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枣庄档案

一位道士曾在抱犊崮黄龙洞办义学

来源:枣庄档案2018-11-02

“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金庸先生,用一支笔,在很多人心里,种下了一个武侠梦。




虽然写的是侠客,其实写的却是历史动荡期的知识分子。


从《射雕英雄传》开篇起,丘处机就闪亮登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全身罩满了白雪,背上斜插一柄长剑,剑把上黄色丝条在风中左右飞扬,风雪满天,大步独行,实在气概非凡。”


▲影视剧中的丘处机


他是道士,更是志士,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奋不顾身去关注、去捍卫那些自己本不认识的芸芸众生而免遭屠戮。

 

此时,我不由得联想起八十一年前的11月1日,在延安,在陕北公学的开学典礼上。面对着无数的革命青年,一位伟人说出了足以振聋发聩的一句话“因为有你们,中国不会亡!”


1937年8月,陕北公学开始招收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侨青年入学。9月1日编班上课,11月1日正式举行开学典礼。图为延安陕北公学开学典礼的校门 


今天就给大家说道说道黄龙洞贫民义学。因为,正是这舞刀弄剑的知识分子,他们秉承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薪火相传”,让异族统治者难以征服。


▲抱犊崮

1935年一1941年间,我抱犊崮根据地境内,有一所性质十分特殊的学校一一黄龙洞贫民私塾义务小学校(简称贫民义学)


这所学校名为私塾,却不收学费,创办人是热心于民众教育的王世贤老道。经他七年来的辛勤耕耘,精心播种,成为当时抱犊崮山区唯一的学府。

○  


王世贤原名王开贵,1898年生于峄县薛庄。世务农,有地百余亩。幼时曾读过八年私塾,粗通文墨,随后耕读于家。三十年代初,因受其堂兄欺侮,遂决意离家,卖田经商。谁料江湖风波更甚于田园,只做了一年生意,本钱蚀去了一半,只好在台儿庄做小本生意。镇上人嫌他书呆子气太重,喊他“老迂磨”。


清代比较有名的劝善类古籍《暗室灯》

此时,台儿庄流行《暗室灯》《宣讲时议》等封建迷信的劝善书。王开贵看后,深觉有理。于是他决心断绝俗念,束发修道,设置劝善棚,劝人行善。但事与愿违,尽管他讲得口干舌燥,听众无非听个热闹,并未因此弃恶向善。


于是他又悟出一番道理:世俗人之所以听不进他的善言,是因为未受圣人之教。故必须先办教育,使后生知书学礼,然后与之“论仁义,讲道德”,方能,收感化之效。


他以儒教的忠实门徒自居,改名为“世贤”。1934年秋,在台儿庄的玄帝庙办起了一所义学,招来了贫家子弟三十余人,早来早教,晚来晚教,不拘形式,深受群众欢迎。


枣庄熊耳山黄龙洞

但办私学,触犯了当时政府禁令,台儿庄教育会副会长郑连三出来干涉。王世贤不买他的帐,对孩子们说:“再来罗唣,你们就撵他走。”于是郑连三怒冲冲地向县长刘化亭告了状。刘化亭传询王世贤。王世贤理直气壮地说: “我办的是义学,怎称私学?”刘化亭语塞,只好说“你这老古董,本县四大镇(指韩、枣、峄、台)不准你办,要办就上黄龙洞。”刘化亭以为黄龙洞地僻人稀,王世贤办不成学。可是倔强的王世贤不怕艰苦,于1935年春到了黄龙洞,办起了这所贫民义学。

○  


王世贤在黄龙洞办学,占有山川之利。此洞座落在熊耳山南首,分前后两洞。前洞宽二十余米,长四十余米,地势平坦,足可容纳一、二百学生住宿与学习。后洞比前洞稍小,且须经过十来米长的甬道,里面漆黑。


但到冬天,此洞温暖如春,让学生秉烛以读,如临福境。洞左首有绝壁侧立,壁上挂下两道钟乳石,宛如两条黄龙垂尾于此。右首有一小洞,在雨季可闻泉水叮咚。


▲熊耳山风光


这里山虽不高,路却很陡。王世贤在这里办学,是要花很大力气的。洞前的一段陡坡,一般人上不去。离洞最近的毛宅村,也有二、三里路。


因此一般有钱人不会送自己的孩子到这荒山古洞来上学,可是受到附近数十里贫苦农民的欢迎。当时抱犊崮山区,地瘠民贫,文化极端落后,农家子弟想上学也交不起学费。


▲熊耳山风光


在黄龙洞办义学的消息很快传开了,五十里外的贫苦农民都知道:有个老道,做好事,办了个舍学(舍家办学的意思),不要学钱。临、费、滕、峄的不少山村有学生来此学习。


学生一多,吃住便成了问题,特别是水。开始,王世贤让学生下山沟抬,但坡陡难上,易出危险。王世贤又拿自己的钱修了路,买了驴,觅人往山上驮水。后来学生增加到一百二十名,下山驮水的办法不行了。


王世贤又从后山挖泉眼,用毛驴把水运到后山顶,再用水管接到洞前,吃水问题彻底解决了。王世贤亲自带头挖泉眼,攀悬岩,架水管。学生见了无不深受感动。


▲熊耳山晚霞 (熊耳山晚秋)


烧柴问题则发动学生和家长来解决。每到秋天,王世贤将熊耳山坡划好片,让学生自己或叫家长来割草。割的草集中在黄龙洞内,以备一年应用。这荒坡原来是块墓地,附近村庄有来放牛的,王世贤就劝阻他们出去。毛宅村有个放牛娃常来放牧,王世贤说了数次他都不听,于是王世贤一见这放牛娃来,就向他下拜,真个把放牛娃给拜走了。



但这办法对从满山头来的就行不通了。满山头高家是个土豪,故意叫放牛的牵牛到黄龙洞来放。王世贤出来干涉,高家就派人来打。幸亏学生人多,未叫王世贤吃亏。王世贤最恨地头蛇,高家送孩子来上学,他就是不收留;务家后有名的“山大王”梁继箴,几次要送儿子来,也都被他以山洞生活艰苦,给挡回去了。


枣庄煎饼 沈印国摄


学生的生活确实是很艰苦的。睡的是地铺,吃的是家里背来的瓜干煎饼,有的还掺着糠。每人每月缴五斤杂粮,集体烧汤喝。课桌是户家的案板,每四人凑一张。灯油也是集体凑钱,一月一结算。


王世贤的生活全靠化缘来维持。直到一九四O年,王世贤得了重病,痊愈后身体很虚弱,学生不忍心让老师再出去化缘,才由大家轮流管饭,每五天一换。到这时王世贤才吃上新鲜的煎饼和素菜。



就这样,师生共同艰苦奋斗,互相关怀,解决了生活问题,人员有增无减,学校规模壮大。


○  


王世贤在教学管理和教法上,既吸收了我国传统的私塾教学经验(大课堂,多进度),又吸取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主张,实行“小先生”制。


▲“夫子”陶行知


王世贤一个人掌教百余名学生,自已还常常出游,而课业未有中断,主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使之层层督导,各负其责。

这个学校的学生干部分两大级:第一级叫代理先生(大学长),除协助王世贤搞好中级段学生的学习外,还料理全校学生的生活和接待来宾等事宜。第二级叫监理(考查学长),由中级段学生担任,他们负责布置与检查低级段学生的学习,并轮流担负全校的勤务劳动。

由于分工明确,组织健全,有时王世贤出游十几天,学校秩序一点不乱,课程都按事先安排进行。派遣到分校教学的正副代理,都要独当一面。这样,他们在校期间就已经培养了独立工作的能力。


1941年夏,黄龙洞贫民义学解散后,多数学生参加了革命队伍,后来不少人成为我军政部门的干部。


据不完全统计,曾经担任过县科局长以上职务的有13人。如公安部干部处长王广汉,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任思义,枣庄市新华书店经理李瑞珍,市中区水电局局长张锡钧等。有的学生在革命战争中以身殉国,有的学生在山区担任农村小学教师,担任社队干部、会认记工员者更是不计其数。


本文原题《黄龙洞贫民义学与老道王世贤》,收录于枣庄市档案馆保管的枣庄市教育局史志办公室编写的《枣庄市教育史资料》第一辑

上一篇:千年古塔屹立荆河之滨 造塔故事扑朔迷离传说纷纭

下一篇:一饱耳福!柳琴戏亮相枣庄文博会(视频)

  • 举报
关闭
同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