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19年09月17日 08:56:02

巍巍大别山,绵延八百里,横亘在鄂豫皖三省交会处。这里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考察调研,首站就来到地处大别山腹地的河南新县。这里素有“三省通衢”“中原南门”之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

习近平首先来到位于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接着参观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为何来到这里?大别山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哪些热血故事?一起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浩气存天地,13万烈士浴血奋战、在此长眠

新县城南,白马山东麓,苍松翠柏深处,是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烈士陵园。陵园里,安葬着近百位著名烈士和红军首长遗骨。

图片1.png?x-oss-process=style/w10

16日下午,习近平来到这里,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刻字苍劲有力。习近平沿着台阶缓步拾级而上,亲手整理花篮缎带。接着,习近平瞻仰了革命烈士纪念堂。

陵园的英烈广场上,英烈墙上镌刻着万名英烈的姓名,高13.1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着鄂豫皖苏区为革命牺牲的13万多名革命烈士。

遥想当年,峥嵘岁月,战火纷飞。1927年11月13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黄麻起义爆发,打响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经过一段艰苦的军事斗争和政治工作,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这里鼎盛时期建立了26个县的革命政权,主力红军发展到4.5万余人。

新县,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所在地,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鄂豫皖苏区第一块根据地“柴山堡”在这里开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从这里飞上蓝天。

图片2.png?x-oss-process=style/w10

在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里,有这样一组数字,鄂豫皖根据地牺牲的烈士有13万余人,仅新县就占了5.5万余人,而当时全县人口不足10万。这密密麻麻的名单下,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枪林弹雨中,大别山儿女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大无畏身影。

“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红色足迹”遍及许多革命老区。在他看来,每到这些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此次红色之行意义深远。他强调,“吃水不忘掘井人”,红色江山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始终铭记缅怀革命先烈。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巩固升华理想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告慰革命先烈。

激荡史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图片3.png?x-oss-process=style/w10

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往东,跨河经首府路行百余米,就是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在这里,习近平认真听取了讲解,不时驻足细看。

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张张老旧的照片,讲述着那段热血绘就的战斗史。主展馆内的基本陈列生动地再现了大别山区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28年的辉煌历程。鄂豫皖苏区将帅馆则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在鄂豫皖苏区工作和战斗过的349位开国将帅的丰功伟绩。

图片4.png?x-oss-process=style/w10

在大别山的辉煌革命史中,最激荡人心的篇章,莫过于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里展示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示意图”前,习近平驻足观看。

1947年夏,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正鏖战鲁西南。这时,他们收到了毛泽东同志发来的“三A”紧急密电:“陕北情况甚为困难!”提醒刘邓部队两个月内尽快挺进大别山,以牵制敌人,减轻陕北压力。

虽然主力部队已经连续作战,亟须休整和补充,但刘邓二人商量后马上复电:半个月内行动!实际上,不到10天就出发了。

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浴血奋战,先后跨过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洪河、淮河等重重障碍,不惜一切代价杀出一条血路,终于在20天的千里挺进后,走到了大别山。

没有后方支援,刘邓大军不到9个月减员至5.86万人,邓小平后来回忆说:“不管这个担子有多重,我们也要完成党中央交给的任务。”他用算账的方法告诉大家:挺进大别山的部队虽然吃苦最多,但换取了整个战略主动,取得了全局上的胜利。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红色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讲好党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习近平对此十分重视。十八大以来,他每到革命老区,总会认真聆听老区的故事,强调红色基因传承。

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习近平同当地红军后代、烈士家属代表交谈时,红军后代黄德耀激动地紧紧握住总书记的手,介绍了自己的革命家史。如今黄德耀被聘为大别山干部学院教师,讲的就是满门忠烈的红色故事。习近平勉励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和传播,引导人们坚定跟党走。

血脉传承,28年红旗不倒、火种不灭

图片5.png?x-oss-process=style/w10

在大别山地区长达28年的革命活动和斗争中,国民党反复“围剿”“会剿”,日本侵略军多次“清乡”“扫荡”,大别山革命红旗何以屹立不倒?

除了大别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外,还有更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斗争方向。

1921年秋,在陈潭秋等人的领导下,鄂东第一个党小组在黄冈的陈策楼诞生,后来发展为党支部。此后,大别山各级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大别山区革命斗争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之下。

——始终坚持立足根据地、开展武装割据,善于斗争,敢战能胜。

在大别山区,28年期间建立了许多革命军队和地方武装。1931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此诞生。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后,1932年11月,红二十五军在此重建。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后,1935年2月,红二十八军在这里重建。……这些绵延不绝的革命武装的存在,成为大别山人民坚持革命斗争的坚强柱石。

——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

 “老乡们,参加红军就可以分到土地!”在新县鄂豫皖革命博物馆里,这张写在非常粗糙的马草纸上的标语,内容简单直白却直抵人心。村民“何大妈”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她为了掩护红军伤员身份、证明他是自己亲人,甚至不惜忍受剧痛刺瞎了自己的右眼。成千上万大别山儿女舍命报国,就在于这支军队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创建、巩固、发展和保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全区先后有200多万人参军参战,有近100万英雄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烈士晏春山被捕后受尽了酷刑,仍不为所动,最后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纵身跳下了悬崖,被誉为大别山的“江姐”。在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血脉始终汩汩奔流,这里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热土一抷魂。”三年前,习近平曾视察过位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得知即使在最艰苦的战斗岁月里,革命红旗都高高飘扬在大别山上,习近平深受感动。他说:“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28年红旗不倒的大别山精神显得尤为宝贵。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出击,敢战能胜,方能使“中国号”这艘巨轮继续破浪前进、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