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讯

有理数丨非遗里的山东⑧传统美术:展现千年审美情趣

来源:海报新闻2024-06-25

编者按:

山东拥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山东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186项,位居全国第二位。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山东文化的骄傲,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海报新闻有理数工作室解码山东非遗的出圈秘笈,看这些熠熠生辉的匠心传承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传统美术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有关美的艺术。截至目前,山东省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录入在册的传统美术已有28个项目。

按照山东的传统美术被评为国家级非遗的年份划分来看,分别为:2006年2项;2008年18项 ;2011年3项 ;2014年2项,2021年3项。

山东国家级非遗传统美术(部分代表)

杨家埠木版年画

流传于潍坊市杨家埠的一种民间版画。清代乾嘉年间,杨家埠木版年画开始兴盛,至咸丰年间达到鼎盛,一时间,当地出现了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的盛况,年画人才辈出,杨家埠木版年画曾行销大半个中国。

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每年春节年画题材都会更换一次,许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现之后,马上就能够在年画中反映出来,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杨家埠木版年画还间接地记录下中国民居和民间社会生活的情况,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鲁派内画

淄博市张店区传统美术,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是由山东博山籍的内画艺术师毕荣九从北京带入。鲁派内画的特色是能够利用瓷器上用的釉彩在鼻烟壶的内壁上作画,然后烘烧形成内画鼻烟壶的瓷釉画,即使盛水画面也毫不受损。鲁派内画的代表作品有《百子图》《百寿图》等,其作品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构图饱满、层次分明、人物生动传神、动物栩栩如生、工艺技法具有特色。

莒县过门笺

莒县自古就有春节贴过门笺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历史十分久远。莒县过门笺是一种深受地方民众喜爱的优秀民间艺术样式,是莒地剪纸艺术的代表作,其刻制工艺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逐渐形成比较固定的模式。清代以前,过门笺只剪出穗头和花样,制作相对比较简单。民国初年至今,过门笺多由民间艺人照模板刻制而成。现在,过门笺制作以“借古开今”为原则,先按定好的尺寸设计出图案,而后以牛皮纸、纸板、厚纸或袋子皮刻成模板,再根据图案的线条找工匠打制出各种刀具,用木板、石蜡和锯末做成一个蜡盘,按尺寸裁好彩纸,将模板放在彩纸上,最后再放在蜡盘上,用各种刀具刻制,有时也用木槌敲击刀具砸刻。过门笺的加工可分单色、多色和套色几种工艺,其中套色法是将各色彩纸叠在一起,置于蜡盘上按刻,刻完后调换纸的颜色、位置、纹样,以实形填补虚形,谓之“换膛子”。背面则用纸片粘贴住,使色彩更加丰富有序。

惠民泥塑

惠民泥塑一般指河南张泥塑,当地称为“娃娃张”,主要分布在惠民县城西南约15里的皂户李乡沙河南岸的河南张村及其周边地区。

河南张泥塑相传源于清代初年,当时有许多外地移民迁来此地安家落户,有的农户为谋生计,便利用当地的泥土做起了泥塑。经过长期的发展,河南张泥塑从最初的人、佛、兽等数个品种衍生为后来的几百个品种。有的还在泥塑内装上哨子,使之成为音响玩具;或是在泥塑内安装弹簧和引线,使之成为活动玩具。河南张泥塑的主要材料是黄河淤泥,须经捣泥、制坯、晾干、糊纸、涂粉、上色、开眼、涂胶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

潍坊核雕

核雕是在核桃壳及各式果核上进行雕镌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长期以来一直流行于中国南北各地。核雕以核桃壳、桃核、橄榄核、杏核、樱桃核及其他一些质地致密的果核为原材料,利用核桃壳或果核的天然形态和起伏变化,采用雕、镂、镌、锉、凿、钻等技法在其上雕刻各色人物、花鸟、兽虫、山水、舟船、楼阁等形象和文字内容。民间核雕往往周身施刻,布局系统、周密而严谨,刀法畅快利落,形象刻画入微,生动而无雕琢之迹,可谓体微艺精,出神入化,以此赢得“鬼工神技”之誉。江苏、山东和广东等地的核雕艺术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传统,所创核雕作品各具特色,历来为世人所爱重。

东昌府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在年节之际用以迎新接福的一种普及性的传统艺术样式,用传统的木版水印方法印制,它的出现与雕版印刷密切相关。东昌府木版年画将年画与门神画融为一体,兼具审美欣赏和驱邪祈福的功能。它取材广泛,既有现实生活、历史人物、戏曲故事和神话传说的内容,又有围绕福、禄、寿、喜等祥瑞主题的表现。这些年画作品构图简洁,格调高,整体感强,人物造型夸张,形体丰满朴实,线条圆润流畅,刚柔相济,色彩鲜艳亮丽,对比强烈。

鲁绣

一种古老的传统刺绣工艺,是山东地区的代表性刺绣,山东省简称为“鲁”,故名。鲁绣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 鲁绣博采“苏、粤、蜀、湘”四大名绣之长,而又独具一格,作品擅长表现中国书画的笔墨效果,绣品清隽淡雅、质感逼真、风格粗犷中见精微,是中华民族悠久刺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美术内容广泛,内涵博大精深,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是社会和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其精美灵巧的作品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心灵手巧,其发展脉络也展现了数千年中人们所形成的审美情趣,为文学、民俗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也为民族精神的弘扬提供基础。

策划:魏鹏 冯世娟

文案:王锦川

设计:杨帅先

资料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



责编:朱忠魁

上一篇:文化中国行 | 山东台儿庄:运河悠悠 文化绵绵

下一篇:逛市集 学中医 品文化——国潮养生中医药文化市集进校园侧记

  • 举报
关闭
同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