泥疏浚、培育水生物种等手段提升水体水质,先后对东沙河、二号渠、齐村支流、西沙河、北环河、兰祺河、小沙河东支、小沙河西支等河渠进行了清淤疏浚,清淤量共计约24.1万立方米,清淤长度约26.2公里。同时采取生态砌岸、生态护坡、植被缓冲带等方式,对整治后的河道进行保护,逐步将硬质化岸线改造为生态、亲水的岸线,累计改造生态岸线81.5公里,切实增强了区域内雨水蓄调及污染防治能力。

二是渗水引流,打造海绵道路。转变传统道路建设理念,提高道路对雨水的渗排能力。对市中区中兴大道、青檀北路、峄城区滨河东路、滨河西路、福兴东路、薛城区新城行政中心区周边路网、滕州市飞龙大道、上善大道、山亭区府前路、泰和路等城市道路,实施人行道透水铺装、道路绿化带改造,将道路径流引到绿地空间,建设各类雨污管网367公里,进一步完善了道路排水系统。城区内许多道路易积水区域得到有效缓解或根治,马路行洪现象明显减少,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是蓄排调节,打造海绵地块。对新建的住宅小区,实验高中、实验小学、龙潭实验学校等教育机构,市妇幼保健医院新城分院、市立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市文体中心、万达商城等文化体育场馆以及商业综合体等5大类项目,全部建设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设施。对滕州市墨子广场、飞龙大道海绵防护公园、墨子湖景区,新城区凤鸣湖公园、龙潭公园、薛城区森林公园、临山公园海绵化改造工程、市中区东湖公园、光明广场二期工程、矿山地质公园等大型公园游园设施,实施海绵型公园绿地建设,累计建成海绵型公园绿地234.2公顷、下沉式绿地面积119.9公顷。在消纳自身雨水径流的同时,尽可能为周边区域提供雨水滞留、缓释空间,提高区域内涝防治能力。

三、做好“三个结合”,提升建设质效

一是与设施更新相结合。把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加快建设一批水系治理、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如市中区东沙河、西沙河治理工程和台儿庄顺河湿地建设工程、滕州高铁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等。同时,对市区内老旧小区开展拉网式排查,对具有雨水滞蓄渗功能的绿地实施改造,提升小区整体景观品质;针对小区存在的包括地下管网破损、污物横流、散水塌陷等突出问题,全面更换地下管网、强弱电、监控照明以及外墙保温等,增设小区停车场、垃圾收转等设施,系统提升住宅小区基础设施条件。

二是与违建治理相结合。深入开展城市违法建设3年攻坚战,对未批新建、少批多建、变相违章的建筑物、构筑物和道路、管道等建设工程进行全面治理。各级干部进小区、入商户、访住户,面对面、人盯人、坚持不懈、跟踪做思想工作。对反复劝导仍不配合拆违工作的,各类办法同时介入、多点发力,各种手段组合出击、刚柔并济。全市共拆除、整改存量违法建设262万平方米,腾出建设用地958万平方米,增加停车位2.2万个、市民活动场所26个,城市规划建设秩序明显好转,为海绵城市建设创造了条件。

三是与城市创建相结合。坚持把海绵城市建设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四城同创”相结合,通过水系连通、绿化提升、设施改造、环境整治,填补城市设施欠账,增加公共空间,改善出行条件。同时,塑造城市风貌,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人居环境质量,逐步将城市建设从常规建设向精品建设过渡,彻底解决城市建设管理“硬件不硬、软件跟不上”、交通拥堵、市容环境脏乱差等“城市病”。

四、强化“三个保障”,确保顺利推进

一是抓宣传,凝聚社会共识。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积极参与。枣庄市积极利用电视、报纸、网站、简报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营造海绵城市建设浓厚氛围。在海绵型公园、海绵型小区、大型商业综合体、市民广场等公共场所设置海绵城市知识介绍宣传板,广泛普及海绵城市知识,使建设海绵城市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广泛共识,受到了广大市民的赞誉和支持。

二是抓融资,破解资金难题。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投入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累计争取省级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专项资金3192万元。通过调度督导、绩效考评等工作措施,规范管理、科学使用海绵城市专项资金,有效地调动了地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滕州高铁新区通过选择资金、技术、管理力量雄厚的企业,实施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实现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跨越发展的有机结合。

三是抓试点,发挥示范效应。以滕州市高铁新区为海绵先行区,全力打造水系丰富、生态多样、地域特色、文化灵动的现代化生态绿色新城,建成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台儿庄区依托京杭大运河,建设了台儿庄运河湿地公园、顺河湿地公园,成为中国国内第一家以运河湿地为特色主题的湿地公园。在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上,着力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保护湿地生态功能、保障运河水质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彰显了“运河湿地型”海绵城市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