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15年02月06日 07:49:14

 

王欣在介绍鲁南花馍

王欣制作的鲁南花馍:羊

  大众网枣庄2月5日讯(见习记者 孟令洋)鲁南地区有逢春节、婚庆、寿诞等节庆场合制作花馍的习俗。近日,枣庄市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南花馍”传承人王欣在家中用小麦面粉、红枣等食材制作“鲁南花馍”,迎接新年的到来。

  鲁南花馍是民俗文化传承的载体

  花馍,又称为“面花”,不仅仅可食,更是一种享誉中外的民间艺术品,表现了淳朴善良的农家妇女们的心灵手巧和艺术想象力。花馍主要流行于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其中枣庄境内,峄城区、台儿庄区也有部分花馍工艺制造者。

  鲁南花馍是一种特色食品。它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花式各样,从而命名为花馍。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乡间的花馍讲究很多,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祭奠祖先、老人过寿、小孩满月等等,都有各类造型和不同用途,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奇葩。

  枣庄市中区文化馆馆长陈静告诉记者:“尽管花馍本身并不能久存,且它本身还是一种普通的吃食,但它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却一代又一代传承并发展了下来,已经成为是民俗文化传承的载体。”据陈静介绍,国棉一厂下岗职工王欣是鲁南花馍的第三代传人,王欣制作的“花馍”“五毒兜肚”“三国面塑”“西游记泥塑”等作品深受群众的喜爱。

  十年前,她跟婆婆学会做鲁南花馍

  4日下午,记者来到家住道南里小区的王欣家中。王欣给记者讲述了她的“从艺之路”。

  王欣从小酷爱手工艺作品,被虎头鞋深深吸引,走上了工艺路。“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年我16岁,在滕州同学的家里看到虎头鞋,从那时候起就迷上了。”王欣告诉记者,她认同学的母亲做干娘,“在她家,吃住半年,学习制作虎头鞋”。王欣先后到外省市寻师学绘画,练就了一双巧手。“不论是做面塑,还是咱鲁南花馍,我都不用在纸上画图,只要心中有样子,我就做的出来。”

  “这花馍啊,我还是跟婆婆学的。”王欣谈起了自己的“花馍情缘”:大约十年前,王欣回婆婆家过春节。看到婆婆做的“枣山”,王欣就决定跟婆婆学习制作花馍。“这‘枣山’吉利,一层面饼盖一层面饼,一层比一层小,中间放红枣,意思是‘步步高升’。”王欣说到,当时婆婆做了四个,分别送给四个子女,祝子女们“步步高升”。

  从那时候起,有着美术功底的王欣就开始学习制作鲁南花馍。十多年来,王欣制作的“花馍”“五毒兜肚”“三国面塑”“西游记泥塑”等作品深受群众的喜爱。“ 鲁南花馍的制作工艺相当讲究。”王欣向记者介绍,从麦子的筛选、晾晒到面粉的加工,从制酵、发面到捏形、蒸制,以及成形和着色等,无处不精益求精。“要做出一个像样的花馍,至少需要4到5天,一个花馍需要9个大工序即凝水、箩面、制酵、揉面、捏形、醒馍、蒸制、着色、插面花,100多道小工序,全靠手工揉捏而成。”

  记者在王欣家中看到“蒸蒸日上”“枣山”“龙凤成详”“喜羊羊闹新春”等一个个构思巧妙、造型别致、色彩艳丽的鲁南花馍。据了解,鲁南花馍的制作主要是以家庭为核心进行的。在家庭中又主要以女性为中心制作,其传承主要是由母亲传给女儿,这样一代一代相继传承才使得民间面塑一直流传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