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台网互动

转型升级:国企要兼修五门课

2014-04-23

    做大做强做优企业、加强企业基础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人才强企、加快“走出去”步伐,国有企业转型升级中,这五个方面的功课一门也不能少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西方发达国家积极倡导“再工业化”,以国家扶持政策引导制造业回归,利用其科技和研发优势,以实体经济重新塑造工业强国。而新兴国家的不同经济体也在百舸争流、乘势而上,呈现出世界经济多极化发展格局。

  在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时期,仅仅凭借产业资本转移,以成本要素和资源要素赢得市场空间或订单的商业模式将难以为继。只有通过对上游资源的控制、战略合作伙伴的优势互补、产业链的缔结和延伸、销售渠道的布局和控制、集研发和生产以及市场拓展的深度融合等等战略模式去布局市场与渗透市场,才能在弱肉强食的生态丛林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企业为了获取国外订单,除了传统上和竞争对手拼质量、拼价格、拼服务、拼交货期等白热化的竞争手段,更多的是通过重大技术突破来获得竞争优势,或者是通过多种优势竞合而成,企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国企必须主动担责,主动转型,加快升级,尤其必须做好以下几门功课。

  一、做大做强做优主业。一方面针对自身主业进行改造提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向产业链高端推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产品生命周期,从而博取行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企业获得新生和新的发展机遇提早谋划。

  二、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基础管理是企业的基本功,是发展的内生控制器,也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经济扩张时期,企业往往以获利能力比高低;而在经济紧缩期,成本因素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要强化基础性管理,使基础管理的内容贯穿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让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到基础管理中。

  1960年毛泽东主席把鞍钢实行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称之为“鞍钢宪法”。其内容是: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两参一改三结合”至今对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仍然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国有企业的组织优势和群众路线优势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加强国企基础管理的有效组织形式,也是国企竞争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国家创新的主体,而国企更应该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为了赢得竞争优势,必须持之以恒地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才能掌握利润的分配权和市场的话语权。国企本身既要加大科技和研发投入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强化科技人才队伍梯度建设,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将技术成果向主业和关联产业延伸和渗透,形成既有科技人才团队又有优势产业的优质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和专业性中小企业的合作,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努力成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配套中心和产业孵化基地,迅速有效地将最新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四、实施人才强企。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要素。做好国企,必须拥有“家国情怀”,必须胸怀“中国梦”,并为之激情创业。

  国企应该为各类人才提供建功立业的优势平台,着力培育创新领军人才、技术和管理复合人才、科技人才和生产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国企要成为企业家创业的乐园,成为科研人员攻克堡垒的阵地,成为产业工人支撑实体经济的大舞台,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沃土。

  国企尤其要着重解决高层管理者的梯度培育、发展战略与组织人才的匹配、关键人才的挖掘以及企业内部高潜质人才的培养。价值观、经营业绩、进取心和创新精神,是塑造企业家精神的因子,也是融入到企业灵魂和血液中的DNA。

  五、加快“走出去”步伐。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外企业陷入经营困难,为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境外收购具有潜质的企业和优质资产的机会增多,在境外布局市场的契机显现。同时,也为释放国内产能过剩、调整经济结构和寻求国际资源提供良好的路径。

  国企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顺应国家发展战略,以外延式的增长,带动企业内部的裂变扩张,从战略规划、内控管理和文化磨合等方面实现转型升级。在扩大国际化经营中,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全球战略眼光和视野,实现企业在全球的战略管控与运营,优化资源的获取与配置,突破发展瓶颈。

  要通过合作与并购,优化产业链和价值链;通过海外窗口吸收当地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通过到境外设立工厂,释放国内过剩产能,增加商品出口和服务贸易的输出;通过承揽海外工程业务,带动配套机电产品出口和劳务输出。着力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着力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正经历着各种经济矛盾的多发期和不确定期,也是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形成期。国企只有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紧紧围绕核心主业,不断强化战略管控,不断加强基础管理,不断提高自主创新,不断实施人才强企,稳步推进国际化经营,才能提高国企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

  国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核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柱,也是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坚实基础,要坚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国企发展的转型升级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意义深远。

上一篇:经济日报:“营改增”有助国企转型升级

下一篇:枣庄:"转型升级话国企"集中宣传报道活动启动

  • 举报
关闭
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