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政策资讯

问答马云:谈创业失败谈王健林赌局谈危机

2018-01-10
中新经纬多伦多9月28日电(记者余瑞冬)当地时间9月25日,中国知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在加拿大多伦多出席主题为“门户2017”(Gateway "17)的加拿大中小企业论坛。会后,马云回答了中新经纬等几家中国媒体的小范围采访。问答部分实录如下。

当地时间9月25日,中国知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在加拿大多伦多出席主题为“门户2017”(Gateway "17)的加拿大中小企业论坛。图为马云发表主旨演讲,鼓励加拿大的中小企业抓住中国发展机遇,积极利用互联网,拥抱技术革新,投身全球化贸易。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记者】大概多长时间内,中国老百姓就可以买到大部分这些(加拿大、美国的)海外产品?

【马云】我是坚定地希望在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时候,中国人也能够享受享受世界上最优秀的服务产品。

我自己觉得,未来就是要把中国人的生活的品质提起来,我们也要吃健康商品,我们也要喝健康的水,我们也吃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这样对我们民族的健康等各方面都有好处。

但这要一步一步来。阿里巴巴希望用十年的努力,实现全世界任何地方购物,72小时必须送到。这是我们正在做的。现在中国绝大部分城市做到24小时,未来,我刚才讲了,应该像多伦多卖给芝加哥和多伦多卖给广州(的送达时间)应该没区别,要把它做成这个样子,我觉得才有味道。

【记者】阿里巴巴这次(加拿大中小企业论坛)有一个口号:“卖给中国”。中国政府则在推进“中国智造”,希望提高中国的产品质量,并把产品卖向全世界。您如何看待这之间的关系?

【马云】第一,我自己觉得,每次中国的开放都让整个中国进步。从洋务运动到后来的五四运动,到后来的80年代的改革开放,每次西方商品进来以后,中国的企业马上学会以后提升自己的水平。

中国过去30年来,在全世界出口很多。我认为,今天我们让中国老百姓真正知道,世界上大家都想提升制造业,没有标本是不行的。一个日本的马桶可以做成这个样子,中国人排队去买马桶,我们就应该去学习引进。我觉得,中国商品和制造业不会因为进口而被打垮,是会因为进口而会提升。

第二,我相信中国人进口大量商品以后,对整个中国的环境保护会好很多,让我们的土地、让我们的制造业休养生息。

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应该让市场机制倒逼中国转型升级。我们说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提升,说了很多年了,但每个人都会找一大堆理由说“我们不可以”。但是我们必须倒逼。我对中国制造业的提升充满信心。但是,我们必须要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当然,我觉得中国的制造今天应该从“规模型制造”到“精致制造”。所以我们也需要接受世界的标准和世界的水平。这是我的看法。

而“中国制造2025”,我今天来想,我们共同要思考的,第一是供给侧的改革。在供应链整个改革和供给制整个改革上提升。流水线,人的价值并不大。原来我们是拼流水线、拼原材料低、拼劳动力成本低,这不行的。凭什么我们国家劳动力成本要低?凭什么工人工资就应该低一点?我认为工人工资就应该高一点。凭什么流水线就是你也买得起,流水线是钱都可以买起来的?我们必须是C2B,就是按需定制的生产力,而这些东西(的实现),只有走向市场。

所以我认为,今天中国要扩大进口。而且,我们如果不进口,我们存在外国银行里的钱天天给我们贬值,干嘛不买呢?会花钱也很重要。这是我的观点。过去的30年中国出口,未来中国进口以后,我们国家又会提升。

当地时间9月25日,中国知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在加拿大多伦多出席主题为“门户2017”(Gateway "17)的加拿大中小企业论坛。图为马云会后接受记者采访。他坦言,无论从规模还是增长速度而言,阿里巴巴已“不是一家一般的企业”,但仍然面临颇多挑战。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记者】加中自贸协定谈判成功与否,对阿里巴巴发展有何影响?

【马云】我觉得两国之间和中国双边、多边之间这种谈判提升,只要是促进贸易、降低壁垒,都是好事,总比门关起来好。

对阿里巴巴来讲,如果谈成了,很好;谈不成,也不等于我们会停止下来。因为我觉得,我们永远不能等待政府谈好了我们再干,我们一定是干在谈之前的。

我觉得(加拿大)特鲁多总理对贸易的热衷,我是非常地钦佩。我也觉得,我们国家也是一个贸易驱动。在过去的30年来,我们国家对生产制造、对出口贸易也作了巨大的贡献,这些经验都在积累。

所以我觉得,中加之间应该是有机会的,因为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贸易,大家的想法都一样,大家都是很开放地在讨论。但是,什么东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我是期待成功。

【记者】加拿大企业目前在阿里巴巴上已经有一些商家,他们发展的困难是什么?

【马云】我觉得每个企业可能困难都不一样。有些企业是产品没有找到定位,有些企业是产品根本量跟不上,有些企业服务跟不上。你看,今天我早上跟(特鲁多)总理一起走了几家小企业,那增长率都非常快,一般80%,也有一个企业是每个季度100%的增长,那是非常之厉害。但是,这些基本上都是2015年、2014年,最远的2014年上我们这儿,一般都2015年或2006年,就干了一两年。所以讲一两年的东西,不能证明你已经成功不成功。我觉得(需要)大概三年到五年吧。我们也愿意再有三年到五年的总结经验以后,再在全世界、全加拿大开始推广。

【记者】创新创业如火如荼,不乏成功案例,但也有很多失败了,并为此焦虑。您如何帮助这些年轻人从焦虑中解脱?

【马云】第一,创业成功的人永远是少数,极其成功人士更少。如果创业就能成功,这世界就乱了套了,对吧?就像班里读书成绩好的就没几个,绝大部分的成绩中不拉秋,还有一批比较差一点。这是个社会学概率。

第二,刚刚干了一两年就开始焦虑了,那怎么行?我觉得,我们是走了18年,在(依靠)所有的运气、基本上没有犯致命错误的情况下才走到今天。所以我自己这么觉得,做创业,这创业到底有没有效果,至少五年才能够衡量到底行不行。

如果干了五个月,觉得没成功,就觉得“唉呀,不行了”,那我觉得你第一天就没想清楚。其实创业不是说你要挣多少钱。创业第一天问自己:你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和牺牲?并且创业过程中你一定会碰上这种“很焦虑”,你有没有准备好克服?这些东西没想清楚,创业这条路可能就不适合你。可能当记者比较好,可能当老师比较好,可能到人家公司里比较好。创业不那么容易的。

大家一定要明白,做企业真很辛苦,真的很累。所以我一直在大学里讲,100个创业,95个人死掉你都没见到他们怎么死的,还有4个人你是看着他们死的,只剩下这一个还活得不错。所以概率本来就比较低。

大家想清楚,什么是你的强项,什么你要放弃,什么你要作出牺牲?这些问题想明白再去创业。

【记者】5年前您和王健林先生围绕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前景打了一个亿的赌。5年后的今天,回过头来看,您还会和王健林打这样的赌吗?或者,如果重设赌局,您会怎样设?

【马云】王健林的赌有五年了吗?

我也没跟他打,是他提出来给我们打这个赌。因为我认为这没必要赌。这赌什么?本来就是这个趋势,我没有想过赌。其实后来也是个玩笑,后来被大家搞成一个“赌”。我觉得没必要去打这个赌。

如果再设赌局?这赌局是违法的呀,我们不会去赌。如果设一块钱的、一毛钱的,我愿意。不是说线上线下的融合是50%以上,我的(赌)不是说会不会50%,而是要多久的问题,对吧?你说是五年达到、十年达到?至于线上线下合在一起会不会超过50%,我认为这就不用探讨了,对不对?但是我们探讨的是:五年做到,还是十年做到?这个我觉得是有意思的。

我从来没把(打赌)这事当回事。这是大家的兴趣搞的。王健林可能后来也挺后悔。他是半开玩笑的,“咣”,脱口而出,后来变成了一个新闻。

【记者】阿里要打造“第五大经济体”。阿里的生态系统这个词也让人想起乐视的“生态”。您会否担心“阿里帝国”太过庞大?

【马云】应该是参与打造(第五大经济体)。这是正确说法。

我是这么看。第一,我们再把它这个字纠正一下,阿里不是一个“帝国”。我从十年前,在公司内部就几次强调,阿里巴巴永远不能做“帝国”。“商业帝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要用“生态”。

既然是“生态”,就不能成为“帝国”;是“帝国”就一定不“生态”。“帝国”是我说了算,“生态”是生态里面的企业说了算。所以这是两种不同的理念和思想。

阿里巴巴今天发展到这个规模,所谓第五大经济体,这是我们愿景的目标。今天事实上,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已经不是一家一般的企业了。无论它的规模、它的增长速度、它的参与度和所有的卷入,不是以传统的公司的思考来看、衡量它。

阿里巴巴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面帮助、支持了大量的企业成长起来。这个经济体最后到底会有多大?我们对“第五大经济体”提了几个要素:

第一,我们要为全世界创造1亿就业机会,这是重要的一点。第二,我们要为全世界20亿的消费者服务。第三,必须在这个“经济体”诞生一千万家盈利的企业。这三个(要素)作为我们第五大经济体的一个KPI,而不是说它会挣多少钱,它会销售多少。这不是我们关心的。因为我们相信,只要做好这些事,我们自然会挣很多钱。

所以最后我们做大是靠技术的创新,靠创新来做大市场、靠技术来赢得利润。不管别人听的是否是第一次听,在我们公司内部,我们已经根深蒂固了。

【记者】您多次演讲中也提到要从失败中学习,体现了您的忧患意识。在今天阿里巴巴市值距离亚马逊仅一步之遥的情况下,在您眼中,阿里最大的挑战,或潜藏的最大危机是什么?

【马云】我们阿里巴巴的挑战不亚于任何一家小企业碰上的挑战,只是我们(遇到)的挑战力度更大了。

我们没有人,足够的这样的人才。(因为)就没人干过这么个事儿。像原来工业时代,你总有一个前面的榜样可以学习。你说你搞个酒店、搞个宾馆,你有四季酒店、香格里拉可以学。我们没法学。今天全世界就这么一个公司,就这么一个东西做成这个样子。我们的人才不一定跟得上。

第二,全世界对阿里巴巴这样一件事情的增长,感觉各行各业都有个不适应。比如说,在国内,我们的体量那么大。他说,“哎哟,这个企业,民营企业怎么可以搞得那么大呢?国有企业可以搞那么大,你们怎么可以搞那么大?”包括在中国诞生一个这么大的体量的企业,又是高科技的企业,美国也不适应,对吧?大家都不适应,所以一个社会也有个不适应期。

然后是社会对我们的期待值。你说我们跟亚马逊一步之遥,我觉得可能我们大家的这个这个标底定得不一样,尽管我们认为我们(的市值)应该比它大一点,但是这个(问题),我们努力也没用。

我觉得阿里巴巴挑战其实蛮多,有政策的挑战、传统意识的挑战、我们自己人才的挑战,以及我们阿里巴巴能否持续创新的挑战。

所以我觉得我每天,应该这么讲,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地在做。否则我们不可能要出那么多差,要干那么多事儿,见那么多人。我觉得我们今天做的事情,我们尽管实力已经很大,但是你今天肩负着的是3300万的就业。我们现在肩负着这么多消费,所以我们也莫名其妙地担当了很多的责任。

所以你说到底有什么困难,我们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困难。首先是人才。

【记者】所以你们离百年老店只剩80多年?

【马云】不容易,度日如年啊。其实大家讲,你们18年就做成这个样子。其实,我们这18年所犯的错误、所受的挫折、所受的压力和挑战,我觉得一般的企业68年都做不到我们这样。

你看我们,晚上九十点钟去看,基本上公司很多办公楼全是灯火通明的。我们没日没夜,我们犯了错误,都没搞清楚怎么回事,继续打,还得向前走。所以别人看到的18年,在我看来,这18年真是68年、78年的努力。这也是我们这个行业逼着的。

作者:余瑞冬

上一篇: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对16个农村电商创业问题的回复

下一篇:返乡创业农民工逐年增多 超八成项目为新产业新业态

  • 举报
关闭
同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