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方先进地区相比,枣庄目前存在哪些短板和不足?
枣庄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峰认为,与先进城市相比,枣庄的短板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我们与南方发达地区最大的差距是思想不解放、观念跟不上。一些同志思想老化、思维固化,习惯于画地为牢、明哲保身,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干事;习惯于等安排部署、等政策文件、等督促落实,遇事等一等、看一看、缓一缓,不推不动、推推动动,不敢闯不敢冒不敢试,不敢越雷池半步;习惯于吃资源饭、吃“大锅饭”,依赖传统发展路径,自我封闭、自我满足、坐井观天。久而久之,导致精神萎靡,很多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随大流、求一般,“浮萍式”“跟随式”“应付式”,落后也变得习以为常,“惯性”就演变成了“情性”,成为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二是发展质量上的差距。我市产业结构仍处于“二三一”格局,煤炭、水泥等资源型和传统老工业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短时期内难以摆脱对旧动能依赖。在工业内部34个行业大类中,传统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超过70%;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63 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仅31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27.5%,比全省少7.5个百分点,虽然近年来增速较快,但底盘太小,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整体抬升作用不明显。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4.5%,虽然呈回升态势,但仍低于全省0.8个百分点。2016 ——2017年度,我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3分,居全省末位,至今没有企业进入全省制造业“百强”企业行列。这些问题主要在于新旧动能转换不快,存在发展路径依赖,优质增量成长不够快,没有及时补足减量调整,“去旧”和“育新”接续困难。
三是科技创新上的差距。产业竞争力不强的根子在科技创新基础薄弱,大部分企业既缺乏原创性技术成果,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也擦不亮、叫不响,缺乏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市拥有省级研发平台占比不足全省的4%,还没有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各类创业创新示范平台和基地73个,而杭州仅梦想小镇就引进孵化平台57家、创业项目1416个、 创业人才近13400 名。研发投入不足,去年全市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6%, 低于全省0.7个百分点;多数科技型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5%。
四是改革开放上的差距。比如国企改革方面,许多国有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改制还不够彻底,国有资本运作水平不高。项目建设方面,上半年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9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个,大项目好项目的支撑作用不够,除去房地产、基础设施项目,真正的工业项目、高科技项目更是少之又少。固定资产投资、民间投资增幅均出现回落。招才引智方面。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全市仅有“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70人,人才结构不优,尖端人才短缺现象严重。外经外贸方面的短板依然明显,上半年共完成进出口47.4亿元,仅占全省的0.5%;出口44.4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3.5%,这驾“马车”的拉力还远远不足。
五是营商环境上的差距。“放水养鱼”的力度不够,对企业的扶持政策不够精准有效,土地、金融等要素保障制约严重,融资难、融资贵矛盾突出,市内资金“失血”严重,“放管服”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行政权力放不开、接不好,政务服务效率低、门槛多等现象还普遍存在,影响了市场主体的规模扩张。而我们这次学习考察的浙江,设区市本级平均“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755项,“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到87.9%,不少领域实现了“一次不用跑”。就我市来讲,市场主体共有36.3万户,仅占全省的4.3%;企业占比较低,没有“领头羊”的现象比较突出,各类企业仅占市场主体的17.6%,去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和100亿元的企业分别为19家和1家。
六是体制机制上的差距。制度创新的步子迈不开,有效制度供给不足,无效制度形成约束,导致有些实际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在工作指导方式上主要还是靠发文开会、通报曝光、考核问责,搞平均用力,“胡子眉毛一把抓”,落实过程中还存在只给任务、不教方法和层层加码、层层推责等现象。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没有改变重调度轻实察、重督查轻实效、重指标轻实绩的老套路。行之有效的容错纠错和正向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各级干部的热情和干劲没有完全激发出来。比如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方面,有的地方眼睛只盯着中央和省、市的“大锅饭”,存在着给钱不投、无钱可投、有钱难投现象;相比湖州鲁家村,探索出了一条“公司+村+家庭农场”(1+1+1)的美丽乡村建设经营创新之路,吸引社会资本20亿元,实现了三方互利共赢。
李峰表示,枣庄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制度创新问题,在这方面还要加大力度,争取迈出更大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