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化资讯

《郭子化在枣庄——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始末》第三集

2021-07-02

1939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这是我们全党的智慧结晶。中共苏鲁豫皖边区之所以能够“红区损失百分之九十,白区几乎损失百分之百”的恶劣环境下,创建起的以枣庄为中心、工作范围发展到24个县,党员达到1200多名的强大组织,成为“白区斗争的一面旗帜”,就是最好的佐证。

 

出片头:《郭子化在枣庄——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始末》第三集

 

张地图,是丛林无法忘记的。那还是他在同春堂当“学徒”的时候,每天报纸一送到,大家便争相翻阅,找出与红军有关的消息,在地图上标出红军和党中央的到达地点和路线

中共枣庄市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 王蕾:当时他们有三份报纸:一份天津出的《大公报》、一份上海出的《申报》,这都是自己花钱订的,还有一份就是宋绮云同志赠送的《西北文化日报》,他当时任该报社长。

宋绮云与郭子化同为江苏邳县人,既是同乡、同窗、又是同志,郭子化还是他和爱人徐林侠的入党介绍人和婚姻介绍人。大革命失败后,他们断了音信。 

宋绮云之子宋振镛在回忆录《红色家庭 一门三烈》中记述了郭子化派到西安寻找宋绮云的信使郭日高刚找到宋家时的情形,因为枣庄党组织经济极其困难,郭日高是一路算卦、乞讨,步行两月有余,才赶到西安。宋绮云闻讯立刻与郭子化取得了联系,赠款赠物,并设法赶往枣庄,看望挚友郭子化。

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研究会副会长 “小萝卜头”之兄  宋振镛:他借口到连云港去,实际上就是去枣庄,去跟郭子化见面的。

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研究会副秘书长 李晶:宋绮云在西安邮寄过来《西北文化日报》,同时还寄来貂皮大衣、金银首饰,寄到我们这里来,作为我们工作开展的经费,是对我们地方党组织的支持。

自此,直至1937年边区特委与党中央取得联系,宋绮云对枣庄党组织、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以各种方式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重要的是通过他沟通了边区特委与西北特支以至党中央的联系。

通过宋绮云的努力,1935年冬,中共中央军委驻上海办事处刚刚在西安建立的西北特别支部接纳了中共苏鲁豫皖边区临时特委!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共西北特支撤销,陕西省委通过林伯渠联系,将临时特委的组织关系转交给党中央。1937年,中共河南省委即将成立,中央交给河南省委的党员组织关系共460人,其中就有中共苏鲁豫皖边区临时特委的党员300余人,约占河南省委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19372月,在延安,即将担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的朱理治在听取了郭子化的工作汇报后,代表党中央对郭子化和中共苏鲁豫皖边区临时特委的工作给与了充分肯定,至此,中共苏鲁豫皖边区临时特委,正式称为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

 

电影《烈火中永生》片段:

江姐:你是谁?

小萝卜头:我是小萝卜头。

江姐:你怎么会在这里?

小萝卜头:我是个老政治犯。我从吃奶的时候,就跟爸爸妈妈到这儿来了。

因为电影《烈火中永生》,小萝卜头成为一代中国人难以忘却的记忆,他的父亲,一手促成了红四方面军与十七路军的统一战线、并促成西安事变发生的宋绮云却鲜为人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时局扭转的枢纽

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研究会副会长 “小萝卜头”之兄 宋振镛:对我们共产党来讲啊,特别是对我们好多地方组织,我们能够全力以赴的组织民众起来抗日。枣庄这地方呢,就是跟李宗仁啊,这样一些国民党的高级领导人最后都出现一个很合作的、团结合作一致对外的这么一个局面。

193711月,郭子化以八路军代表的身份见到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受聘担任民众抗日总动委会委员。正在重组中的动委会由李宗仁亲任主任委员,下设组织、宣传、战勤三大部,各部部长均由国民党要员或李宗仁的亲信担任。在边区特委的努力下,负责组织各地民众团体的组织部成员成了青一色的共产党员,为共产党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研究会副会长 丛亚东:实际上你看看他见李宗仁的过程,完全用的是他在徐州上学时的人脉,他首先找到了他的同学,这个同学又介绍了他们共同的老师刘汉川,刘汉川是李宗仁从广西带过来的高参,但是二十年前刘汉川是郭子化在徐州七师时候的老师。那就是非常靠得住的人!

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以第五战区总动委会的名义把大批流亡到徐州的沦陷区青年组织起来,举办抗敌培训班,培养了大批抗日青年骨干;在动委会的领导下,第五战区青年抗日救国团、职工抗日联合会、农民抗日救国会、妇女抗日联合会等各种民众组织纷纷成立。

早在特委机关由枣庄转移到抱犊崮山区时,当地士绅万春圃就曾经出手相助,并与郭子化一见如故。

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研究会理事 原八路军鲁南军区副司令员万春圃之孙 万欣:我爷爷就喜欢和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打交道。

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研究会理事 原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之侄 郭华鲁:知识阶层的,心心相印!

19378月,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突然下令调万春圃商议恢复联庄会一事,由于曾经被张里元通缉过,万春圃生怕上当,但又不敢不从,情急之下问计郭子化。郭子化通过对形势的深入研判,告诉万春圃:对方不会有诈,特委可以派郭致远陪他去见张里元。要他不仅答应对方恢复临沂的联庄会,还可以答应利用过去的关系,把临郯费峄各县的联庄会都帮助恢复起来。最后,通过特委的努力,临郯费峄各县的联庄会都控制在了共产党的手中。

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研究会理事 原八路军鲁南军区副司令员万春圃之孙 万欣:所有的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控制下的联庄会,利用了过去的联庄会的基础,建了一些常备队,名义上它是国民党的编制,实质上它就是共产党的武装。

1938年,常备队发展到300多人,有两门迫击炮,在共产党员万国华、刘清如的领导下,活动于抱犊崮山区。

19383月,郭子化、张光中通过统一战线关系从第五战区徐州专员兼战勤处处长李明扬处取得“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部人民抗日义勇队”的番号和开办经费,建立起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中共党员董一博和董尧卿的队伍从韩复榘那里得来的“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团”的番号也通过了第五战区批准;朱道南、李乐平、王右池、渠玉柏和王见新、于公等人纷纷拉起了武装队伍。

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研究会理事 原八路军鲁南军区副司令员万春圃之孙 万欣:万欣:台儿庄大战的时候,郭子化指示我们烙煎饼、做饭往上送,给他往上送子弹、往下抬伤员;包括沿途的日本救援部队的阻击,谁打的?就是我们下边的这些个老百姓、共产党的游击队打的。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村民 当地士绅王夫申之孙 王光亮:台儿庄战役抬担架,俺老爷就抬过担架。跟微湖的那个张山顶的张老大,他两个人,一个(队伍)里抬,你看,从这儿到三里河都有去抬担架的,这不就是郭子化的号召力吗?老百姓都纳鞋底支前,送粮食,都往台儿庄送,(我们村)一共二百来口人,都有二十多个扛枪上战场的!

据不完全统计,至1938年初,第五战区总动委会所领导的民众抗日团体达1518个,36万余人,他们主动配合正规军开展游击战、破袭战,组织起宣传队、担架队、卫生队和运输队源源不断的开往前线。

《新华日报》的战地记者陆诒以《台儿庄大战幸遇两奇人》为题记录了他对第五战区统战工作和组织发动民众抗日的亲身感受,文中的“第一位奇人”就是郭子化。战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徐州就民众问题与黄炎培晤谈时说:他在第五战区通令各地动员委员会着手组织民众参加抗战,结果像其他战区老百姓那种“仓皇失措,忙于逃命”的现象,“不复见于第五战区”,“在战场上抢救伤员的是民众、帮助军队运输弹药、粮食的也是民众。这些民众完全是赤城的表现出他们的爱国热情,充分地担当起救亡的责任来了。”黄炎培特地会见了动委会的灵魂人物、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负责人郭子化,他在日记中是这样记载的:“郭在徐州一带极得民众信仰,借联庄会发动民众,其吸引力远出国民党之上。”

 

19385月,徐州沦陷,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由河南省委划归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领导,8月,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决定调郭子化任省委统战部长,特委所辖地区分别成立了鲁南特委、苏皖特委和苏鲁豫特委。至此,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完成了她光荣的历史使命。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村民 当地士绅王夫申之孙 王光亮:他就是通过王夫申的势力、通过陈正寅的势力共同抗战,八路军呢,又是抗战的队伍,他所以就拧成一股绳了。这军火就源源不断的武装115师,这些散乱队伍呢,最后就整编给115师了。

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研究会理事 原八路军鲁南军区副司令员万春圃之孙 万欣:从台儿庄大战战场上搜集的武器都给了115师,部队也给了115师,万家就成了115师的招待所。

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研究会副会长 丛亚东:如果没有这个根据地,115师在山东的经历要曲折得多,一待待了好几年!他们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落脚点,就像陕甘苏区和陕北苏区曾是中央红军的落脚点!

 

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其后的抗敌反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鲁南铁道大队、微湖大队、运河支队等鲁南、枣庄人民耳熟能详的武装斗争故事主角,大都衍生于此。

19399月,115师进入抱犊崮山区,与苏鲁人民抗日第一总队会师,苏鲁人民抗日第一总队改编为苏鲁支队;

1940年,董尧卿部与686团会师后合编为八路军115师鲁南支队;

孔昭同部正式改编为八路军115师曲泗邹滕费游击支队;

朱道南带领的队伍进入峄县南部,团结地方武装孙伯龙、邵剑秋、胡大勋部共同抗日,于1939年底合编为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

 

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研究会会长 原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之子郭晓峰:

记者:听说他很小就很热爱医术?

郭晓峰:不,他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在贫困的农村啊,要想解决一个看病的问题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他就想呢,学点医,懂点药,然后呢,能够治病救人。通过他的手,能够帮助更多贫困的老百姓!


在无数次的尝试后,他终于选定了这样一剂救世良方。从郭子化193210月到枣庄恢复重建矿区党组织开始,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孕育于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中,成长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开启之时,奋斗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她的斗争业绩在中共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上一篇:山亭:一位84岁老党员的“红色”爱国情怀

下一篇:《郭子化在枣庄——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始末》第二集

  • 举报
关闭
同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