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化资讯

漫步济南华不注,体验“人在画中游”

来源:大众日报2024-05-10

济南华山风景区山水相映,波光粼粼,秀丽景色尽收眼底。(资料片)

公元1295年,在济南为官三年的赵孟頫回到故乡吴兴,听济南籍好友周密诉说思乡之情后,当即提笔挥毫绘就传世佳作《鹊华秋色图》,并抄录了两首自己吟咏趵突泉的诗作赠予周密。

可能连赵孟頫本人都没想到,700多年后的今天,其所赠诗作“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已赫然出现在趵突泉泺源堂前,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驻足点。

“华不注”,也就是《鹊华秋色图》中所画华不注山(现简称“华山”),位于济南市区东北部,在黄河以南、小清河以北。此山不高,远远望去,只是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小山包,为何赵孟頫对这么一座小山情有独钟?

5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的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这里现已成为集旅游、休闲、商业、配套于一体的“网红新地标”。

十几年前,此处生态质量下降,难寻曾经“鹊华烟雨”的华山之美。而如今,林木茂盛、碧湖青影的华山已重现泉城。从南门进入,步行近十分钟,华山的全貌便映入眼帘,只见华山湖中间平地突起一峰,远望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

聊起华山,山东国信国际旅行社首席导游张晓国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山名“华不注”通常被认为是“花骨朵”的谐音。其山名最早来源于《诗经》中的《小雅·棠棣》,同样意为此山如花跗注于水中。这里曾发生一场战争——齐晋鞌之战,留下“三周华不注”的典故,华不注山自此在历史上扬名。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崇正桥。在桥边亭子凭栏远眺华山湖,一片湖水澹澹、郁郁葱葱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谈到华山近些年的变化,附近居民陈大爷很是感慨。“早些年,华山这一片一下雨就变成泥巴路。现在不一样了,有山有水,还有干净的环湖步道。”

2014年,济南市明确提出启动华山湖湿地建设。随后,通过挖湖蓄水、土方堆山,建成了如今重现生机、宛如仙境的华山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建设,关键在于自然山水格局的再现和地域历史文脉的传承。”负责公园建设的济南城市建设集团工作人员介绍,从引水蓄水、景观绿化,到观景平台、烟雨桥、崇正桥等配套建设,公园在尽可能复原华山古景的同时,又增添了新的人文之美。

行至山脚下,记者拾级而上,宽而平缓的石阶逐渐变得窄而陡峭。山间绿植青翠茂盛,藤攀蔓连,使人意趣丛生。千年前,诗仙李白攀登华山时看到的美景,也大抵如此。据说当年李白游历济南山水,留下了著名的诗篇《古风》: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从旅游的角度讲,济南的山水风貌有‘小山水’和‘大山水’之分。”张晓国说,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构成了济南市域的“小山水”,而站在华山上,则可以看到市域之外的济南“大山水”格局,即“南依泰山,北临黄河,齐烟九点,鹊华对峙”。

海拔197米的华山并不难爬,记者仅用了半小时就成功登顶,环顾四周,整个济南城一览无余。朝西北方向望去,可看到蜿蜒流淌的黄河,以及黄河以北遥相对立的鹊山。这便是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所绘国宝级名画《鹊华秋色图》的原型。

如今,《鹊华秋色图》已成为文化消费的大IP。葫芦烙画、变色水杯、书签、羊绒围巾、茶具等由《鹊华秋色图》衍生出来的文创产品颇受欢迎,更有数字化二维画作让这件珍贵文物真正“活”了起来。目前,还有些研学团队将华山列入研学路线,让孩子了解历史,亲近自然,体验“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华山之于济南,从‘有其名却不出名’到现在成为市民休闲打卡之地,已经具备了链接更多旅游要素的条件。”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德刚建议,华山片区还可尝试在研学方面发挥“跟着名篇名画去旅游”的创意优势,以及文化积淀深厚可策划大型主题活动的资源优势,持续吸引旅游流量,逐渐将整个片区打造成济南新兴旅游休闲目的地。



责编:朱忠魁

上一篇:“清廉枣庄”书画和非遗作品展正式开展

下一篇:一座百年老建筑的重生

  • 举报
关闭
同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