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个人情社会,日常生活中要面子,特别是在聚餐时,抢着去买单,点菜也大方,因而总是剩余不少,还不习惯打包带走。这种食物浪费行为主要受传统文化影响,已经见怪不怪。实际上,在物质缺乏年代,大家都还是崇尚节俭的,也根本没有多余的食物,一块月饼都是分着吃,油香绵长。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后,才使食物浪费成为可能,在热情好客观念的驱动下,似乎摆一满桌才见真情,由此造成的浪费有目共睹。
衣服穿着同样如此。在告别过去单调的色彩、款式后,现在可供选择的服饰琳琅满目,再也不用老大的外套老二、老三接着穿了。然而,过度消费的苗头出现了,特别是“双11”等促销活动刺激着年轻人,大量购买一年穿不了几次的衣服,储存柜不断告急。
当然,类似的消费在发达国家也有。以前刊登过这样的报道,外国丢弃的衣服还有七八成新,简单清洗、熨烫后,国内重新标价出售。最近报道的日本,东京奥组委宣布,其从报废的手机、电脑等电子垃圾里提炼的金银铜,已经满足制造5000枚奖牌的需要,表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电子垃圾量也是不小的。国内年轻人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倡导绿色消费创造的经济价值会更大。
转变日常消费理念是举手之劳,节约的资源却是相当可观的。以餐桌浪费为例,倒掉的往往是大鱼大肉,原材料的饲养周期长或捕捞成本高,如果“量胃点菜”,把浪费的不上桌,对降低农业投入会是多大贡献?厨房变成无底洞,农药化肥就会越用越多,陷入就餐浪费大—农业超负荷生产—产品品质不断下降的怪圈,其所引发的资源危机在于农田养分单向流失,需要人工补充,又存在地力恢复不均衡的矛盾,最终导致土地的产能不足以支撑人类生存。农业生产过度攫取的危害短期看不出来,但土地资源一旦不可逆地被破坏,后果的严重性可想而知。“光盘行动”实际上保护的是土地可持续利用,既是一种行为文明,更是一种生态伦理,每个人都要身体力行。
衣服、包具等的浪费也是一个道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对时装等的购置宜把握一个度,特别是倡导旧衣服回收利用,有的可以捐赠出去继续穿,有的则可加工后制成地毯、沙发面料等物品,这样都可以从源头减少对棉花等资源的消耗,同时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量。
绿色出行同样潜力巨大。私家车普及率提高后,人人都以为自己开车快捷,实际上个个坐在驾驶室里着急,找停车位也不省事。河南济源公交免费了,表面上财政贴了不少钱,但实际上是省了钱。如果不将大家引导到公交优先这条路上来,而把补贴进来的这点钱用于大气污染防治,可谓杯水车薪。绿色出行多了,屁股冒烟的车辆少了,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了,地方政府事半功倍。
绿色消费还表现在使用简易包装、少用塑料袋等多个方面,甚至精细到多用水洗,少用纸巾,因为淡水易实现循环利用,而生产纸巾的树木生产周期长,少用纸巾就多留住了木材,同时降低了治污成本。
每个人都是资源消耗者,如果生活习惯良好,对大自然的索取就少很多。不要小看了个人的作用,再细微的需求,乘以13亿多,也是不得了的总量。勿以善小而不为,每天少开一次车,少倒掉一些厨余垃圾,涓涓细流汇成大河,都会使社会发生巨大改变,对此应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