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枣庄档案

揭开滕国故城的神秘面纱 | 聆听久久回荡的历史涛声

来源:枣庄市档案馆2020-05-18
滕国故城简介

滕国故城位于姜屯镇境内滕城村一带,是古“滕国”的发祥地,位于荆河之北。为“古滕八景”之一。

本期就跟着小编一起

探秘滕国故城的古老底蕴


滕国故城位于滕州市姜屯镇境内滕城村一带,是古“滕国”的发祥地。


公元前26世纪,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其中第十子封于滕,称黄帝之滕。公元前1027年,武王克商封其十四弟叔绣于滕,爵为候,为姫姓滕国的开始。传三十一世,历时七百余年,于周赧王二十九(公元前286年)被宋国所灭。如今城墙依稀可见。1977年滕国故城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公台是滕国故城的重要遗迹,为战国时期滕文公所筑,故名文公台,亦名灵台,相传为滕王寝宫的遗迹。古台为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约60米,南北长约45米,6-7米。台上原有滕文公楼,后楼殿已毁。明万历十三年修建真武庙,今尚存吕祖阁、休息洞、左掖门等。 滕州市政府和姜屯镇政府先后于1992年和2006年两次对滕国故城进行了修缮,加固了台基、殿阁,新修了碑林。2008年,姜屯镇又报请省文化厅文物处批准,投资70万元,对滕国故城进行了修复和保护,新建了古城墙观光台,对城墙夯土基石加固;新设了“文公问政”、“滕黄编钟”等浮雕石刻,投资270万元,新修旅游专用道路1720米。滕国故城现已成为滕州市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姜屯镇也被评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

滕文公楼

公元前325年,滕定公卒,滕文公继位,初建文公楼。由于年代久远,屡遭兵燹,原楼已荡然无存,后又多次重建。1991年,滕州市政府拨专款重修文公楼,历时近一年竣工。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手书“滕文公楼”巨额悬于楼上;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学仲“为善兴滕”金碧辉煌,神韵飞动。画栋雕梁,飞檐青瓦,绝胜于昔日楼台雄观。


叔绣


叔绣,周文王十四子,武王庶弟。武王克商封其为滕侯,是姬姓滕国的第一位国君。


滕文公


滕文公,滕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国君,名姬弘,定公之子。战国时推行孟子仁政学说,政绩卓著,滕国因此有“善国”美誉,后世赞为“贤君。


吕祖阁


在文公台古迹中,有民国时建造的吕祖阁三间。此阁门上嵌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刻制的清监生赵明珠所书的“吕祖阁”石额。


文昌阁


文昌帝君,亦称文曲星,古时原为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其后为民间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文公台曾建有《文昌阁》。


滕国故城古城墙为保存较为完整的东周战国时期的夯土城墙。

据史载,故城城周二十里,内有子城。据1964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调査,滕国故城子城轮廓清晰,呈不规则长方形。残留的城墙一般高约2米,最高处3米,下部宽58米,顶部最宽处约2米,一般不足1米。南墙850米,东墙555米,北墙800米,西墙590米,计周长2795米。外城周长20华里。据《水经注》:“公邱(滕)县故城,在滕西南,城周二十里,内有子城”。


古槐夏景、冬景

传说此槐为唐贞观年间所植,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历尽人间沧桑,现今存古槐两株。



据《滕县志》载:明朝嘉靖年间,滕县王开村人张守蒙,任四川道监察御使,为官清正,办案公正,爱民如子。因弹劾严嵩父子,降迁河南。蜀民闻之,聚跪市井,欲以重馈为报。不纳则久伏。蒙曰“我别无所需,唯署衙一石,形态玲珑,甚爱之,把它送给我吧。”张守蒙本想以石头拒礼,哪里会想到,在他去河南任职的途中,四川百姓便将这块石头捆绑,长途跋涉,由四川送到王开。当张守蒙从河南回家省亲时,见到这块石头,感慨万千,将石头放置于街上,人们遂将这块石头称为“功德石”。1992年重修文公台时将此石由王开村移至滕国故城。



缘级登台,台西有一巨石,上刻李太白手书“壮观”二字。唐大诗人李白,曾在济宁大白楼居住数年,诗仙好观古览胜。传说一日忽来滕城,当时滕城有李世民三弟李元婴在此建造的滕王阁,当地官员设宴盛请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只见李白提笔写就巨幅“壮观”二字,后人就将此杰作刻于巨石之上。



善国碑林汇集了汉、唐、宋、元、明、清、民国等时期29方碑石。其中汉画像石《鱼叉图》表明历史上的滕州水丰鱼肥,与“因泉水众多而腾涌始为滕”相吻合;《圣谕碑》传为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所书,其碑文“尔奉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苍难欺”至今寓意颇深;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的《西园诗碑》原为元丰元年(1078)年所立,通高198厘米,宽78厘米,诗书俱佳。善国碑林是反映历史上滕州政治、经济、文化的艺术宝库。

萧声依依,彩衣飞舞,却空留斜阳日暮,青山走远,古道荒芜,巍巍宫阙,难再细数……

上一篇:山东出版枣庄万阅文化广场项目开工会议召开

下一篇:李洪志改生日过程全纪录

  • 举报
关闭
同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