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11月1日从枣庄市编办了解到,近年来,枣庄大刀阔斧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次办好”加速推进,政务服务效能明显提升,群众满意率节节攀升。
持续精简行政权力事项。据介绍,从2013年至今,先后分10批共调整市级行政权力2984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总数由6013项减至3793项,削减比例达37%。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行流程再造,全市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前置申报要件压减34%;办结时限比法定时限平均压减60%以上,即时办结率达70%。
全面公布政务服务“一次办好”事项清单。为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以企业和群众到政府部门办好“一件事”为标准,把依申请的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拆分为可办理、可操作的“一次办好”事项。对标苏浙粤等先进地区,精准发力、多措并举,市级自我加压,提前1个月在政务服务网上向社会公布。市直54个部门(单位)共梳理“一次办好”事项983项、区(市)级梳理“一次办好”事项平均948项,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编制公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是实现“一次办好”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简化优化办理流程。以“四个一律”为原则: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有效证照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申请人书面承诺解决的一律取消,能通过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解决的一律取消。去年5月底,全市公布了一批取消的证明盖章材料,9月底又公布了12类村(社区)级开具证明类材料准入事项。对保留的证明各部门单位互认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举证。减少盖章、审核、备案、确认、告知等各种繁琐环节和手续,上一个政务服务环节已收取的申报材料,不再要求重复提交。
以企业开办、房产登记、施工许可为突破口,大力精简环节、材料和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确保实现“3545”目标。目前,全市已经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了3个工作日内。通过采取“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等模式,工商部门将名称预先核准与企业设立登记压缩为一个环节,大力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和市场主体住所申报承诺制登记改革。公安部门推行了在线刻制公章新模式,保障企业在线选择公章刻制单位、公章类型、材质的权利。税务部门实现了对新办纳税人法定义务办理事项和首次领用发票前需办理事项“套餐式”办理,一次性办结多个涉税事项。人社部门落实企业登记信息、社会保险信息和职工参保业务的衔接,实现了即时办结。银行系统全面推行企业预约开户,由企业通过“一窗通”系统在线选择开户银行网点,预约办理开户实现了新开办企业开立银行账户2个工作日内办结。
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在枣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对98项行政许可事项,通过取消、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制等方式推进改革,切实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的难题。改革审批方式,加强综合监管,推行“照后减证”、合规监管。持续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将更多的非许可类涉企登记、备案等事项纳入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
高起点推进“一窗式”集成服务改革。对政务服务中心进驻单位实行分类改革,对审批事项多、业务量大的公安、人社等部门,采取部门内部综合方式进行一窗受理;对投资建设领域等业务关联度高、急需综合受理的业务部门,整合优化实行一窗受理;对业务办理阶段性特征明显的部门或事项,如教师资格证、护士资格证办理等,设置综合窗口,部门或者事项适时进驻。
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共享体系建设。搭建完成了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等基础库,实现了民政和扶贫办的低保人员核查应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办理的八大共享应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的十大共享应用。依托市共享交换平台建立了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共享服务平台,部署了电子签章共享服务平台和数字证书统一认证平台。市直46个政务部门分别通过接口服务、前置机交换、文件导入的方式接入271类、1681项、1200余万条数据资源,供各级各部门、企业和社会大众通过互联网查询,累计交换次数2.4亿次。(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