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融

金融春雨随风潜入 民企之花绽放可期

来源:上海证券报2019-03-07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回看2018年,中国经济行至调结构、转方式、换动能的攻关之年。作为中国经济的主力军,民营经济也经历了一场破茧之痛,静候凛冬后的暖春。

面对民企之困,金融业从资金到服务,从产品到机制,展开了全方位、立体式调整,与民营企业并肩而行,与宏观经济同频共振。

展望2019年,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策春风更加频繁地吹拂微观末梢,金融活水更加精准地滴灌实体经济,已是可期待的春之画卷。

“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密切相关,需要金融机构从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进行一些调整。”3月5日,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部长通道”上的一席话,为这幅画卷做下点睛之笔。

金融政策的春雨已随风潜入,正待清晨推窗之时,实体之花齐齐绽放。

水池盈满 备足弹药

资金,是企业运转的生命线。去年,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央行点穴把脉,对症下药,先后4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推出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全年利率水平稳步下行。

为确保银行资本强健有力,信贷投放能力充足,商业银行永续债、央行票据互换等工具先后落地,助力银行充实资本。针对民企融资中遇到的信用困境,央行精准射出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这一支箭,有效缓释信用风险。

多措并举之下,信贷“加量不加价”。截至2018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各项贷款同比多增1.8万亿元,增速12.6%,高于同期资产增速6.2个百分点,支撑社会融资稳定在合理水平之上。银行业去年四季度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7.02%,较去年一季度下降0.8个百分点。

细看金融之水流向,亦渗透入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更有力地支持小微企业。截至2018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4万亿元,同比增长21.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9.2个百分点。

未来,政策方向仍将保持不变,并将更为坚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信贷投放能力,鼓励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

而且,新目标已明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对此,郭树清充满信心:“我相信我们能做到。”

服务高效 精准滴灌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核,既有资金上的引流灌溉,也体现在服务上的优质高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简审批、优服务”,这不仅是对政府部门的要求,也是金融机构努力看齐的目标。

“服务效率主要就是银行贷款审批的响应速度。”银保监会大型银行部主任杨丽平介绍,银行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缩短审批链条,将一定额度民企信贷业务的发起权和审批权下放至分支机构;二是创新优化审批流程,通过推广预授信、平行作业、简化年审等,提高审批效率;三是针对特殊情况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中小企业首次申贷、存量客户1000万以内的临时性融资需求加快响应速度。

提升效率的另一个发力点,是让银行更便捷全面地获取企业信息,从而精准迅速地判别企业贷款能力,响应企业贷款需求。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韩沂近期调研发现,政府部门掌握了大量银行服务民营与小微企业时迫切需要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尚未实现有效整合,银行无法免费快捷地获取。信息存在“贵”“缺”“断”等问题。

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平台或是突破口。韩沂认为,如果要充分发挥政务信息共享效应,需要推进金融、税务、工商、社保、海关、司法、市场监管等相关领域信息资源的全方位开放,建立全国统一联网的信用信息系统。

好钢用在刀刃上,活水滴灌要精准。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已初见成效,下一步重在深化细化。“接下来要探索怎样更精准地支持民营企业,要让原本可以融到资,但较难拿到钱的企业也能贷到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告诉记者,在具体落实措施上,浙江省计划建立“三张名单”——需要帮扶纾困的企业名单、需要支持的优质企业名单、量大面广经营正常有需要资金的中小微企业名单。

风险发展 两相平衡

后方风险关亦要把好。

“不得组织运动式信贷投放。”银保监会近日明确要求,银行要科学设定信贷计划,结合民企经营实际安排贷款投放,并要确保贷款资金真正用于支持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

资金不仅要脱虚向实,流向实体,更要流向有效信用,破除无效供给。过去一年,金融机构压缩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有序退出“僵尸企业”,挤出低效、无效使用的信贷资金,投向效率高、质量好的行业企业,真正支持实体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对于已经产生的不良,更要加大处置力度。去年银保监会提出要求,将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分步全部计入不良,坚决惩处虚假出表、隐匿转移不良贷款等违规行为。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银行业累计处置约3.48万亿元不良贷款,有效防止信用风险集中爆发。

“该查的时候查,该罚的时候罚,把去年形成的好势头保持下去,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力度、节奏、时机,在防风险的过程中不能因为防风险而出现新的风险。”全国政协委员、湖南银保监局党委书记田建华认为,要科学地平衡防风险和促发展的关系,让银行业、保险业更好地回归本源,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不能让资金在体系内空转和循环。

上一篇:三大运营商响应提速降费 专家称须寻找新业绩增长点

下一篇:78只互联网宝宝收益率连续4周下跌

  • 举报
关闭
同类财经