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穹杯作品

鼓声灯影里的传奇

来源:鲁南传媒网2019-12-06

(黑底字幕)有一种艺术,“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作为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00年;有一种技艺,光与影交融,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

(锣鼓梆子响,唱腔同期:“喊声大哥一路行,马不走,鞭子拎儿噢。哪一个小孩再说话…….”

(画面渐拉)

盛夏的台儿庄古城游人如织,古色古香的建筑,水巷深处的吆喝,让人们沉迷于历史的氤氲和文化的氛围中。徜徉于厚重的青石板铺就的街边,人们常常被一阵清脆的梆子声和悠扬婉转的唱腔所吸引,忍不住驻足观看:

(陈守科古城表演同期)

正在表演的是今年52岁的山亭皮影戏传承人陈守科,鲁南山花皮影第四代传人。

山花皮影发源于枣庄市山亭区,与河北唐山皮影、陕西华县皮影并称为当代中国尚存的三大皮影,2006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人生如戏,这个颠沛流离半生的民间艺人在古城给他的三尺戏台上找到了自己最大的舞台;戏如人生,这个年过半百的中年男人在鼓声灯影中留住了一个濒临消亡的技艺,也留住了对皮影艺术的信心和希望:

(陈守科同期:我这个家传山花皮影 从老辈一直到爷爷  这三四辈子 都是在农村走街串巷  以糊上口就好了  到了这个改革开放了以后 这得说78年左右 那时每一个晚上上农村 是五块钱一晚上…)

(黑场  字幕 2004年)

(解说)这里是陈守科的老家,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的官庄村,每年的春节前后,是皮影艺人陈守科师兄弟几个最忙碌、也是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同期)“朗朗青天不可欺,未曾做事神仙知,善恶到头终有报,非是来早有来迟,咱把他老老少少都请到,稳坐两旁慢慢听”。

(解说)他们是鲁南地区为数不多一直坚持表演的皮影队之一——山花皮影队。皮影队成立于1933年,当时的班主陈德义15岁便学艺成功,演出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解放后,陈守科子承父业,与几个师兄弟共同把这门手艺传了下来,与老班主不同的是,他们都已不再以此为生。

(字幕:马清法,陈德义开门弟子,陈守科师兄。)

(同期)

马:我屋子太小。

记者:你那个宝贝箱子呢?

马:箱子?老辈都用这个,老辈用了多少年了。

记者:哪个是你师傅给留下来的?

马:这都是的,他是跟那个道人

原来那个长生道人(学的)

那个道人有一个老师留下的一个本子

他按那个本学的

记者:孩子现在还跟你学吧?

他们都不学这个 都在外面干点活

记者;为什么不学?

马:小孩?小孩不想学

记者:在外面干活比这个挣钱多

马:唉!就是这个原因

在外面干点什么生意都比这个挣钱多

我也怕它失传

你看我保留的东西最好了

我一样样保留 我就怕它失传

(解说)尽管皮影戏的市场越来越不景气,但每逢春节,还是会有人来请他们表演的,所以一入年关,老弟兄几个凑到一起排练排练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虽然靠这门手艺已经挣不着几个钱了,但谁都不忍心把他荒废在自己手里,哪怕一年演一场,他们也会认真的准备。

(解说)不到两平方米的白布后面,只有四、五平方米大小的后台,这看似简单的皮影艺术,却几乎集中了所有的中国造型艺术和传统表演艺术,对指法、唱腔、雕刻水平的要求都很高,这也是皮影艺人们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同期)陈守科:

这个技巧很多

关于人物造型与唱腔

像《东西游记》

必定要求九腔十八调

难度很大  特别是按以前的古传

不单独找女的  男的用假嗓唱女的

(一个人)代表整体的全场的人物

都得唱出来

还有指法问题 必定具备童子功

如果从小不学指法

上二十以后再学指法就不行了

还有一个雕刻 画图以后雕刻

这方面也特别的重要

是很有难度的

(解说)山花皮影队现在有四套完整的皮影,仅《东游记》、《西游记》就需要600多个人物造型,此外,还有座椅、法器、各种动物等。鲁南梆子戏调、枣庄大鼓调、和尚念经调,构成了山花皮影队的唱腔特色:“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令人叹服的是,长达一两个小时的唱腔道白全部由主演者一人宛城,男腔女腔多腔并用,没有任何提示,全本贯通。演、唱、念、做,声情并茂,挑线操作,游刃有余。

(同期)二弟子程贵福饰演八戒《平顶山莲花洞》这一集

好你个八戒 哪里逃?快随我进洞去吧

有老孙 把话明 老老少少别吱声

[我看这地方很好,在这睡它一会

常言说,人是一盘磨 睡到就不饿]

八戒拿定主意 在这里睡一会

噢啊 睡了一会,真舒服 睡了一会

这该死的东西 他来里这里睡起觉来了

你一路哭哭啼啼 除了骂我就是骂我

行者说,好 我让你睡这里

我看你猪鼻子朝上 我要不治你一下 算不得(算我不行)

大圣朝耳朵眼拔一根猴毛放在嘴里

这是什么东西?这地方圪针窝有马蜂

你看蛰的嘴头子直淌血 那我也不走

我得再睡 我面朝下睡 再让你蛰我鼻眼

(解说)光与影的默契交融中,不知不觉走过了悠悠岁月,曾经演尽世间悲欢离合与恩怨情仇的皮影戏, 而今却早已是陈年老调输给了电影、电视和网络。艺人们日渐苍老,鲜活的表演也薪火不继,脱离了生生不息的民间土壤,这门走过了2千多年历史的国粹级民间艺术,被人们越来越多地淡忘。

山乡的冬夜寒风刺骨,明年还会不会有人来请?这是陈守科每次表演完都担心的一个问题。

陈:没有得到有关政府的支持

没有人来提倡发展这个东西

如果一旦有人来提倡发展

我认为不管革新也好

保持原始也好

都会有市场的

(解说)陈守科的愿望并没有落空。20105月,台儿庄古城一期刚刚建成开放,便把他请了进来,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和重视,让颠沛流离半生的这位民间艺人在古城看到了皮影艺术的又一个春天:

陈:这个从古城的建设

国家政策有了改变

对于我们这个老艺人

特别以前留下来的这个

古皮影很重视

这个各级领导

一直对我们都很关怀

把我这个山花皮影

请进了古城

每个月我和老伴

都发两千多块钱的工资

使我这个生活有了保证

而且对我这个传承

也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解说)干劲十足的陈守科在古城表演期间,也从剧目、影架、灯光等诸多方面寻求创新和发展,运用新材料和独特的灯光设计,使只能在夜晚播放的皮影戏在白天也可以演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陈守科拓展的不仅仅是技艺,还有文化传承的胸怀:

不管哪来有爱好皮影的游客

包括上海还包括韩国的人要跟我学

免费教 打破了以前的旧俗

传男不传女

现在呢我们在这里非常高兴

以前呢那个时候主要是

到哪村庄演出以后

提着煎饼提着粮食

吃上饭那就为好了

根本想不到

使这个皮影走街串巷

走上了古城的大雅之堂

给国内外的游客进行演出

我们这个作为山花皮影

我的第四代传人

我们信心百倍

把这个古老的民俗文化

我的山花皮影

继续发扬光大

传承下去

(古城演出同期和教学生空镜头)

(字幕)

2004年 山花皮影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年 山花皮影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守科成为代表性传承人

2010年 陈守科入驻古城,山花皮影又迎来了一个春天

上一篇:柳琴归来(上)

下一篇:寻找传说中的车神(下)

  • 举报
关闭
同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