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内

焦点访谈丨以身作则树典范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1-14

2024年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听取关于2024年中央政治局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报告和关于2024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央八项规定出台12年来,已经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代名词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全党树立了标杆

行程万里,步履不停,是习近平总书记每年考察调研的常态。2024年春节前夕,正是寒冬,习近平总书记走村入户,慰问遭受洪涝灾害的群众。问疾苦,拉家常,一笔一笔算灾情损失和灾后生产发展、就业增收账。

到春天,总书记走进田野,和种粮大户盘算投入产出,思索“让种粮也能够致富”。在初夏,总书记来到川流不息的港口,和港口建设者一起谋划如何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到金秋,总书记深入科技创新一线,思考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神州大地记录着习近平总书记忙碌的身影,他走过12个省区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辛向阳:12个省区市加上澳门特别行政区,加起来30多天,超过一个月,密度非常高,这个率先垂范对于每一个党员干部都作出很好表率。

考察调研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这样深入的考察调研,正是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12年前,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等八个方面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立下规矩。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郝栋:习近平总书记去调研,都是奔着问题去。都是针对某一类问题,比如粮食安全,比如农民增收,比如乡村振兴、医疗、教育等等,都是奔着问题去,来设计调研,同时把调研成果更好服务于解决问题。

刚刚告别的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如何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2024年总书记考察调研的最重要主题。

2月在天津,思考“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

3月在“洞庭粮仓”,思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如何走稳走扎实”;

4月在重庆,着眼“西部和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

每一次调研都锚定重大改革命题,观一域之变、谋全局之势。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 艾四林:总书记在同各个部门、同广大人民群众来座谈交流的时候,我觉得首先是在凝聚一种改革的共识。而有了共识以后,怎么激发改革的动力?在调研当中,总书记还是在凝聚一种改革的动力。

在繁忙的考察调研行程中,总书记还主持召开一场场座谈会,开门问策,汇聚民智。在一次次考察调研、一场场座谈交流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指导原则、目标任务、重大举措、科学路径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郝栋:这份《决定》有300多项具体改革方案,有关于改革的时间表,有改革的具体方法,我们设计的这份方案到底能不能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经常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三中全会之后展开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怎么样来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开启了行程密集的考察调研。10月,从东南沿海到江淮大地,4天时间,辗转千里考察两省四市,行程中始终强调抓改革落实的鲜明信号。在福建,总书记指出,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继续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安徽,总书记强调,要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从福建、安徽考察回京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处理好的四对关系: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 艾四林: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就是我们的“方”已经有了,关键是落实,落实一定要有“法”,要得“法”,“ 法”就是路径,我们具体怎么去干。总书记在调研当中归纳总结出来四对关系,如果把这四对关系处理好了,我们就得改革之“法”。有了改革之“方”,有了改革之“法”,也就是我们方法对了,一定能够做到事半功倍。

除了改革,新质生产力也是2024年总书记考察调研的高频词。新质生产力正是2023年总书记在黑龙江调研过程当中提出来的。通过深入调研,总书记总结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那就是每一个省市区都要因地制宜。

2月,总书记勉励天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

3月,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新动能”;

4月,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5月,要求山东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甘肃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辛向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应该是这样的。整个国家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大的战略目标,我在这个大的战略目标上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这也是因地制宜的要求,再一个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哪个方面有更多的比较优势,包括资源优势,包括人才优势。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弄清楚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弄清楚基层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加以解决。总书记每一次考察调研都是一次彰显深厚人民情怀的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在湖北潘家湾镇四邑村养老服务驿站,总书记关切询问“食堂饭菜是否可口?”在青海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关心孩子们“冬天都有热水吗?”“眼镜有多少度?”

在重庆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为基层减负,关心通过强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更好服务群众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 艾四林:总书记通过一系列的行动,通过自己自觉地去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自觉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实际上为党员干部树立了一个标杆,树立了一个典范。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应该做到什么程度。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还不辞辛劳、密集高效开展外事活动。出国访问4次26天,到访8个国家,出席主场外交和国内举办的大型涉外活动4次。所有的考察和外事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轻车简从,厉行勤俭节约。赴地方考察调研时对有关方案严格把关,一再要求到地方考察少扰民,控制随行工作人员数量,按规定缴纳差旅费用。出访活动中严格执行外事规定,展现出以上率下的务实担当、崇高风范。

一年来,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其他同志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郝栋:我觉得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给世界政党提供的解决长期执政遇到一系列问题该怎么办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觉得正是有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率先垂范,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有勇于自我革命的底气,才真正让我们跳出了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才真正让我们这个百年大党意气风发、能够精神饱满地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强国复兴的历史征程。

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抓党的作风建设就一刻不能停。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习近平总书记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以上率下,必将推动全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走深走实,使得我们的党员干部把党的纪律从他律变成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从而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保障。

编辑丨瞿贵祥

摄像丨席鸣

剪辑丨佟永杰

策划丨余仁山


责编:张浩然

上一篇:习近平向黎巴嫩新任总统奥恩致贺电

下一篇:人民领袖|读懂习主席新年贺词中的“东方微笑”

  • 举报
关闭
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