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群众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新华社发
昨天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官方表态
外交部:二战后国际秩序不容挑战
昨天,外交部负责人就当前形势下,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两个决定,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发表谈话。外交部负责人表示,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为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在抗战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坚定立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和历史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谈话提到,必须指出的是,长期以来,日本国内总有一些势力企图为侵略历史翻案,为二战甲级战犯张目,企图挑战国际社会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正义审判,挑战二战结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对此,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决不允许。强调牢记历史,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敦促日本领导人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正视和认真反省历史,纠正错误,改弦更张。
国防部:日不应对公祭日说三道四
昨天下午,国防部召开例行发布会。针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有媒体报道称,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称对中方在二战结束69年后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感到疑惑。新闻发言人杨宇军上校在会上表示,日方应正视和反省战争责任,而不是去对中国设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说三道四。
杨宇军表示,中方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汲取历史教训。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真正让我们感到疑惑的是,二战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历史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早有定论,为什么日本有些人至今仍然要为历史翻案,仍然要去参拜靖国神社,去膜拜那些二战甲级战犯的幽灵?”杨宇军称,中方敦促日方正视和反省战争责任,以实际行动取信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而不是去对战争受害国的正常纪念和悼念活动说三道四。
国际声音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画上了句号,对此应该确定一个纪念日。中国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也是令人尊重的。
—德国反法西斯主义者联盟主席福尔克马尔·哈尼施是二战幸存者、亲历者。
中国将日中两国间历史事件的纪念日确定和设立为国家级纪念日,表明中方不仅要从国家层面,同时也将在国际社会广泛揭批安倍政权的历史认识问题。
—日本《朝日新闻》
30万大屠杀遇难者只是下限
前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在“拟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座谈会上表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30万,这是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不容任何人质疑。多年来,一些日本右翼分子质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30万”这一数字,这是非常荒谬的,朱成山还披露了“30万”这一数字的来源和计算方法。“无论哪一种算法都表明,‘30万’只不过是下限数。实际上日军在南京屠城的数字远远超过30万。”朱成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