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穹杯作品

鼓儿词(下)

来源:鲁南传媒网2019-12-06

解说: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史积淀的深厚,创造了独特的鲁南文化,也孕育出了一支民间艺术奇葩,它就是被人们俗称为枣庄小鼓的地方曲艺——鲁南“鼓儿词”。

画面:戏曲画面中叠出几个徐佩表演的镜头画面色彩用仿古黄加同期

解说:鼓儿词又称枣庄小鼓、石门小鼓,起源于枣庄市市中区一带,流传于鲁南、鲁西南和苏北地区,产生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是一种稀有的、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曲艺形式。

同期:徐佩介绍什么是鼓、板

画面:古朴村落、古戏台,叠出徐佩唱段

解说:鼓儿词是说与唱相结合的曲艺艺术,或男或女一人表演,演唱者左手持手板,右手持鼓棒,自敲自唱,充分运用鲁南方言,句式口语化。唱词简练风趣,诙谐幽默,演唱中随意性较强,善于运用悬念铺陈故事,褒奖寓意深刻,讽刺尖锐泼辣,文理通顺,通俗易懂。演唱题材多以传统历史题材为主,加以演义,有时也改编现代题材,有着浓郁的民间气息,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因而“鼓儿词”也成为了山东省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画面:农村道路、土墙、古朴院落、徐佩唱段

同期:徐佩加马(做旧)鼓儿词起源

解说:鼓儿词源远流长,就它的起源而言,可追溯至明末清初,传说有个赶考的举子,叫石元郎,落榜后,他编了一些戏词,沿街演唱,到他老了的时候,不能再唱了,于是立个‘门’,收了个徒弟叫杜殿选,因为师傅姓石,所以叫‘石门’。后来在鼓儿词的行当中,都尊奉石元郎为始祖。

画面:徐佩唱段

解说:徐佩是鼓儿词艺术现存为数不多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他的鼓板明快自如,并在演唱中大胆采用戏曲和皮影戏的唱腔道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是小鼓“流口”唱法的主要代表。

画面:徐佩表演画面

字幕:徐佩,192811月出生,“鼓儿词”第十六代传人。他的表演延用鼓儿词传统的“十字韵”表演特点,其唱、白、作、逗都极富特色,嗓音清晰明亮,表演情绪慷慨激昂,因此很受当地观众的欢迎。

同期:徐佩还有个师弟叫马运兴

解说:马运兴与徐佩老人都是鼓儿词第十六代传人,也是现存的鼓儿词代表性传承人,如今也已是82岁高龄了。马云兴精通鼓儿词传统的“十字韵”演唱技巧,他演唱的鼓儿词嗓音低沉,富有韵味。由于自小便接受私塾文化教育,因而他在“鼓儿词”照本演唱的表演中有板有眼,大多以十言格律,压韵合仄,有传统的文人气息。

同期:马运兴同期

解说:两位老人都年事已高,现在已经很少演出了。靠着这面鼓养活了一大家子的老艺人,提起当年鼓儿词最红火的时候,依然十分激动。

同期:2分钱一段,一天赚74

解说:徐佩自幼家境贫寒,母亲守寡,家中兄弟姊妹众多,为了谋生,他11岁时拜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乡寨子村陈广林为师, 一直到了16岁,他开始独立到枣庄周边的农村集镇进行表演。

同期:为老师傅端茶开始学习

解说:1945年至1960年的十五年间,徐佩活跃于枣庄城乡及周边地区表演,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他的说唱表演均取材于民间古书和小说。代表作有《香连铂》、《岳飞传》、《列国》、《武艳春秋》、《刘公案》等数十段。徐佩通过惊人的记忆力,将这些书的内容铭记于心,再进行曲艺创作,便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鼓儿词”表演艺术风格。

同期:徐佩说给地主演出的故事

解说:老艺人曾经获得很多奖项和证书,可惜大部分在文革期间遗失,仅存家中的寥寥无几。在1963年,他还曾被枣庄市文化局招选为枣庄市曲艺队队长。

同期:徐佩到处演出

解说:徐佩老人可以说是将鼓儿词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他在演唱作品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其中的精华,结合不同的历史题材,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鼓儿词”作品。其中在1975年创作的《血泪仇》就是其中的精华,其情节引人入胜,内含丰富,能连续表演长达200多个小时。

同期:徐佩讲表演细节

解说:在徐佩老人六十余年的表演生涯中,足迹遍布山东、苏北、皖北、豫东一带,其艺术风格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丰富了“鼓儿词”的说唱技巧和演唱曲目,受到了广大听众的赞誉,使“鼓儿词”这一门曲艺艺术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同期:徐佩当年听戏压垮戏台

解说:我们无法复原当年鼓儿词的火热场面,为了了解鼓儿词现在的情况,在我们的邀请下,老人随同我们一起去齐村镇再赶一次大集,看看如今的鼓儿词还有多少听众。

画面:齐村镇赶集徐佩表演画面加同期

解说:徐佩的鼓点一起,就围上了一些人,不算很多,四五十位的样子,基本上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提起当年听鼓儿词的情景,人们对徐佩竖起了大拇指。

同期:群众说徐佩

解说:鼓儿词艺人让乡亲们感到亲切,他们一身土布短衣打扮,左手击两块手板,右手敲一面小鼓,用乡土俚语唱村民身边的故事。无论走到哪里,鼓儿词艺人身边都会围起一群人。

同期:群众说当年听唱的场面

解说:当然,这种表演形式也曾受到过非议。吕善报在《六红诗话》中说:“南之南词,北之鼓儿词,只足以娱村夫妇孺,若稍有知识之人,便不屑听,以故操斯技者,绝无雅人。”但这样的评价改变不了老百姓对鼓儿词的喜爱,这些文绉绉的话也丝毫没有影响老百姓对鼓儿词的热情。

同期:徐佩介绍当年到处游走说书

解说:鼓儿词的唱腔有平腔、高腔两种,俗称“大口”和“小口”。平腔平和深沉,善于表现诙谐、讽刺的题材,平腔后的小快板用较快速度,重复唱词,加强语气,渲染气氛。高腔热情高昂,富有力度,音域比平腔活跃起伏,跌宕多姿,可长可短,能柔能刚。

同期:徐佩介绍如何设扣

解说:鼓儿词的曲目的语言朴实通俗,唱词简练风趣,既不讲究文采,也不太讲究平仄韵律,每段末尾有一拖腔,而且充分运用当地的方言、风俗用语和谚语。

同期:徐佩说小老鼠偷油吃

画面:农民生活景象,院落,耕作

解说:鼓儿词正是以表现老百姓思想感情见长的剧种。它以百姓的生活情感、寄托和向往为表现内容,以艺人的自编曲调为表现方式。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当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煤矿工人,在井下劳累一整天后,能听上一段鼓儿词是他们这一天中最为享受一件事。即使到了今天,这些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老矿工们,一见到徐佩,依然像追星的粉丝一样叫喊着,请他来上一段久违了的鼓儿词。

画面:矿务局表演

解说:老百姓们就是爱听家乡的地方曲艺,听起来觉得更来劲更过瘾。这就是鼓儿词在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能够牢牢扎根于当地群众心中长盛不衰的首要因素。

画面:矿务局台下观众大场景

同期:采访矿务局老人从上小学就听(2-3人)

解说:鼓儿词在正式演唱前一般先说几个小段作为开场,行话称为“书帽”。旧时的书帽有不少表现男女情爱的内容,称为“荤口”。当然还有听众百听不厌的“净口”书帽,如《红娘传柬》最为流传,在这之后正书才开始演唱。演唱前先击鼓打板,节奏为“五鼓三板”

同期加画面:媳妇击鼓

画面:古建筑,枣庄地区的文化景点

解说:在漫长的岁月中,枣庄本地语言与民间音乐相互渗透溶合,徐佩正是将这种融合应用到他的表演当中。鼓儿词的艺人在艺术上各具不同的风格,而徐佩可以说是集前人之所长,凭借着过目不忘的本事,他将鲁南鼓儿词带到了一个高峰。

采访:徐佩听学生念一遍就记住,然后发挥

解说:从根本上说,鼓儿词的起源,发展,都依赖于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更离不开占有社会绝大数比重的劳动群众的喜爱和支持。

同期:徐佩讲人们喜欢听

解说:为了把自己钟爱一生的艺术传承下去,徐佩一共带过三十三个徒弟,徒弟们虽然都对鼓儿词十分喜爱,但是如今他们没有一个专业的演员,都是在业余时间里唱唱、玩玩。

同期:徐佩教学生

同期:学生唱段

解说:这一板一眼都是师傅当年一句一句教出来的,他们也曾和师傅当年学徒一样,从端茶水开始做起,把师傅的本事一点一滴的学来。

同期:采访学生

解说:如今人们的娱乐方式多了,听鼓儿词的人就少了。这导致鼓儿词艺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渐渐使其不能成为谋生的手段,因而很少再有年轻人学唱这门艺术。再加上鼓儿词这一传统的曲艺,长久以来无人收集、整理、挖掘,大量资料遗失或失传,更使得鼓儿词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

同期:徐佩:听众越来越少

解说:鼓儿词是鲁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积淀深厚的鲁南历史是鼓儿词发展的源泉。鼓儿词经历了几百年的成长和发展历程,也经历过无数的磨难和挫折,有过曾经的辉煌,也面临着现在的落寞。

同期:我这辈人养我

解说:2006年以来,枣庄市市中区为保护鼓儿词这一濒临灭绝的传统艺术,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在申报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对“鼓儿词”项目的普查研究工作,尤其摸清了鼓儿词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了解其传承宗谱、门派、现状等情况。其次,将研究普查资料进一步归类,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建档立案。第三,对鼓儿词的主要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录音录像,收集唱腔,整理剧目,避免失传。第四,利用节日庆典、集市庙会活动,广泛邀请辖区内的“鼓儿词”艺人进行现场表演,不仅使这一传统曲艺艺术形式能够有展示的机会,还其得到进一步交流和提高。第五,利用广播、电视等现代化传媒手段,向当地人民群众播出“鼓儿词”传统曲目,不断加强“鼓儿词”项目宣传力度,使喜爱这门艺术的群众足不出户也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鼓儿词,同时我们希望可以唤起全民对这一濒临失传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同期:田胜方谈保护

解说: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泱泱大国,我们有着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借由这些遗产,我们得以一览前人的生活状态和活跃的民间文化,正是因为这些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遗产,才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博大与厚重。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广袤的鲁南大地上,有着悠久历史的鼓儿词一定会在新世纪中更加发扬光大,请您与我们一起,守望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

 

上一篇:秦佑伦的琴事琴声

下一篇:鼓儿词(上)

  • 举报
关闭
同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