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枣庄档案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请看这个将门的好家风

来源:枣庄档案2019-12-09

杨广立(1919-1997)字泽普,滕州市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担任鲁南独立支队副政委兼鲁南铁道大队政委、山东野战军第八师二十四团政委、二十二军六十四师政委。建国后,历任二十二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六十军政委、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杨广立以革命家的风范将个人的理想信念与齐家理念融会贯通,并通过言传身教循循传递给家人,给他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塑造出淳朴敦厚的家风,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大公无私杨广立有很强的党性和组织纪律观念,胸怀坦荡,大公无私。他给家人定了两条家规,一是不管谁到他家去,都不准带礼物;二是不管是谁,都不能打着他的旗号办私事。即使他不在家里,家属也要遵照办理。杨广立的三弟杨广琚在家乡柴胡店公社工作,有一次乡里安排杨广琚和一位孙姓乡长带了点家乡产的苹果去南京拜访杨广立,想找他批个条子解决一些当时比较紧缺的物资。

杨广立与战友合影

杨广立见到亲人及家乡人不禁生起了思乡之情,对他们分外热情,拉着手聊起家常。但当得知三弟的来意后,杨广立有些愠怒,并严厉的批评了他:“你们来看我,我很高兴,但是通过这种手段托我办事情是不允许的。我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我绝不能使党的形象受到任何损害。你们把东西带回去。”杨广琚和孙乡长只得带着苹果悻悻而归。此事传到乡里公社群众对杨广立一心为党、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言行纷纷表示钦佩和赞同。

杨广立与战友合影

无论在何种领导岗位,杨广立一直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公私分明,不贪不占。在担任江苏省省委副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期间杨广立分管外事工作,经常接待外宾。对外宾赠送的礼物,从不私自保存。因外事工作需要在南京饭店理发洗澡,他也照价付款。有一次接待外宾后,南京饭店将已开封的两瓶茅台酒以半价让驾驶员小陶带回交给首长,杨广立知道后安排立即退回,并对小陶讲:“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占公家的便宜,一分一毛都不能占!”

原铁道游击队政委杨广立将军(中者)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杨广立的家人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爱人当时在南京市人事局任干部调配科科长,经常会有人为了调动工作偷偷给她送礼,她从来没有一次接收,并且还对送礼人批评教育,然后还是根据客观情况,不徇私情,不讲情分,秉公办理干部调动工作。
恪守孝道杨广立出身于一个贫农家庭,虽然参加革命,东奔西走,居无定所,但在他的心底仍未敢有一时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他经常告诫几位弟弟:救国就难以顾家,你们就代我在二老面前尽份孝心吧!”几位弟弟谨遵大哥教诲,侍奉双亲未曾懈怠。解放后,杨广立便把父母接到面前尽孝。后来,因父母年迈,思乡心切,一再要求回家。杨广立只好遵从老人的意见把二老送回。主动承担了二老全部的生活所需,逢年过节还亲自把做好的新衣裳邮寄给家里。1983年初,杨广立的母亲病重卧床不起。因公务繁忙,杨广立未能回家探望,但对母亲的病情十分关心,经常给家里写信询问情況,事无巨细,均做悉心安排。在老母亲安详的离开后,杨广立没能抽出身参加葬礼,但是他给家里写信明确指示不要讲求排场,要实行廉葬,并且规定了四条意见:一是要带头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坚决火化;二是要节约耕地带头深埋,不留坟头;三是不要大操大办,不要惊动当地政府,要带头节约从简;四是可以开个追悼会,寄托家人的哀思。家人根据他的指示料理了老人的后事。杨广立这种忠诚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公而忘私、先大家后小家的革命精神深深地影响到家人,也得到了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在家庭生教子从严活中,杨广立对子女要求极其严格,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我是我,你们是你们,不能因为是高干家属子女而处处高人一等”。他经常告诫家人,我们是劳动人民出身,是劳动人民的后代,要时刻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他一再要求子女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要平等待人,不能因条件优越而贪图享受。平日里孩子上学都是步行、骑车或是搭乘公共汽车,杨广立从未安排专车接送。每逢周末、假期,他总是安排孩子们轮流值日,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在父亲的教导下杨家的几个孩子与普通家庭的孩子无异,身上都没有高干子女的娇气和傲气。

原铁道游击队政委杨广立将军(右一)
杨广立做事公私严明,坚持原则,对孩子也是一视同仁,甚至要求更为严格。1973年,北京二炮文工团到南京各学校选招文艺兵,杨广立的小女儿杨爱平就在选中之列。一开始负责招兵的同志并不了解她的家庭背景,知道以后,他们决定免试录取。此事被杨广立知道后,坚决叫停,并坚持把有限的名额让给了别人。1974年,杨广立的二女儿杨慧平高中毕业,按当时的条件,完全有机会去当兵或留城工作,但是杨广立却动员女儿去农村接受锻炼。女儿听从他的建议,为了远离父亲的影响,毅然选择了去省外农村插队。1980年,杨广立的小儿子杨武平高中毕业,响应祖国号召入伍当兵。杨广立没有把孩子留在南京军区所属部队,而是把他送到条件艰苦的大西北野战部队服役经受考验。

铁道大队第三任政委杨广立(右)、副大队长王志胜和少先队员在一起

杨广立说过的一句话几个孩子都奉为人生座右铭:“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自己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杨广立的谆谆教导下,几个子女自小都养成了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性格,他们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无比忠诚。成年后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竭尽全力地奉献一切。

重视学习杨广立非常注重知识和学习,他经常教育子女:“少壮不努カ,老大徒伤悲。你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只有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打好基础,将来才能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七十年代初,小女儿上初中时,部队有意收她去当兵。在那个知识并不被看中的年代,穿军装是很多女孩子梦寐以求的理想。杨广立知道后,语重心长的对女儿说:“现在恢复高中了,你年纪还小,多学习一些知识打好基础,以后无论干什么,都会用得上的”。女儿听从了父亲的教导读高中,考大学,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作为一名有着六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杨广立对党始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重视对子女爱党爱国情怀的培养。每年“七一”党的生日,他总会召集家人欢聚一堂,为党过红色生日。他们讲党史、中国革命史,还会结合亲身经历给他们讲铁道游击队的斗争故事,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他的影响下,子女们的思想觉悟日渐提高,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立志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抗战时期在苏鲁支队工作的部分同志合影

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和如火如荼的建设岁月中,残酷的斗争艰苦的磨练、勤奋的学习和良好的修养铸就了杨广立高尚的品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也形成了传之久远的醇厚家风。子女们血管里流淌着父亲的血液,他们的内心里镌刻着父亲的教诲,他们的身体里奔腾着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激情,这份激情会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参考馆内资料:枣庄党史2019年第2期

《高风传千里 亮节育后人——杨广立将军家风》

上一篇:滕州影像志

下一篇:美了乡村·富了乡亲

  • 举报
关闭
同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