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水乡 运河古城”已成为山东枣庄的城市新名片。王辉介绍说,仅古城内的237亩留白土地,古城周围拆迁获得的700亩土地,偿还6个多亿的银行贷款,绰绰有余。
靠着上百幅发黄的老照片,十余位80多岁老人的回忆,描绘出古城复原图;历经4载精雕细琢,蓝图变成现实,一座“复活”的古城呈现在世人面前。8月15日,枣庄市台儿庄区举办新闻发布会,回答人们关于古城建设的疑问。
古城重建花了多少钱
48亿总投入换来153亿有形资产
重建后的古城占地两平方公里,亭台楼阁等建筑面积35万多平方米,建设了10条主街、72条小巷,15公里水街,108座桥梁,2.7公里城墙,铺设了10万余米管线。
这么大的体量,花了多少钱呢?台儿庄区区长王辉告诉记者,古城重建共计投入48亿元,其中社会资金31亿元,其余17亿是由国有企业台儿庄古城投资建设公司筹资。
台儿庄古城重建由政府主导,市场来运作。2009年,5家国有煤矿各自拿出10万吨原煤的利润,以4亿元的资本金组建公司,启动了古城重建,先后总计投入17.08亿元,其中征地拆迁7.52亿元,古城房屋建设7.42亿元、基础设施2.14亿元。
17个多亿的资金来源主要有4亿元的注册资本金,省级以上财政扶持2.43亿元,区级市政设施投入1.8亿元,征地拆迁获得的房产收益2.57亿元,还有6.28亿元银行贷款。
王辉介绍说,仅古城内的237亩留白土地,古城周围拆迁获得的700亩土地,偿还6个多亿的银行贷款,绰绰有余。
为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古城的房产不对外出售,只拿出700平方米的保寿堂进行试验性销售,以其每平方米单价,银行评估古城整体有形资产价值总额约153亿元。
古城龙头作用发挥得怎样
“水乡古城”洗去煤城灰色调
枣庄市委、市政府是把古城重建作为枣庄资源城市转型的启爆器来运作的,台儿庄古城在城市转型中的龙头作用发挥得如何呢?
古城是边建设边对外开放,从2010年5月第一条街建成迎客到目前竣工,古城的人气越来越高。今年上半年,古城游客突破百万人次,经营收入突破7000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8%、72%,举办会议会展198个。8月14日,全国童歌会刚落幕。
古城的龙头带动作用更是日益显现,推动了枣庄城市转型。
带动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枣庄从旅游输出地变成输入地。去年,全市文化旅游综合收入153亿元,是2008年的6.6倍。过去全市没有一名地接导游,没有一辆旅游大巴,现在近千名地接导游、200辆旅游大巴还满足不了游客需求。
服务业异军突起,成为全市支柱产业。今年上半年,枣庄市煤炭、水泥等纳税额大幅下降,而服务业税收却增长了三成多,专业市场、星级酒店比古城重建前增长了3倍多。近年来,全市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高于30%。
促进了就业,富裕了百姓。古城内有1005家小酒吧、小作坊、小旅馆、小会馆、小商店,1.2万人在这里创业就业。服务业的发展,每年带动全市8万余人就业。
枣庄人清晰地看到,被煤炭和水泥描绘的黑灰城市主色调在慢慢变绿;枣庄人清晰地感觉到,转型的步伐尽管沉重但却铿锵有力,“江北水乡 运河古城”成为城市的新名片,提升了枣庄人的精气神。
古城要往哪里走
在上市、立法和申遗上下工夫
大战后遗存的古驳岸、古码头、古船闸、古建筑等原封不动地保留,保存古城95%的道路肌理、水系框架,按照文物和遗产标准复建,台儿庄古城被誉为“中国最后一座手工版的古城”,建筑之精美国内罕见,已成为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国家5A级景区。
8月5日,台儿庄古城重建竣工。市委书记陈伟说: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古城发展的新征程开始了。要围绕中华运河文明传承创新的核心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位,按照省里提出的打造”转型发展高地”、“文化传承高地”的要求,着力在上市、立法和申遗上下工夫,推动古城永续发展。
王辉表示,古城正瞄准上市目标,摸清家底、理清资产,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争取三到五年成功上市。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以古城为核心的18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建设,将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台儿庄区的支柱产业。
通过积极争取,省人大常委会去年就将《台儿庄古城保护管理条例》纳入今年立法计划。前不久,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下月有望通过。这样既为古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也避免因过度商业化带来的人为破坏。
国家、省文物专家来审查时,认为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是运河申遗中最绚丽的篇章。下个月,世界文化遗产官员也将来古城考察。
王辉解释说,除了依靠大运河申遗,我们将借鉴华沙重建申遗的做法,作为二战中两个被战火毁灭的古城,台儿庄古城将单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更高层面推动古城的保护和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